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理論·現實·情懷——創新思政課的關鍵問題

理論·現實·情懷——創新思政課的關鍵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指出:「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要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他還提出了思政課改革創新「八個相統一」的要求。以我的長期教學實踐看,高校思政課創新要從理論、現實、情懷三個角度下功夫:深化基礎理論水平,以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和理論性;培育人文情懷,以提升思政課的親和力;直面現實問題,以解決思政課的針對性。

深化基礎理論: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學生

高校思政課理念創新,首先要深化基礎理論,尤其是要有堅實的哲學理論作基礎。「八個相統一」要求中的學理性、知識性、理論性、建設性,均離不開理論本身的創新。思政課要求給學生以科學的理論指導,要提高思政課實效性,必須把握好時代精神和歷史脈搏,而時代精神的最高理論概括就是哲學。馬克思說:「任何真正的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的精神上的精華。」為深化基礎理論,我們必須深刻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的地位,深刻領會它在開闢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新境界中的歷史地位,深刻領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全球化時代對世界和平與歷史文明的價值與意義,將新時代精神升華到哲學高度,滲透到思政課,成為課程的學理基礎。

目前思政課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困惑或問題,究其實質,都與我們對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研究不夠深入、對時代精神把握不到位有關。儘管對思政課創新改革做了許多努力,取得不少成績,但基礎理論研究不夠,以致思政課的學理解釋力和歷史穿透力不理想。倘若缺少基礎理論的「底氣」和「內功」,即使思政課形式再完美,大學生的深層思想問題仍難以解決。

深化基礎理論,關鍵要把握以下三點:首先,必須深入學習和研究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文本文獻。經典作家著作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依託和淵源,這決定了思政課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經典文獻為基礎。經典原著課程是中國政法大學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必修課,「讀經悟典」讀書會是學生的課外輔助活動。課上與課下互通,為師生研讀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原著提供條件,營造氛圍。

其次,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偉大成就進行理論總結、概括和提煉,從而豐富和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的偉大成就,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發展新境界。思政課教師肩負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的歷史使命,要從更高層面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進行理論概括。這既是最好的學術成果,也是思政教育的重要資源。

再次,將思政課教學與學術科研結合起來。思政課教學與學術科研並非相背而行,而是相得益彰。教師通過科研提升理論水平,將其轉化為教學資源,促進教學深度和廣度;反之亦然,教學過程中通過師生互動、教學相長,激活思想、催生問題,給學術科研帶來了新的動力。

培育人文情懷:在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

思政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培育大學生追求真善美的人文情懷,則是立德樹人的具體目標。培育學生的人文情懷,教師首先要有人文情懷,且情懷要深。習近平總書記為新時代的思政課教師提出了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的總要求。一個教師的人文情懷要求教師以充分尊重人、理解人、關愛人、肯定人為基點,以解讀人生價值意義、全面提升人格層次為使命;做到教學與育人相統一、言傳與身教相統一;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

思政課教師的任務不止是教學,更要育人。要培育學生的人文情懷,引導他們為人、為事、為學。我們在思政課和人才培養中的經驗,是推行「德法兼修」的人才培養模式。這裡的「德」,不是指懂得豐富的道德學知識,研讀大量倫理學文本;而是指人的道德素養、情操與理想,指做人的德性。古語「德者得也」,有德就是懂得了宇宙人生之道,懂得了歷史規律、國家使命和人生真諦的道德高尚的人。簡言之,德行就是一個人所具有的理想信念、品德修養和人格品質的總稱。這裡的「法」,不是指熟練掌握法律條文,會用法律武器維權或跟人打官司,而是做一個遵循和敬畏現代文明法的人,一個養成遵紀守法、依法辦事習慣的人。法已成為他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主要是把文本研讀、課程教學、社會實踐、學術科研結合起來推行「德法兼修」的培養目標。

直面現實問題:切實研究和回應時代之問

高校思政課理念創新,必須創新分析和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要做到理論性與實踐性統一,增強思政課的針對性,就必須直面現實,切實研究和回應時代之問。

馬克思主義的本質特徵是實踐性。「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馬克思主義從誕生之日起,就是在面向實踐、不斷回應時代湧現問題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19世紀以西歐為中心的國際工人運動、20世紀從蘇聯開始包括中國在內的社會主義陣營,以及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無不是在面向實踐、解決問題中推進理論創新的。

不容迴避的是,多極化世界的發展態勢,使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建設遭遇一些令人困惑的理論問題和現實難題。倘若迴避現實問題,甚至害怕觸碰這些問題,問題本身就成了「神秘東西」。「凡是把理論引向神秘主義的神秘東西,都能在人的實踐中以及對這個實踐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決」。如果我們深入地、實事求是地調查研究,並從理論上大膽創新,很多問題是可以而且必須回應和解決的。

如何直面現實問題?從表層看,雜亂無章,千頭萬緒;從深層看,其實就是一條,落實實事求是的原則。毛澤東同志依據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和中國傳統哲學智慧,開創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範例,創造性地提出實事求是的原則,並成功運用於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和建設的偉大實踐中。這條歷史經驗,仍是我們直面現實、解決現實問題的理論指南。

以實事求是的原則解決現實問題,「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需要我們正視問題,從遇到的「事」、判斷的「時」和理解的「勢」去解答。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非常有創造性的工作,不懼難題,直面問題,回應時代課題,在改進中加強,在創新中提高,是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必由之路。只要我們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直面現實問題,反思和回應現實問題,思政課的「針對性」問題也就不難解決了。

(作者單位:中國政法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在學科體系建設中堅持「有為」和「善為」
王聰聰:多重危機下南歐左翼政黨的政治迎合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