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兼職」為居民供暖,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不再"高冷"

「兼職」為居民供暖,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不再"高冷"


  來源:科技日報


  大型強子對撞機(LHC),一聽名字就是十分高冷的存在。在普通人心中,這個忙著把各種粒子撞得稀碎的裝置,大概只會和頂尖物理學家發生聯繫。


  不過,我們真得改變對它的刻板印象了——估計你很難想到,這個「高大上」的科學裝置將嘗試為周邊居民供暖。


  當地時間7月23日,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宣布,已經與法國地方當局簽署一份協議,考慮對LHC產生的熱能進行回收利用,從2022年起提供給附近的費內—伏爾泰社區用於冬季供暖。


  把小循環變成大循環


研究粒子的科學裝置,如何為居民供暖?這得從LHC產生的熱量說起。

研究粒子的科學裝置,如何為居民供暖?這得從LHC產生的熱量說起。


  「LHC是世界上最大的科學裝置之一,它在地下延伸27公里,功率是百兆瓦量級,也就是一億瓦量級。」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CEPC)加速器負責人高傑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說,這樣大功率的科學裝置在運行時會產生大量熱量。


  要保持科學裝置處於適宜的工作溫度,就需要冷卻系統。


  CERN能源協調員塞爾日·克勞德介紹,CERN的很多系統和裝置都使用水進行冷卻:首先將冷水注入冷卻管道,產生的熱水會被收集起來送入冷卻塔降溫,之後再次注入冷卻管道。


  「現在的冷卻管道是小循環,熱量會在冷卻塔中散失掉;如果將冷卻管道變成大循環,把流出的熱水導入附近居民家中,原本散失掉的熱能就起到了供暖作用。」高傑說。

  CERN就打算嘗試第二種做法,它計劃將LHC 8號實驗點收集的部分熱水導出到費內—伏爾泰社區目前正在建設的一個供暖系統。未來,最多將有8000位居民的家可以更低成本取暖,同時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高傑分析,由於供暖用水一般是循環流動,流入居民家的水完成供暖使命並逐漸冷卻後,仍將沿管道回到CERN,重新注入冷卻管道——也就是說,供暖步驟代替了冷卻塔。


  「綠色對撞機」成新趨勢



  目前,用來連接LHC8號實驗點和費內—伏爾泰社區的管道建設工作已經開始,預計2021年將進行熱能回收系統初期測試,2022年費內—伏爾泰社區的部分居民就能享受上LHC提供的熱能了。

  「流出冷卻管道的熱水可達30攝氏度,這對於能源回收利用而言是非常有用的。」克勞德說。


  高傑告訴科技日報記者,30攝氏度的冷卻水屬於低溫熱源,相比高溫熱源,回收利用的技術難度較大。CERN官網提供的示意圖顯示,供熱管道可能會採用地熱探針設備保存熱量,減少管道的溫度波動。


  克勞德介紹,目前CERN已經進行多項研究並發現,LHC的2號實驗點、5號實驗點等也可用來為附近社區提供熱能。同時他們還在考慮利用1號實驗點收集的熱能為CERN總部所在地的建築供暖。


  「『綠色對撞機』已經成為新的課題,也是未來發展趨勢。」高傑介紹,科學家正在研討設計多種方法,將大型對撞機產生的高溫熱能或低溫熱能收集起來,充分實現能源回收利用。

  除了利用冷卻管道,科學家還提出一種大膽的設計方案:利用吸熱性能強大,同時又不太容易散熱的固體材料,充分吸收對撞機產生的熱量,再將材料搬運到需要使用能源的地方散熱。


  作為國際直線對撞機(ILC)理事會理事,高傑向科技日報記者透露,由中國物理學家提出的CEPC計劃,以及日本正在積極爭取的ILC項目,未來運行功率都將是百兆瓦量級以上,二者都在考慮如何實現「綠色對撞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科技 的精彩文章:

2030年後月球南極很熱鬧:盤點中美俄歐月球基地計劃
相差50載 美國新老登月計劃有三大不同

TAG:新浪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