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如果恐龍不滅絕會誕生「恐人」嗎,人類還會誕生嗎?

如果恐龍不滅絕會誕生「恐人」嗎,人類還會誕生嗎?

在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上,如果白堊紀末期沒有生物戲劇性的大滅絕,如果恐龍還能繼續繁榮,這世界還不知道會是怎樣的情景。有專家認為,如果恐龍沒有滅絕,那麼今天的地球統治者恐怕就不會是人類,而是恐龍的後代——「恐人」……

如果恐龍不滅絕會誕生恐人嗎

人類誕生還不到300萬年,而恐龍卻繁衍了1.65億年,要不是距今6500萬年前恐龍一瞬間從地球上消失,情況還不知道會怎麼樣。對此,英國古生物學家德加爾·迪克森寫了一本名為《新恐龍》的書,構想如果地球沒有那場大變動,如果白堊紀沒有落幕,則現在的地球上將活動著完全不同的動物。在恐龍的腳下,偷偷摸摸生存的哺乳類不可能繁榮,當然我們人類也很可能不會不能出現了。

事實上,白堊紀末期的生物以稱霸陸地的恐龍為首,海洋里的魚龍和空中的翼龍都已滅絕了,棲息在海底深處的菊石、浮游在暖海的浮游生物也滅絕了。不僅動物,中生代繁榮的植物也被清除。在陸地倖存的脊椎動物僅是小的哺乳類、鳥類,以及鱷、蜥蜴、蛇、楔齒蜥等爬蟲類,還有鯢魚或青蛙等兩棲類。

它們被滅絕的原因暫且不說,如果讓恐龍繼續繁榮,那麼哺乳類或鳥類就沒有繁榮的機會了,因為在地球上不可能有它們的生存空間。雖說哺乳類與恐龍在同一時期誕生,但是由於哺乳類落後於恐龍,便失去了活躍的空間,哺乳類只能在恐龍的腳下像小偷般生活,顯然我們人類也很難在這個地球上出現。

如果白堊紀末沒有戲劇性的大滅絕,如果恐龍等能繼續繁榮,那麼,這個世界的生物將會朝什麼方向進化呢?加拿大古生物學家戴爾·拉塞爾提出了一個大膽的假說,他認為如果恐龍未曾滅絕,那麼今天的地球統治者大概就不會是人類,而是恐龍的後代——也許我們可以叫他們為「恐人」。

拉塞爾的依據在於他和他的同事們在加拿大阿爾伯塔省立公園發現的一種恐龍化石,他命名這種恐龍為「狹爪龍」(又譯「窄趾龍」)。這是一種兩三米長、只有袋鼠般大、生活在白堊紀末期(距今約7000萬年前)用雙下肢行走的小型食肉恐龍。狹爪龍的嘴裡沒有牙齒,由堅硬的角質喙替代,且食性極雜,許多小型動物、昆蟲和植物果實等它都照吃不誤。

如同人類的興起是如此的不可思議一樣,狹爪龍也是一個謎。狹爪龍的特異之處就在於它的腦容量特大,智力已經遠遠地超越了與它同時代的動物。拉塞爾對它進行了深入的研究,進而提出了一個設想:如果恐龍沒有滅絕的話,那麼狹爪龍最終將進化成一種高等智慧的生物。在動物界,一旦某種動物在進化史上佔據如同人類般的地位,其他的動物就幾乎沒有發展到同等地位的可能。

恐人的相貌有點像外星人

拉塞爾認為,如果狹爪龍進化到現在,很有可能就會成為恐人。其平均身高是120厘米左右,沒有尾巴和牙齒,完全直立。恐人的相貌有點像外星人,有大大的眼睛,但因為不能較好地發音,所以不具有語言能力。耳朵很小,只能聽得出低音。另一方面,恐人的眼睛大、視覺好,能夠分辨顏色,對振動也敏感。手長得長而大,能夠大把地抓東西,原來有五個手指,因小指與無名指退化變成了三個。

恐人的文化水平只有日本新石器時代繩文人的水平。能夠比較靈活地適應氣候,從寒帶到熱帶,從乾燥地帶到潮濕地帶的廣大地區,它們用恐龍的骨與皮建成簡陋的豎坑式住房。每個群落大約由30戶構成,而且群落之間不相互爭奪,能積極地進行物品交換並通婚。

儘管度過冰河時代的恐龍幾乎已接近溫血,但它們還沒有完善。為此,恐人在寒冷時行動稍稍變得遲緩,好像沒睡醒,早晨像所有低血壓的生物那樣,情緒不太好。經過日光或爐灶之火烘烤30分鐘左右,身體逐漸變暖,它們才會醒過來。

它們的食性極雜,最愛吃的東西是從恐龍類生物分化出來的小型爬蟲類或恐龍蛋。儘管它們曾經有堅固的臼齒,什麼都能吃,但還是開始用火烹調食物。由於光吃柔軟的食物,其牙齒急速衰退,直至最終消失。另外,它們在吃極燙的食物時,由於對溫度反應遲鈍,所以燙傷是嘴常有的事,而且在火的旁邊,稍不留神,身體燒焦變黑的事情也會經常發生。

它們用植物的纖維編織衣服,那樣做與其說為了保溫,還不如說為了避免燙傷,或做成表現個中意願的穿著——在沒有語言的情況下,通過穿著來表達喜怒哀樂等感情。特別是他們在戀愛時,會穿上用特殊果實染成的艷麗的粉紅色衣服,向對方表達自己的愛慕之情。

隨著太陽的升高,恐人的動作會變得流暢。他們各自拿著漁網或弓箭等工具,在村長的帶領下集體外出捕獵。但由於已具有飼養牲畜的智慧,這些恐人會將獵物圈養起來,同時進行植物栽培,所以捕獵對它們來說更多的是消遣和娛樂。當然,用作武器的棍棒、石頭、繩索等,在他們的身邊到處都有,不用擔心會短缺。

恐人是卵生的,雌性沒有妊娠、生育的痛苦,而且產下的卵由雄性看護,雌性只是為雄性搬運食物。當小恐人破殼而出時也只有父親守在旁邊,所以恐人是父系社會。

在恐龍進化的漫長歷史過程中,恐人的進化是非常緩慢而自在的。在遠古的恐龍們中,恐人就本能地知道積極改變外貌會使物種的壽命變短。另外,回顧為了掌握烹調技術而漸漸失去自己堅硬牙齒的歷史,恐人們或許知道,如果急速發展自己的文化或技術,將加速它們走向滅亡。為此,恐人們採取緩慢進化的手段,旨在使它們永遠不會滅絕,以至於它們經歷了7000萬年,到現在也只有人類新石器時代的文化水平。

恐人有可能誕生嗎

恐人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像生息在森林中的猿猴進化為人一樣,那時的恐龍會進化到像人這種層次的恐龍嗎?這從幾率上來說是不可能有的。

作為人類的祖先,猿猴繁榮時期擠滿了「樹上」那個空間,落到地上後,儘管它們還在那裡繁衍,甚至擁擠不堪,也還會再上樹或再落到地上。然而,某一次它們卻不再上樹而是走出森林來到草原,且在草原上使用四肢爬行。不知猿猴為何成為用雙腳步行的人類祖先,有人稱這是人用手拿工具的開始,即人適應了那時的環境變化,或與血緣相近的動物進行生存競爭保住了自己的地位。有幸的是,它們偶然穿越進化的迷途,結果變成了現在的人。

那麼,棲息在森林裡猿猴似的恐龍,能否像人一樣穿越生物進化的迷途呢?回答是恐龍沒有被賦予與人穿越迷途的同樣條件,即使賦予了,仍無法保證會適應與人同樣的進化方向。

所以說,如果白堊紀地球沒發生大變動,那麼白堊紀的大幕不會落下,只是揭開了新恐龍的時代。無論食肉還是食草的恐龍,進化將朝著「大型化」、「敏捷化」和「社會性」三個方面發展。當然大型化是有界限的,體重30噸的食草蜥腳龍算是最大的了。根據計算,超過30噸,就算整天進食,恐龍也無法為它龐大的體能消耗提供足夠的能量。同樣的食肉恐龍以霸王龍為最大。另外,在繼續進化中有可能誕生具有高度智能的恐龍,但絕不可能出現恐人。在這個地球上,食肉恐龍襲擊著食草恐龍,書寫著屬於恐龍時代的一片繁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宇宙百科探秘 的精彩文章:

從遠古活到現在的「倖存者」外表醜陋的它們正面臨絕境!
豬籠草和它的最親密的「小夥伴」們!它們是如何協同生活的?

TAG:宇宙百科探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