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些被埋藏的文物,讓你看見最美盛唐

這些被埋藏的文物,讓你看見最美盛唐

最近,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大火,該劇改編自作家馬伯庸的同名小說,講述了大唐上元節前夕,長安城陷入危局,死囚張小敬臨危受命,與天才少年李必(其實是歷史上的李泌)攜手在十二時辰內拯救長安的故事。

此劇以精緻的服道化,為我們呈現了想像中的盛唐

隨著劇情的深入,劇中各方勢力逐漸彙集,節奏也越來越緊張。在劇中,有一個牽扯著好幾位角色命運的懸念,那就是何家村案。劇中那批消失在何家村的金銀器,讓頗具勢力的地下城頭目葛老念念不忘,直言那批金銀器代表著大唐的最高工藝,是世上最美的東西。

其實,「何家村案」就是指1970年在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的,被譽為「20世紀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的何家村窖藏。何家村窖藏又被稱為「何家村遺寶」,出土唐代金銀器、銅器、玉器、寶石、玻璃、陶器還有錢幣、藥品等共一千多件,分別埋藏在2個大陶瓮和1個銀罐之中。

先來欣賞一批何家村遺寶中的精品,讓你夢回盛唐。(註:文中圖片均來自網路)

鑲金獸首瑪瑙杯

鎏金舞馬銜杯銀壺

葡萄花鳥紋銀香囊

赤金走龍

鎏金雙狐紋雙桃形銀盤

雖然何家村遺寶驚艷了世人,但對考古學家來說,這個重大發現只是開始。因為他們不清楚這些寶物是誰埋在地下?又是什麼時候埋進去的?以及,為什麼要把這批價值連城的珍寶埋藏起來呢?

鴛鴦蓮瓣紋金碗

何家村遺寶發現之初,考古學家已經知道其出土地點應為唐長安城的興化坊所在地。但關於何家村遺寶的主人是誰,學者們主要有兩種意見,一是郭沫若《出土文物二三事》中唐代邠王李守禮說,二是唐代租庸使劉震說。

最初的報告指出具體位置為興化坊中部偏西南,對照唐人韋述《兩京新記》中所記載的邠王府位置,初步判斷何家村遺址就在邠王府。邠王李守禮是章懷太子李賢次子,作為王室宗親,邠王很容易被認為就是這批寶物的主人。

白玉忍冬紋八曲長杯

但隨著考古學家研究的深入,在對比了《兩京新記》和《太平御覽》中所載,得出邠王府正確位置後,又發現邠王府和何家村遺寶出土地實際上相去甚遠。由此,埋藏於邠王府的說法就被推翻了。

而邠王李守禮雖為皇室子孫,但他作為廢太子的兒子,被囚禁十多年不準出門。且無才無德,荒淫無度,債台高築,這樣的經濟狀況顯然也不可能擁有如此貴重而數量龐大的寶物。到這裡,何家村遺寶的主人也可以確定不是邠王李守禮了。

鎏金雙獅紋銀碗

飛廉紋六曲銀盤

北京大學齊東方教授,在他的論文《何家村遺寶的埋藏地點和年代》中認為,何家村遺寶的主人可能為租庸使劉震。在清人徐松編撰的《唐兩京城坊考》書中講到興化坊中曾經住過一位租庸使,名為劉震。劉震在興化坊中住宅的位置和何家村遺址的地點基本吻合。租庸使是唐代中央專門設置的徵收租庸調的官員,在何家村遺寶中的22塊銀餅,其中刻字或書跡的,均表明此為「庸調」銀餅。這讓劉震和何家村遺寶的產生了進一步聯繫。

巧合的是,在《劉無雙傳》中,也記載了租庸使劉震其人。文中不僅指出家住興化坊的劉震手中擁有大量財物,而且在遭遇涇原兵變時,安排家人押運大量金銀器物倉皇出城。何家村遺寶雖然數量龐大,卻體積小,價值高,以兩個大陶瓮和一個銀罐就可裝下。且銀罐出土時,表面有損壞痕迹,看起來很像是故意為之,使之變形增加打開難度。這一切,看起來都太像是因逃亡而為之。

由此,我們幾乎可以想像出當時的情形:涇原兵變爆發時,租庸使劉震安排家人押運一批貴重寶物出城,但在出城時遇到麻煩,而此時又不能回到家中,只能倉促中將寶物埋藏地下。待叛亂平息後,劉震與其夫人雙雙被斬,這些珍寶也就無人知曉了。

鎏金飛獅紋銀盒

鎏金仕女狩獵紋八瓣銀杯

鎏金樂伎紋八棱金杯

儘管如此推理看起來很符合邏輯,但疑惑依然存在。首先劉震此人,是否是真實存在的尚不確定。《無雙傳》是一篇小說,且幾經流傳,故事細節也被增改了許多細節,真實性存疑;另外,何家村遺寶無論是極高超的工藝還是刻字內容,都可以肯定這些不是個人財產,而是官府所有。那麼,這麼龐大一筆官府財物,又是怎麼到了劉震手中的?這些問題的答案,只能以待來日了。

金筐寶鈿團花紋金杯

鑲金白玉臂環

在《長安十二時辰》這部劇中,想要毀滅長安的反派力量即將浮出水面,真相呼之欲出,但關於何家村遺寶的真相,卻不知何時才能有一個明確的結論。不過,這些疑惑並不影響現在的我們去觀賞那些文物,也正是因為心存疑惑,才能讓我們對歷史保有好奇,對時間保持敬畏,對傳統文化的熱忱傳續一代又一代。

本文來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飾迦 的精彩文章:

歷代帝王爭奪的「傳國玉璽」,後來去哪裡了?
流落海外:最具代表的十件中國古玉

TAG:飾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