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丈八蛇矛是一丈八尺還是一丈零八寸?說說中國古代長騎槍發展史

丈八蛇矛是一丈八尺還是一丈零八寸?說說中國古代長騎槍發展史

矛是最古老的兵器之一,用於直刺。蛇矛:長矛名,因長丈八,矛頭似蛇故名。有人拿《考工記?廬人》說事:「凡兵無過三其身,過三其身,弗能用也,而無已,又以害人。卻忘了考工記的講述的時代是駟馬戰車時代。騎兵時代的蛇矛和戰車時代的步兵所持兩丈(4.62米)酋矛,車兵所用兩丈四尺(5.54米)夷矛是不一樣。下面圖片來自楊泓《中國古兵器論叢》一乘戰車的駕上馬後,長寬各約3米佔地面積9平米,除射箭外,不用超長桿兵器是夠不到對方的:

青銅矛的矛鋒相對圓鈍,刺擊時要靠力量才能洞穿敵人甲胄起殺傷目的,因此矛頭較長而重。下圖為軍博展陳青銅矛:

戰國時代出現了鋼鐵長矛,荀子說,南陽一代的出產的鐵矛十分鋒利,刺到人身上,「慘如蜂躉」[dǔn]」(《荀子議兵篇》)。鋼鐵長矛出現後,矛鋒銳利,而矛的長度逐漸縮短,重量也逐漸向輕量化發展。在古籍中經常有槊或矟的記載,這是同一個字的異體字,就是長柄矛。漢代稱丈八長矛為矟。《釋名 釋兵》矛長丈八曰矟,馬上所持。《靈鬼志》里也有記錄:「壟上健兒字陳安,頭小面狹腹中寬,丈八長槊左右盤。」可見丈八長矛和丈八長槊是一回事。在陳安的年代還沒有出現象明代那樣蛇一樣彎彎曲曲的矛頭,我個人認為丈八蛇矛就是丈八長槊(矟)。

《晉書 劉曜載記》「(陳)安左手奮七尺大刀,右手執丈八蛇矛,近則刀矛俱發,輒害五六。」晉代荀勖律尺1尺等於0.23米,一丈八尺等於4.14米。當時已經是騎戰狀態,騎戰用矛比車戰用矛要短,但也是夠長的。中國古代無論是車兵還是步騎兵,敵我雙方錯轂而戰或者正面衝鋒,手持長矛的士兵容易佔優勢,所以有一寸長一寸強的說法。從漢到唐是矛變槍的演變重要時期(主要在稱謂上),丈八蛇矛(槊)逐漸演被長槍所取代。唐 李白《送外甥鄭灌從軍之二》:「丈八蛇矛出隴西,彎弧拂箭白猿啼」。唐代銅尺長0.307米,一丈八尺等於5.526米,我覺得這個是沿用當時說法的藝術誇張,而不是實測。李白還寫廬山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呢。下圖為北京動物園的長頸鹿通首高5.5米左右:

到了宋代,槍的形制變多了,處於破甲的需要,槍頭還是比較複雜的。下圖為《武經總要》中槍九色:

下圖為軍博館藏長槊:

蛇矛也叫蛇槍,明 朱國楨《湧幢小品 兵器》槍有十等:曰蛇槍。明代《武備志》把蛇矛歸為槍類:「此即古之矛也,槍頭長寸,重四兩,其方楞扁如蕎麥,前尖銳利於透堅。」

我們能看到的彎曲的蛇矛實物是在明代才出現實物的。

和關刀的傳說在民間流傳一樣,文化現象只是歷史現象的曲折反射,人們寧願相信虛構也不願相信歷史真實。這一方面是思維惰性驅使,一方便也是因為虛構比真實更加美麗。如果《三國演義》中喝斷當陽橋的張三爺手裡拿著根普通鐵槊,那豈不是太煞風景了?不過古物收藏則另說了,古董冷兵器收藏研究,戰爭史武器考證都遵循信實物不聽故事原則,不管講的如何天花亂墜,只是看東西說話罷了。武器的設計不能脫離時代特徵和使用方法,蛇矛也是一樣,如果中國騎兵使用5米以上超長蛇矛,那戰馬帶來機動性會被蛇矛的沉重所抵消。不要以為長這一兩米是小事,除了箭矢投槍外,中國古代正規作戰很少有一次性武器。為了保證強度,寬和厚度也要加量,按簡單的計算如長、寬、高各擴大一倍。真要做成下面這樣,你會相信有人拿著這個上戰場嗎?

對於軍中武器的長槍來說,演變的總體趨勢是越來越輕量化,槍頭越來越小而鋒利。明代軍中制式槍頭以四兩為上限。而民間武術兵器則不然。像《武經總要》那樣複雜的槍頭在晚清到民國的山東地區,特別是魯西南地區非常常見,紅槍會,大刀會的槍頭常常被誤解為綠營兵的制式武器,這是題外話,就不再贅述了。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冷艷鋸,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冷兵器研究所 的精彩文章:

誰說好鋼要用到刀刃上?源自唐刀的日本刀為何會由直變彎?
步兵遭遇鐵騎只能等死?看看以步制騎的這四大神術

TAG:冷兵器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