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日常養生,記住《瑣碎錄》中的幾句保健要訣

日常養生,記住《瑣碎錄》中的幾句保健要訣

宋代養生家溫革在《瑣碎錄》中提出保健要訣,對日常養生很有借鑒意義,人們值得認真一讀。

酒多血氣皆亂

日常養生,記住《瑣碎錄》中的幾句保健要訣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酒,古今醫家都有科學論說。現代醫家說「酒是柄雙刃劍,少量是健康之友,多量是罪魁禍首。」明代醫藥家李時珍說,「酒,天雲美祿也。面曲之酒,少飲則活血行氣……痛飲則傷神耗血,損胃亡精,生痰動火。」。因此,要控制酒量,不過量飲酒,不空腹飲酒。

味薄神魂自安

日常養生,記住《瑣碎錄》中的幾句保健要訣

指出清淡飲食有利於精神安定。《呂氏春秋》指出:「肥肉厚酒……爛腸之食。」《養生隨筆》謂「凡食物不能廢咸,但少加使淡,淡則物之真味真性俱得」,並認為多咸可致病。中醫學主張飲食宜清淡,忌過咸、肥膩。現代醫學認為,過食鹽容易造成高血壓,進而影響心腎功能。美國長壽學會建議每人每日食鹽量應為2-4克。過度地攝入脂肪及飽和脂肪酸,可導致肥胖,引發心腦血管疾病。

夜漱卻勝朝漱

日常養生,記住《瑣碎錄》中的幾句保健要訣

古人很重視口腔衛生,雖然還沒有牙刷,卻要注意漱口,講究口腔衛生。今人用牙刷刷牙,但有的人起床後刷牙,晚上不刷牙,這種習慣不利於口腔衛生。晚上不刷牙,食物殘渣不能及時清除,牙縫或不平的牙面上就會存留。容易損壞牙齦,不利於口腔衛生。

暮餐不若晨餐

日常養生,記住《瑣碎錄》中的幾句保健要訣

一日三餐的飲食安排早晚很重要。中外營養健康專家的一個共識是:「早飯必須是我們每日三餐中最好的一頓。」經過一夜睡眠,人體得到充分休息,腹內食物經過12個小時,也已消化吸收,腸胃比較空虛,而且新的一天開始,人體要參與各種活動,也需要充分的營養來增加精力。故應把早餐數量和質量安排好。

耳鳴直須補腎

日常養生,記住《瑣碎錄》中的幾句保健要訣

中醫學認為,耳的聽覺功能的靈敏與失聰,與腎臟精氣的盛衰有密切關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曰「腎主耳……在竅為耳」。《靈樞·脈度》曰:「腎氣通於耳,腎和則耳能聞五音矣。」人到老年,腎中精氣衰減,故聽力減退,容易出現耳鳴。臨床上常把耳鳴作為推斷腎氣衰弱的一個標誌,應注意從補腎著手,並使髓海得養。

目暗必須治肝

日常養生,記住《瑣碎錄》中的幾句保健要訣

《靈樞·脈度》說:「肝氣通於目,肝和則目能辨五色矣。」《素問·五臟生成篇》所謂「肝受血而能視。」所以,肝血的充足與否直接影響目的生理功能。肝氣調和,肝血充足,目才能正常發揮其視物辨色的功能。若肝血不足,雙目失養,就會導致視物不清,在治療上宜滋肝養血明目。

節食自然脾健

日常養生,記住《瑣碎錄》中的幾句保健要訣

《醫先》曰:「多食則胃塞而脾不能運,亦受傷。」《本草綱目》說:「飽食不節,殺人頃刻。」《退庵隨筆》上說:「所食慾多。心愈塞,年愈損。」醫家們常說,「要想身體安,三分飢與寒」。現代醫學證實,長期飽食,易誘發高血脂、高血壓、動脈硬化、腦卒中、糖尿病、脂肪肝、膽結石、痛風等。所以說:「飽食是百病之源。」所以我們要飯吃七分飽,切不可過量。

少思必定心安

日常養生,記住《瑣碎錄》中的幾句保健要訣

思是認識事物、處理問題的精神活動。中醫學認為,思慮勞神,過度則傷心。陰血暗耗,心神失養。所以常出現心悸、健忘、失眠、多夢等癥狀。故《素問·刺法論》中說,「心欲實,令少思」。明代醫林狀元龔廷賢有一首攝養詩說出了「少思之妙」:惜氣存精更養神,少思寡慾勿勞心。食惟半飽無兼味,酒至三分莫過頻。每把戲言多取笑,常含樂意莫生嗔。炎涼變詐都休問,任我逍遙過百春。

(據養生經、民族醫藥報)

【我們只提供經專業記者編輯采編的靠譜內容,恭請您在此訂閱,或移步關注大眾衛生報微信公眾號「dzws001」,獲取更多實用健康衛生資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眾衛生報 的精彩文章:

帶你認識「天下第一痛」——三叉神經痛
夏天戴隱形眼鏡,護理上尤其應多加講究

TAG:大眾衛生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