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傅善祥為楊秀清延續唯一血脈得善終?百年後,一家譜揭開驚天秘密

傅善祥為楊秀清延續唯一血脈得善終?百年後,一家譜揭開驚天秘密

1983年,著名學者王慶成訪問英國,結果在倫敦圖書館中看到驚呆的一幕——神奇的發現150餘封太平天國時期的「聖旨」。而這些「聖旨」不是天王洪秀全簽發的,卻是東王楊秀清和西王蕭朝貴的傑作。

要知道,在太平天國中,楊秀清和蕭朝貴是牛的不能再牛的重量級人物,楊秀清是「天父」的代言人,而蕭朝貴則是「天兄」的代言人,因此,有「取代」洪秀全發布聖旨的權利。這150多道聖旨中,有120餘封是楊秀清發布的,可見楊秀清地位之重,權力之大。

王慶成把這些重要的史料價值拍了照,並帶回了國內。

隨後,學者們從中發現了很多史料,比如說東王府的運行體制,王府的體制與天王府極為類似,也同樣不設男官。另外,學者們還驚奇地發現:在聖旨中,女狀元「傅善祥」的名字都寫成了「伏善祥」。難道後人都搞錯了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狀元的名諱?

就在學者們納悶和積極進行考證時,卻有人主動站出來,一針見血地指出:傅善祥的名字沒有錯,東王聖旨中的「伏善祥」就是「傅善祥」,只不過當時為了避諱而把傅改成伏罷了。

傅善祥出生於南京的一個詩書家庭,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但她8歲那年,父母意外雙亡,家道中落,因此13歲時,便嫁給了一個姓的李家當童養媳。等傅善祥18歲成年時,12歲的小丈夫卻因麻疹突然病死了。李家本打算賣掉傅善祥,結果正在這時,太平天國攻陷了南京,取消了南京居民的家庭模式。傅善祥乘機掙脫了婆家的控制,成了自由身。

後來聽說太平天國有「女科」考試後,傅善祥立馬報名參加了。結果考場上的傅善祥顯示出其超人的才華,她的文章處處精華,字字珠璣。初評時,就獲得了閱卷官員的一致好評,被洪秀全欽點為狀元。

再後來,楊秀清親自點將把傅善祥招進東王府,負責楊秀清詔命的起草以及文獻的整理,後來幫助東王批閱所有來往的文件、書札。

楊秀清對這位才貌雙全的女狀元器重有加。再後來,洪秀全實行大刀闊斧的改革,而東王楊秀清是這場改革的先行者和推行人。其中,傅善祥幫助東王廢除一些不合理的措施,制定了很多符合形勢需要的的政策新法規,為太平天國的前期穩定與發展作出了貢獻。

鑒於傅善祥的優秀表現,洪秀全破格任命她為「恩賞丞相」 ,傅善祥一時間權高位重,成為天京炙手可熱的人物。太平軍中於是流傳開來這樣的順口溜:武有洪宣嬌,文有傅善祥。

公元1856年,天京事變發生後,24歲的傅善祥也失蹤了,關於她的下落有說死於事變的,有說和人私奔的,眾說紛紜,不一而足。

當然,關於傅善祥下落之謎團在百年之後終於有了答案。公元1998年,有人在美國的一家報紙上刊登了《太平天國東王楊秀清後裔尋找宗族親人啟事》,並且署名為楊秀清、傅善祥曾孫屠天恩、楊穎(屠麗美)等8人。太平天國東王楊秀清還有後的消息一石激起千層浪,引發軒然大波。

原來天京事變時,洪秀全密詔北王韋昌輝回京勤王,北王韋昌輝帶三千精兵潛回天京後,於半夜發動突襲,把東王楊秀清及其府上的2萬餘人全部殺害了。

然而,儘管如此,楊清秀並沒有因此而「絕後」,還是有「漏網之魚」。在混亂中,楊秀清的妹妹楊水嬌和忠心士衛張承盛護著已懷有楊秀清骨肉的傅善祥一起逃了出來。當時已有身孕的傅善祥經不起禍亂的折騰,到達浙江的三界尖腳下的龍門腳村口時,生下了一男嬰,取名楊丙昭,丙是出生年、昭是為父昭雪之意。

為躲避清廷搜捕及同黨追殺,傅善祥等人不敢在村中居住,於是選擇了山高林密的三界尖為居住地。後來,局勢慢慢緩和了,傅善祥與張家一起蓋起了三間兩弄樓房,屋朝東而建,是為了紀念已故的東王楊秀清。自己也在離張家居地不足一里的山脊上,建起尼姑庵當了尼姑。後因大家都叫她為師姑,此地也就被稱為「師姑坪」了。

突遭橫變,已萬念俱灰的傅善祥唯一的希望就是寄托在兒子身上,為了不讓兒子跟自己在深山老林中孤獨終老,她考慮再三,決定把兒子送走,於是,便想到了杭州一個曾與太平天國相熟的說書人「評話社」社主王春喬。

於是傅善祥把兒子託付給楊水嬌,在她的護送下成功來到杭州找到了王春喬。王春喬多次進東王楊秀清府上講書,和精通史書的傅善祥很是熟識,並且關係很好。

楊家蒙難,王春喬自然出手相了,但為了避免禍端,他想到了一個好辦法,先將這孩子放進一隻籃子里,派人放在杭州石牌樓集市的一個牆根下,然後叫杭州存仁堂藥店店員屠德林去將孩子「撿」回來。這樣,對外就宣傳這個孩子是從集市上撿來的,以免引起別人的懷疑。

就這樣,嬰兒得已寄養在屠德林家,楊丙昭自然也就改名換姓為「屠丙昭」。

之後,屠家和王春喬兩家成了至交,關係非常融洽。再後來為保存楊家血脈,楊水嬌也改名換姓,以「俞小姐」的身份來到杭州,嫁給了「恩人」王春喬做了小老婆。同時,楊水嬌還以侄兒祭悼「夭折亡兄」為名,在屠德林老家蕭山的屠氏祠堂邊,偷偷為楊秀清建了一個「衣冠冢」。

後來,楊水嬌把17歲的女兒嫁給34歲的 「屠丙照」為妻,並生了個兒子叫屠孝根。其子孫也就這樣沿襲下來了,據悉,至今已是第六代了。

而傅善祥雖身在師姑坪伴青燈誦經念佛,卻心繫他鄉的兒子,浮想起自己是名狀元、又曾是王妃,竟落到如此地步,真是百感交集。為寄託思子之情,且望子成龍,便在兒子出生地,龍門腳村口路邊的岩石上刻下了「狀元嶺」三字。

從現存的「狀元嶺」三字的字體上看,屬唐虞世南風格,從手跡上看沒男性剛厚有力,卻有女性清秀圓潤之感,疑是傅善祥之手筆。1896年,64歲的傅善祥去世,臨終前她給守護他的張承盛留下6字遺願:要與家人合葬。

百年後,《張氏族譜》及張承盛的曾孫張燕祥透露了一個驚人的秘密。原來,由於從清朝到民國很長一段時期內,太平天國運動被稱為「長毛造反」,在這種風聲之下,是張承盛及張氏後人一直不敢公開這段歷史和未能完成這個遺願。

直到1970年冬,張承盛的曾孫張燕祥才完成她的遺願,把傅善祥遺骨偷偷從三界尖帶到蕭山與東王楊秀清衣冠冢合葬一處。終於完成了傅善祥的遺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飄雪樓主 的精彩文章:

楊秀清杖責過諸王,連洪秀全也不能倖免,為什麼獨獨放過石達開?
「郭嘉不死,卧龍不出」是何意?後面還有一句,道破三國歸晉真諦

TAG:飄雪樓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