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拐點已至,阿里雲進入All in Cloud全面上雲時代

拐點已至,阿里雲進入All in Cloud全面上雲時代

當新舊設備交替勢不可擋,當雲的基礎設施開始超過傳統的數據中心,一個新時代開始了。在這樣的時代里,以數據、計算、智能為主要特徵的新一代信息技術,開始成為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核心動力。

對於所有雲服務商來說,就像狄更斯《雙城記》所說: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好的是,當成千上萬的企業開始上雲,雲市場將迎來新的機遇;壞的是,當企業IT環境越來越複雜,一些不具備核心技術能力的企業,將很難滿足企業上雲需求。幸運的是,有這麼一家企業,正在憑藉強大的產品、市場和生態能力,為用戶打造「拎包入住式」的雲端體驗,這家企業就是阿里雲!

作為世界級雲服務商,阿里雲的一舉一動牽動著無數人的神經。尤其是2019阿里雲峰會在上海的召開,已是新技術及雲趨勢發展的風向標。在會議現場,阿里雲All in Cloud全面上雲戰略高調亮相。那麼,我們該如何正確理解「All in Cloud」?為了真正具備全雲能力,阿里雲正在做哪些努力?在2019年7月25日阿里雲峰會現場,阿里雲相關高層結合最新的產品、生態和落地實踐,對最新戰略進行了全面解讀。

拐點已至,阿里雲進入All in Cloud全面上雲時代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四張王牌」產品組合, 不「炸」都不行

「企業上雲速度正在加快,雲已進入一個新的拐點。為了幫助政企全面上雲,阿里雲將具備了四張王牌,即飛天雲操作系統、飛天大數據平台、阿里巴巴雙中台和智聯網AIoT。」阿里雲智能總裁張建鋒表示,這四大能力可幫助客戶實現技術和商業的指數級增長。

阿里雲創立於2009年,今年剛好是第十年!經過十年的蛻變,阿里雲產品戰略也在不斷調整,為了幫助政企全面上雲,實現基礎設施上雲、大數據上雲、雲上中台和雲上智能不同階段的成長,阿里雲推出了幾大飛天系列產品。據阿里雲智能副總裁、產品與解決方案管理部總裁馬勁介紹,「飛天」其實阿里雲之前產品代號的一個延續,最早做分散式系統,與大數據相關的關鍵組件有三個,包括分散式協同、分散式調度、分散式存儲。這個操作系統的內核主要分為四部分,包括:分散式的數據中心管理、分散式存儲(內部叫盤古)、分散式網路和分散式計算以及調動。後來,逐漸演化衍生出計算、網路、存儲等產品,成為支撐阿里巴巴業務的核心技術品牌,並且以「飛天」命名。

而飛天雲操作系統和飛天大數據平台是怎樣一種關係?「二者緊密結合,這種結合不是簡單的整合,而是基於雲原生的深度融合。」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雲智能計算平台事業部總裁、高級研究員賈揚清強調,MaxCompute系統和底層調度、底層租戶系統是一個完整的統一體,如果做大數據計算,性能非常高。另外,多租戶的設置很安全,利用雲上資源,用戶可以在虛機上直接做存儲優化、調度優化。如果對靈活性要求比較高,阿里雲推出了像EMR這樣一個虛擬機開發軟體的環境構架。也就是說,類似於單租戶系統都是基於虛擬機做的;如果要求比較高,阿里雲的EMR系統有相應的解決方案,可以比開源應用做得更好,可根據用戶不同使用場景使用不同產品,這些場景都經歷過類似於雙十一這種高並發的考驗。

另外,阿里是最早提出中台概念的企業,雙中台能力則是指利用統一協同的「數據中台+業務中台」雙中台體系,實現從業務生產數據到數據賦能業務的企業閉環模式。主要目的是為用戶打造基於雲上的資料庫、大數據到AI的綜合數據中台解決方案,也是數字化大腦的內核。在這種模式下,所有的技術架構都與過去不同。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雲智能資料庫事業部總裁、高級研究員李飛飛,以資料庫為例進行了說明。傳統的PostgreSQL是單一節點架構,計算、存儲都是綁在一起的封閉式架構;在線下機房部署的環境下,這種緊耦合帶來的很多便利條件,比較容易進行內核開發。但是,在傳統架構模式下,這種緊耦合結構在資料庫資源的使用調度以及資源的配給方面,彈性擴展能力很差,需要提前預判,如果預判不準,資料庫就會崩盤。所以,大量用戶開始考慮向雲基礎設施遷移,POLARDB就是雲資料庫的典型代表,最核心的內容就是計算和存儲分離,實現彈性擴縮容,用戶可按需按量使用。POLARDB的底層採用了分散式存儲盤古和分散式調度,可將雲的基礎設施資源虛擬化,幫客戶把底層異構、資源池化的資源屏蔽掉,可以動態、快速響應業務的峰值峰谷變化。

AIOT則融合了雲、邊、端一體化的人工智慧與物聯網能力,更多的是和邊緣計算場景結合,把雲計算推向了智能計算髮展階段,具備從高性能AI晶元、雲平台、AI演算法、AI組件以及AI產業化的立體能力。

堅持被集成,以開源、開放心態擴大全雲能力

阿里雲技術之所以形成今天這種規模體系,需要不斷地吸收新鮮血液,借鑒不同的思想和文化,這也是阿里云為什麼要構建開源生態、擁抱開源技術,並且堅持被集成路線的根本原因。

在全雲戰略中,阿里雲的研發方向有三個。第一,由達摩院推動的技術研發,主要方向是一些比較超前的量子計算、AI晶元等,把新技術的使用成本降低。第二,是基於成熟的技術和緊急的需求進行產品研發。主要在對的時間點,尋找市場急需的產品,能滿足普遍化需求,並且最終能形成產品化的落地。第三,主要基於阿里集團的業務進行研發,阿里雲的雲智能部門就是基於達摩院以及阿里自己的產品進行研發,支持企業內部的業務,比如天貓、淘寶、菜鳥、支付寶等等。

阿里雲的技術平台是開放式模式,除了零售等個別行業,阿里雲不做SaaS,均以被集成模式,邀請合作夥伴加入。不做SaaS,並不代表SaaS不重要,只不過阿里雲會挑選SaaS廠商深度合作,比如Salesforce,會把包括銷售雲、服務雲、商業雲和Salesforce平台等核心服務將全面集成進阿里雲,為中國客戶提供全面服務。還有金蝶軟體,也受邀參加了「首批阿里雲合作夥伴聯合解決方案發布會」,金蝶集團高級副總裁田榮舉上台接受了阿里雲合作夥伴解決方案認證書。同時成為阿里雲合作夥伴聯合解決方案提供商的還有友盟+、QAD、DeepMap高深智圖、三維家等,共同進入All in Cloud時代。

阿里雲會選用優秀的產品和解決方案為用戶服務,用戶通過合作夥伴的服務即可獲得阿里雲的底層技術能力,包括計算、存儲等,通過這種深度集成和整合的模式,確保客戶業務的穩定性、可靠性和連續性等。比如,智慧河長項目,初期可能會比較看重移動技術,之後會把AI技術能力、數據能力和圖像識別能力融入進去,另外還會考慮怎麼通過AIoT智聯網技術把數據收集上來,在技術能力和業務方向進行深度合作。

總之,阿里雲的All in Cloud戰略讓我們看到,企業全面上雲的時代已經來臨,儘管很多傳統企業還處於上雲的不同發展階段,會邁出不同的步伐,會選擇不同上雲「姿勢」,但看了阿里雲的全雲技術、市場及生態能力,一定會為更多企業建立上雲信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T168企業級 的精彩文章:

基於意圖的驗證引領網路自動化的新浪潮
關於5G網路和設備的17個預測

TAG:IT168企業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