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金元四大家的李東垣,一張調理中風、半身不遂的配方,僅僅6味葯

金元四大家的李東垣,一張調理中風、半身不遂的配方,僅僅6味葯

如果說吃飯的時候大汗淋漓會讓人中風,導致半身不遂,是不是會有覺得不可思議,甚至說這根本不可能。當我們不了解它的時候,自然認為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一旦深入了解後才會發現,原來大千世界就是這麼奇妙,這樣奇怪的疾病的確存在。早在金元時期,著名的名醫李東垣,就有一個方子是專門針對吃飯的時候大汗淋漓,導致人體的汗液排泄過多,從而誘發中風,導致偏癱或者半身不遂的。那麼這個方子叫什麼?它就是——安胃湯。

安胃湯究竟由哪些藥物組成呢?在《脾胃論》里記載,全方由「黃連(揀凈,去須)、五味子(去子)、烏梅(去核)、生甘草各五分,熟甘草三分,升麻梢二分」等6味葯組成。煎服方法其實也比較簡單,將這6味葯弄成粗塊,分成2份,每次服用時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的時候,去掉藥渣,待葯稍溫後,飯後2小時服用。在扶服藥期間,要忌口,尤其是「濕面、酒、五辛、大料物之類」,不要吃。

那麼這個安胃湯在《脾胃論》里究竟有什麼作用呢?據原著記載,安胃湯可以治療「因飲食汗出,日久心中虛,風虛邪令人半身不遂,見偏風痿痹之證,當先除其汗,慓悍之氣,按而收之」。飲食汗出,導致中風,其實主要原因與心和胃關係密切,心主血脈,而血脈的生成離不開「中焦取汁」,所以李東垣從安胃的角度來調理這種疾病也是頗有水平的。

表明上看安胃湯,其中藥物似乎與調理汗出中風、半身不遂並沒有太多直接的關係,那麼李東垣先生用這個方子是如何做到的?方中五味子補五臟氣,且能生津收汗,對於因飲食汗出的主要原因起到了抑制作用。而烏梅的作用,歷代本草中多用它生津止渴,斂肺止咳,而《本草經疏》中指出,烏梅「其主肢體痛,偏枯不仁者,蓋因濕氣浸於經絡,則筋脈弛縱,或疼痛不仁;肝主筋,酸入肝而養筋,肝得所養,則骨正筋柔,機關通利而前證除矣」。這兩味葯一個解決發病原因,一個解決遠端的癥狀,相得益彰。

而李東垣此方中用上生甘草和熟甘草,究竟是什麼意思呢?李東垣認為,甘草「生用則氣平,補脾胃不足,而大瀉心火;炙之則氣溫,補三焦元氣,而散表寒,除邪熱,去咽痛,緩正氣,養陰血」,由此可知,生甘草和熟甘草同時使用,主要是起到補瀉並用的作用,這正如六味地黃丸中的三補三瀉一般。而方中黃連也正好是協助生甘草,主要起到瀉心火的作用。

而方中升麻的用途究竟有什麼講究?張元素認為,「去皮膚風邪及至高之上」,並指出「脾痹非升麻不能除」。而李東垣則認為,升麻「發散陽明風邪,升胃中清氣,又引甘溫之葯上升,以補衛氣之散而實其表,故元氣不足者,用此於陰中昇陽。又緩帶脈之縮急」。對於升麻的用法,就連李時珍都感嘆,「千古之下,窺其奧而闡其微者,張潔古、李東垣二人而已」。

由此看來,安胃湯表面上好像跟汗出太過而導致的中風、半身不遂八竿子打不著,但實際上仔細分析李東垣的用方思維,不難發現,東垣先生遣方用藥大有「四兩撥千斤」的功底,簡簡單單幾味葯下去,就能化腐朽為神奇,也難怪後世諸多醫家對東垣先生的學術思想極其推崇,因為李東垣將「用藥如用兵」的思想融合在了中醫里。

【本文由「金蘭中醫學社」新媒體原創出品,圖片來源於網路。作者金蘭,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蘭中醫學社 的精彩文章:

口吐鮮紅血液該如何是好?《四聖心源》秘傳的這個方子有奇效
《四聖心源》里用它來緩解肝氣鬱結難題,你知道其中奧秘嗎?

TAG:金蘭中醫學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