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當年的「鑰匙孩」,有個小飯桌……

當年的「鑰匙孩」,有個小飯桌……

上世紀70年代末,在北京的大街上或小學校里,經常能看到脖子上掛著鑰匙的孩子。人們管這樣的孩子叫「鑰匙孩」。他們大多是雙職工的子女,家長們白天都要上班,無暇照顧孩子,鑰匙孩們中午吃飯的問題,就成了當時許多家長的後顧之憂。想著孩子中午只能吃冷飯甚至滿大街找飯轍,家長們「上著班,心裡也不安寧」。

當年的「鑰匙孩」,有個小飯桌……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1987年9月7日《北京日報》1版,《沈新泉和她的夥伴們》

為了解決這個難題,街道居委會、機關、工廠及國營和個體飯館等紛紛辦起了專供小學生吃午飯的「小飯桌」。有了它,可解決了大問題,鑰匙孩們再也不用滿世界「打游飛」了。其中有一位被人們稱作「中國的阿信」的個體飯館經理,她辦的小飯桌特別受歡迎,孩子們都親切地稱她「沈媽媽」。

「沈媽媽」的全名沈新泉,是東花市志盛永個體扒雞店的經理,也是本報評選的1986年「北京市十位新聞人物」之一,人們都叫她「中國的阿信」。1986年10月28日,北京日報1版文章《她勝過阿信》報道了沈新泉滿腔熱情為顧客服務、以質量求信譽,在個人勞動致富的同時,為雙職工孩子包飯、自覺為社會奉獻的事迹。

當年的「鑰匙孩」,有個小飯桌……

1986年10月28日《北京日報》1版,《她勝過阿信》。

在東花市第一小學,不少孩子的父母都是雙職工,家長中午不能回家,孩子只能吃速食麵,飯後滿街「打游飛」。沈新泉看了,決定要把孩子們的午飯包下來。

她花幾百元錢,為孩子們每人準備了一份餐具,又買了沙發床、摺疊床、大涼席,外加一個書櫃和一千冊圖書。

她專門請了一個為孩子們做飯的保姆。菜譜她親自定,每頓飯兩菜一湯,飯後有水果或冷飲,一周吃魚和排骨各一次,平時頓頓要見葷。孩子每月交十五元伙食費,她每月為這二十多個孩子「貼」一百多元。

當年的「鑰匙孩」,有個小飯桌……

1986年11月10日《北京日報》1版,《工程師送木柴給「阿信」個體戶登門學「小飯桌」》。

夏季午睡,她把自家三間住房騰出兩間,供孩子們午休,自己一家三口擠在一間八平方米的小房裡。孩子們上床了,她坐在一旁哼歌謠,講故事;孩子睡了,她搬著家裡唯一的一台電風扇,變換位置為孩子們扇風……

當年的「鑰匙孩」,有個小飯桌……

1981年10月14日《北京日報》1版,《本市用多種辦法解決小學生吃午飯難》。

少年時代的沈新泉做夢都想當一名小學教師,沒想到成為個體戶以後,她在給小學生包飯的事情上,多少實現了二十年前的心愿。她很欣慰和滿足,感覺世上最珍貴的東西被她得到了,而且,得到那麼多——

1986年的「六一」,幾十個在沈新泉家包飯的孩子圍住了她:「沈媽媽,我們今天要送您點兒禮物。」

用紙折成的輪船和汽車放到沈新泉面前,那是三年級的關欣精心摺疊的:「我長大了要開著真汽車、真輪船,帶著您周遊各地。」

當年的「鑰匙孩」,有個小飯桌……

為了解決雙職工子女吃飯難,沈新泉個體飲食小組克服困難,主動承擔起東花市一小25名學生的吃午飯問題。圖為沈新泉在照顧孩子們吃午飯。王振民/攝

八歲的喬婉珠擠到前面,拿出一塊疊得四四方方的小手絹,那是她媽媽從承德帶來的。小婉珠把它存在衣櫃的抽屜里,一直捨不得用。「您煮雞的時候老出汗,這塊手絹送給您,用它擦擦汗吧。」……

當年的「鑰匙孩」,有個小飯桌……

1997年,下崗職工呂亞玲在安德里居委會的幫助下辦起了家庭小飯桌,5天飯菜不重樣,越辦越紅火。吳強/攝

看了本報報道的沈新泉事迹後,人們或寫信慰問,或登門看望,對「勝過阿信」的沈新泉給予了熱情的肯定和支持。一些個體戶還紛紛上門學習和詢問「小飯桌」的情況,表示也要學沈新泉,為社會多做貢獻。

當年的「鑰匙孩」,有個小飯桌……

2009年10月13日,亞運村街道與附近餐館合作開辦的老年小飯桌開張迎客。陳德生/攝

歷史資料:京報集團圖文資料庫



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黃玉迎

監製:童曙泉、黃玉迎、侯莎莎

編輯:田超

流程編輯:孫昱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