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導師突然拒絕「被致謝」,我怎麼辦?

導師突然拒絕「被致謝」,我怎麼辦?

案例

一位作者聯繫意得輯,講述了這麼一件事:研究過程中,他與導師就研究方向上產生意見分歧,於是他換了學校。不過由於導師在初步研究中提供過引導,於是作者將這位導師的名字放入論文致謝章節:I thank Dr. XXX for his valuable inputs on my study during the initial phase of research。

然而,論文發表幾周後,發表該文章的期刊收到了這位導師的信。導師在信中表示自己不想與這篇文章有任何關聯,他並不知道自己的名字會被放在致謝章節。導師還指出致謝原因與事實不符,因為他的想法和指導並沒有應用在論文中,希望能夠立即移除他的名字。

期刊隨後發郵件請作者解釋,要求他儘快解決爭議。作者非常擔心,詢問我們該如何處理。

補救措施

在追問作者時,我們發現作者在致謝章節感謝這位導師的原因有二:

他當初因為意見分歧離開了當時的大學,他認為感謝這位導師可能是解決這個爭執的好方法。

這位導師是領域裡的知名人士,作者認為能與他產生關聯對自己的論文是有好處的。

我們向作者解釋,只有對研究做出重大貢獻的人才應該放進致謝中。以他的情況來說,第一個純粹是私人原因,不能當作將這位導師放進致謝的原因。而第二個原因是違反發表道德的,作者試圖通過在他的論文中加入名人的名字讓讀者產生偏見。

我們也解釋了在將任何人的名字放入致謝章節之前,應該取得對方的許可。也就是說,如果作者在論文發表前徵詢導師的意見,導師可能會拒絕,那麼現在的情況就完全不會發生。

作為補救措施,我們幫忙撰寫了道歉信函給導師,會在發表論文發出更正聲明,說明他的名字出現在致謝是個錯誤,在聲明發布同時立即生效,他的名字會從之後刊物中刪除。在導師回復同意這個安排後,我們幫助作者撰寫聲明,說明錯誤及校正,然後發給期刊。

總結

雖然致謝章節是要公開感謝他人對研究做出的貢獻、幫忙或支持,要將別人的名字納入致謝章節還是有一定的原則:

只有對研究有幫助、支持或貢獻的人才能包括在內。基於私人原因在致謝章節加入他人的名字是不道德的(例如,安撫別人,或用名人的名字來為論文加值)。

此外,致謝理由應該是真實正確且不誤導他人的。如果他們的貢獻程度或性質無法清楚定義,最好使用通用語言,如 for their support, for their guidance 等。

最後,在致謝部分加入他人的名字之前,應該取得對方的許可。

許多期刊,尤其是大多數美國的期刊,在投稿須知的頁面上都清楚地提到了這一點,例如,美國醫學協會期刊(The Journal of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JAMA)的投稿須知上就說:作者必須取得致謝人書面許可方能將對方的名字列入致謝章節,通訊作者有責任確認取得許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研圈 的精彩文章:

物理學家花6年打造「量子音樂」,現在想放給你聽一聽
Science:能夠操控馬約拉納准粒子的新技術,或將推進量子計算

TAG:科研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