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真相了!殲20為何不上矢量發動機?這個問題成為關鍵

真相了!殲20為何不上矢量發動機?這個問題成為關鍵

"

強國先強軍,強軍先強航空兵,航空兵靠戰機,戰機心臟是發動機,意義重大,我們對發動機的命名也很有意思,太行,崑崙,秦嶺,峨眉,都是名川大山,很可惜,重視不代表能很快有成果,長期以來,發動機都是制約我國戰機發展的關鍵節點。

即使是五代戰機殲20和武直10等新銳武器裝備,也依舊因為航空發動機功效不到位而不得不做出性能以及設計上的妥協,尤其是殲20,大彈倉,長機體,火力兇悍,航電先進,續航強勁,還能隱身,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發動機還沒到位。

導致至今沒法進行具備戰術意義的超音速巡航機動,還好得益於優秀的氣動布局設計,殲20的機動性尚能滿足使用,可話說回來,誰又會嫌自己太強大呢?殲20上矢量發動機只是遲早的事。前一陣子一架裝載國產矢量發動機的畫面讓我們為之一振。

但實際上,我國研製矢量發動機的歷史比這可早得多,僅僅據公開資料來看,至少從八十年代開始,我們就研製出自己的矢量發動機了,而且搭載對象竟然是殲8,眾所周知,日本五代機心神

那種

折流板矢量噴管。

看似科幻,吹得天花亂墜,其實是我們殲8和美國X31A玩剩下的產品,這屬於一種早期的推力矢量控制方式,不僅不隱身,而且由於折流板之間空隙過大,存在明顯漏氣問題,嚴重影響噴流利用率,當然,更科幻的我們也玩過。

同樣是殲8,在90年代甚至搞過F22所採用的二元噴口,包括殲10在風動模型階段的時候,都有過矢量噴口版本,的確,我們在矢量發動機上的研究不曾間斷過,且小有成就,但是,東西造出來容易,好不好用則是另外一回事。

矢量噴口本身就是個增加空重的結構,而它對推力的損失也是相當明顯的,做得好點能把損失控制在個位數,心大點的,比如F22的二元噴口,很利於隱身,但卻損失了10%以上的推力,當然,那兩台變態的F119加力發動機。

一台就有17噸推力,那點損失根本不在乎,如果換做我們的太行發動機,勉勉強強接近14噸,本來就沒法超音速巡航,上個矢量噴口,更別想了,推力不足是一方面,材料不行也是一方面,但真正讓殲20遲遲不上矢量,甚至哪怕是先進發動機的原因都不是這些。

而是出於對可靠性的執著貫徹,事實上,對於嚴謹的航空業來說,可靠性是優先於推力的存在,即使某款發動機性能很強勁,但可靠性差的話,不會有任何飛機願意用它,這是用鮮血換取的教訓,殲8三改進型於1993年首飛成功。

作為先進技術驗證機,它搭載著渦噴14崑崙發動機以及XX71G型雷達,性能指標在當時屬於先進行列,但是可靠性並未經受過檢驗,中國空軍第一試飛大隊一級試飛員劉剛在進行大馬赫數試飛時,左發動機突然停車。

飛機飛行狀態發生劇變,在空中解體爆炸,試飛員劉剛也不惜犧牲,在事故現場只搜尋到一塊沒燒盡的肩章,殲8三改進型由於先後發生過兩次機毀人亡的事故,最終被迫下馬,這還僅僅是在常規發動機下發生的情況。

如果換作技術含量更高的矢量發動機,只會也只能要求更高,所以,對於發動機,可靠性永遠是第一要義,早期渦扇10發動機也一度被可靠性拖累而遲遲無法上機,直到這個問題解決以後,我們才可以看到,從殲10,殲11,殲16,以及殲20都安排上了。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