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華為 5G 手機體驗:網速比 4G快6 倍,但這不是全部

華為 5G 手機體驗:網速比 4G快6 倍,但這不是全部

自 5G 牌照發放以來,國內手機廠商、運營商都紛紛通過各種方法去「首發」自家的 5G 產品。

網上的廣告、發布會的 PPT、樓下手機店的橫幅…… 這些廣而告之的宣傳,都讓人不禁以為人類明天就要全面進入 5G 時代。

然而實際上,儘管國內運營商都已經為 5G 做好萬全準備,但其實距離我們真正進入 5G 世界還要很長一段時間。

不過話雖如此,即便我們當下還身處在 4G 時代,作為通訊最前端的手機,其實已經開始跨步邁入 5G 領域了。

在 8 月即將到來之際,華為發布了國內第一款商用 5G 智能手機——華為 Mate 20 X(5G)。

相比我們之前接觸過的 Mate 20 X,該機最大的亮點是採用了巴龍 5000 基帶,能兼容 NSA 和 SA 兩種組網方式的 5G 網路。

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雙模 5G」。

那麼在 5G 的加持下,華為 Mate 20 X(5G)能給我們帶來怎樣的體驗升級?在用上 5G 後,它的發熱、續航會有怎樣的變化?目前哪裡有 5G 網路,它又有多快?

藉此機會,我們帶著這些 5G 謎題,對華為 Mate 20 X(5G)進行了一次產品解讀和 5G 信號評測。

華為 Mate 20 X(5G)上手體驗:

巴龍 5000 首秀矚目

由於華為 Mate 20 X(5G)是基於 Mate 20 X 升級而成,因此在我初次上手這台手機時,它能立馬給我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因為自去年 10 月的倫敦發布會體驗過 Mate 20 X 後,我就一直沒有接觸過體積如此之大的手機,如今和它重新相遇,讓我特別感覺像是一位闊別半年的朋友。

Mate 20 X 的體積總能給我一種「小電腦」的感覺,因為它的屏幕達到了 7.2 英寸,若是放在 5 年前,這可是一台平板手機、十足的大塊頭產品。但在強調屏幕佔比的今天,這個體積的手機已經能被我放進寬鬆的褲兜里。

華為 Mate 20 X(5G)在外觀上延續了 Mate 20 X 的設計,同樣有著 7.2 英寸的 2244 x 1080 解析度屏幕、背部的電容指紋識別和 Mate 20 系列標誌性的四眼三攝像頭。

5G 模塊的加入沒有給新機的重量帶來太大影響。賬面數據上,該機重量約為 233 克,和 Mate 20 X 保持一致。

除了龐大的機身體積能讓人一下識別出型號以外,Mate 20 X(5G)在細節上也有著不少可圈可點的地方,能讓人不難認出這是一台 5G 手機,或者說是華為的 Mate 20 X(5G)版。

比如,位於手機背部居中的 5G 標誌,它就像過去的運營商 Logo 一樣顯眼;比如機身背部加入了和 Mate 20 Pro 一樣的紋理質感;再比如機身加入了翡冷翠配色。

我很喜歡翡冷翠,因為它總能讓我想起 Jaguar 經典的英倫綠。

與此同時,華為 Mate 20 X(5G)在配置方面也有較大幅度的升級。除 SoC 麒麟 980 和巴龍 5000 基帶以外,該機採用 8GB 內存 256GB 存儲空間的配搭。

當然,我們還能通過 NM 卡給設備的存儲空間進行擴容。

巴龍 5000. 圖片來自:日經新聞網

除此之外,該機還支持華為自家的 SuperCharge 40W 超級快充。

不過可能是由於機身內部增加了體積更大的 5G 模塊,因此華為不得不通過削減電池倉的空間去設計新模塊的位置。

因為在數據上,Mate 20 X(5G)的電池容量為 4200mAh,比非 5G 版的 5000mAh 要少 800mAh。

至於相機和系統配置方面,華為 Mate 20 X(5G)和 Mate 20 X 沒有硬體上的變化,同樣是採用 4000 萬像素廣角、2000 萬像素超廣角和 800 萬像素長焦的配搭。

系統則是搭載 EMUI 9.1,支持 GPU Turbo 3.0 功能。

城市 5G 覆蓋率超出意料

註:本次測試所使用的運營商為中國聯通,因此 5G 信號、速度等表現,僅代表中國聯通一家電信運營商。

對於 5G 基站的布局,其實早在 5G 手機問世前就已經開始了。

根據中國聯通在今年 4 月公布的計劃,聯通將於今年內在國內 7 個城市進行 5G 網路連續覆蓋、33 個大城市熱點區域覆蓋,在 N 個城市定製 5G 網中專網。

而這 7 個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南京、杭州、雄安。2020 年,聯通才會正式開啟 5G 商用。

不過雖說廣州的 5G 基站還在鋪設當中,但通過 Mate 20 X(5G)能看到廣州的市中心地區已經有很強的 5G 信號。

比如我們身處的微信總部園區、廣州塔、珠江新城…… 甚至是我在城西的住所,都已經有滿格的 5G 覆蓋。

因此我最近特喜歡在家寫稿,除了有 5G 信號外,還有打多大聲都沒關係的青軸鍵盤。

當然,諸如地鐵或部分室內場所,這些區域仍不在 5G 的覆蓋範圍內,即便是在時刻滿格的珠江新城,一進商場的大門,信號就回到了 4G;前腳剛邁出商場,信號立馬就恢復到 5G。

幸運的是,我在測試途中找到了一家有 5G 信號的星巴克,我在裡面買了一杯咖啡。

等等,我可能是廣州第一個用 5G 買咖啡的人?

實測峰值是 4G 的 6 倍,速度還能繼續提升

廣州的 5G 鋪設速度之快,讓我倍感震驚。而 5G 在速度上的提升,更是刷新了我對移動網路速度的認識。

在 SpeedTest 的 5 次隨機場景的測試中,5G 均能得到 4G 網速數倍的測試成績。

最佳表現是在廣州塔下測試的 666 Mbps 下行以及 71.7 Mbps 的上行速率(節點:廣州電信,Ping 值 14 毫秒)。

若換算為有線網路,相當於 500~600M 的寬頻速度,比目前的 4G 網路高出 6 倍!

在出發路測前,我的同事還因此和我對賭一杯奶茶,他說「廣州的 5G 還在測試,速度肯定不會超過 500 Mbps。」看來我寫完這篇評測後,下午茶是有著落了。

不過 666 Mbps 的下行其實並不是 5G 的峰值,因為按照理論數據,5G 的下行峰值最高是 1Gbps。而且,曾有國內媒體在路測中得到過下行 1110 Mbps 的驚人成績。

因此目前的 666 Mbps 只是 5G 峰值的 70%,仍然還有繼續上升的空間。

對 5G 信號和速度產生影響的根本,是基站之間的覆蓋範圍。比如我身處的客村 TIT 創意園,這裡直到珠江沿岸都是 5G 的覆蓋範圍。

但當我跨上琶洲大橋時,5G 信號會下降到 1 格;當我下橋到達珠江新城,5G 信號又能滿了。

所以由此推斷,目前 5G 基站之間其實還有較大的覆蓋盲區, 而速度也會因基站的間隔而受到明顯影響。

用 5G 下載?Eminem 的專輯

不過儘管如此,只有三格信號的 5G 下行速度也能達到 4M/s~6M/s ,下載一首體積 20MB 的音樂,大約只要 2 秒多一點而已。

整個測試讓我印象最深刻環節是軟體下載。其實在各家廠商對自家軟體商城的優化下,4G 網路下載軟體也已經達到了相當可觀的速度,只要幾秒就能完成一個 50MB 程序的下載。

使用 5G 批量下載 App

但在 5G 時代,這個已經拿到 90 分的速度被躍升到了 150 分滿分 。你或許會不相信眼前看到的畫面,因為我當時也被 70MB/s 的下載速度嚇到,下載一個 100MB 的程序只要 1 秒。

我還沒來得及按「暫停」,app 就已經在「安裝中」了。

至於面對目前視頻網站主流的 1080P 視頻,在 5G 信號滿格的情況下,我已經能忽略滑動滑塊等待的時間。

但是請注意,這不是下載好的本地視頻,但它在 5G 場景下已經能做到相當於本地視頻的 0 等待效果了。

你我都會關心的散熱和功耗

5G 會不會讓手機發燙?、5G 會不會讓續航變差?

早在去年 5G 的消息剛出現時,大家就對 5G 手機的前景出現各種擔憂。不可否認,在 5G 模塊加入後,手機的設計、發熱和功耗都已經不能和 4G 時代的手機畫上等號。

但讓我感到慶幸的是,發熱和功耗其實都能依靠廠商去優化。在用華為 Mate 20 X(5G)下載 900MB 的更新包後,機身溫度從 27℃ 升到了 35.5℃,能明顯感覺到攝像頭下部明顯變暖,但比我預想的燙手要理想一些。

至此,總續航時間為 9 小時 8 分鐘,這個成績和同等容量的 4G 手機差不多。

超高速的 5G,未來已來

最早一款被確認支持 5G 網路的設備終端,應該是在 MWC2019 上亮相的摺疊屏機型華為 Mate X,而它與 Mate 20 X 5G 之間最大的共通點,應該是兩者都坐擁較大尺寸的機身。

先不談大屏幕能在 5G 時代帶來怎樣的體驗,但更大尺寸的機身必然能提供更充足的內部空間,在原來 4G 普通版機身的基礎上,僅僅是削減了一點電池空間,就能夠在內新增一個 5G 基帶晶元。從時間和研發成本上來考慮,Mate 系列中也只有 7.2 英寸屏幕的 Mate 20 X 5G 最為合適。

雖說電池容量上有所縮減,從 5000 mAh 降至 4200 mAh,但儘管如此,華為 Mate 20X 5G 的電池容量在當下的手機市場上,依舊是大電池的代表,正如前文的續航測試結果一樣,在 5G 網路的接入下,手機的功耗將會有所增加,而華為 Mate 20 X 5G 仍然能夠保持在「一天一充」的正常水平。

而放在當下透露出的首批 5G 手機中,華為 Mate 20 X 5G 更是首款獲得中國 5G 終端電信設備進網許可證的機型,也是目前唯一一款同時支持 SA / NSA 的 5G 雙模手機。

工信部發言人曾透露,2020 年開始,5G 終端必須具備 SA 模式才能入網(即僅支持 NSA 組網的終端明年將不允許入網),未來將全力過渡到 SA 5G 組網。

所以,有人說 Mate 20 X 5G 才是真正的 5G 手機,這句話從這個角度來看,也沒毛病。

隨著 5G 商用牌照的下發,5G 終端成功入網,運營商和終端廠商都已經展開了針對 5G 的宣傳,他們紛紛顯現出「我們已經準備好 5G」的姿態。從我們在城市中的實際體驗來看,5G 信號早已出現在我們的身邊,要想找到 5G 信號也並不困難。

每一代網路的提升,必然會帶來數據速率的提升,而在網速提升的環境下能帶來的移動互聯新變化,往往在普及之初都不會明朗。

正如 3G 普及了 app 的使用,4G 普及了移動支付、手機網遊、短視頻、智慧家庭等功能,而在 5G 普及之前的當下,我們仍難以斷言 5G 究竟能帶來什麼。

至少當下,5G 網路的高速率,低時延,做 4G 能幹的事,要比 4G 跑得更快、更好、更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范兒 的精彩文章:

下一代 MacBook 將會被發展成怎樣?必不可少的是 16 英寸屏幕
個人破產制度有望試點,這意味著什麼?

TAG:愛范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