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從農業國到超級大國,蘇聯為何用20多年就實現了驚天蛻變?

從農業國到超級大國,蘇聯為何用20多年就實現了驚天蛻變?

受一戰的影響,俄羅斯等國的國力衰退,蘇共上台後,到20世紀30年代末的短短二十年間,蘇聯一舉成長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工業大國,將英法德等甩在了身後,鯉魚躍龍門之勢不可擋。不過,了解俄羅斯的人都知道,這之前,因其極度惡劣的自然環境,以及比英法等國稍落後的技術條件,使得在一眾老牌帝國當中一直處在靠後的位置。一戰更使其國力消耗殆盡,這才會爆發革命。而歐蘇俄誕生之初,內受白俄之困,外遭列強封鎖,國家更是舉步維艱。

雖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但在短短二十年里,蘇聯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將俄羅斯拉出泥潭,甚至有了超越沙俄鼎盛時間的實力,成為全世界第二工業國。著實讓人驚奇和感嘆,那麼蘇聯究竟使了什麼招數能在短時間內有如此成效?

1、底子相對較好

蘇聯建國之初之所以給人留下落後農業國的形象,多半源於英國前首相丘吉爾評價斯大林的一句話。他說:「在他接手俄國時,俄國還只是個手扶木犁的國家,當他離去時,俄國已經擁有了核武器。」的確,雖然名列一戰前五大工業國之一,但沙俄的工業化水平卻始終一言難盡,不僅規模小,技術水平還非常落後。

在19世紀70年年代美德等國陸續開始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沙俄還在第一次工業革命中齟齬前行,直到20世紀初才勉強完成。雖然沙俄在1861年解放了農奴,但貧農仍然佔據了總人口的80%以上,這嚴重限制了沙俄工業化的發展規模和潛力。列寧說沙俄是帝國主義鏈條上最薄弱的一環,實在不是聳人聽聞。不過儘管遠遠落後於美德英法,但沙俄相比於世界上其他沒有工業化的國家,還是有一定基礎的,這是繼任者蘇聯能夠艱難起步的重要物質基礎。

2、發展模式高效

自十月革命以來,帝國主義對紅色政權的圍堵就從未停止,在粉碎了帝國主義的干涉戰爭後,蘇聯還面臨著如何增強綜合國力,抵禦可能到來的帝國主義戰爭,並將無產階級革命推向全世界的巨大挑戰。

在這樣的條件下,1924年列寧去世後,繼任的斯大林開始拋棄新經濟政策,推行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的核心思想是利用國家行政手段將國內有限的資源儘可能高度集中,優先進行重工業建設,提升蘇聯的工業化水平和綜合國力,為共產主義革命的溢出做準備。而為了完成資本原始積累,斯大林要求進行農業集體化,勻出更多資源支持工業化發展。

3、歷史機遇助推

雖然帝國主義為蘇聯關上了門,但上帝為蘇聯開了好幾扇窗。1929年,資本主義危機席捲西方世界,大蕭條的景象和欣欣向榮的蘇聯形成鮮明對比。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數十萬專家和技術工人移民蘇聯,蘇聯的工業實力更加雄厚。

不僅如此,為了挽救岌岌可危的資本主義市場,西方國家紛紛解除對蘇聯的經濟封鎖禁令,大量先進產品出口到蘇聯,蘇聯的工業化水平開始突飛猛進。當然,這些和二戰相比都是小巫見大巫。

蘇聯雖然打掉了國家四分之一的人口,但是蘇聯在二戰上的收益是巨大的,在佔領德國後,蘇聯軍隊將德國境內的採礦設備全部運送回國。而在1949年蘇聯成功爆炸原子彈,同時也打破了美國壟斷,一下成為和美國平起平坐的大國,也讓世界人民從新認識了蘇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戰圖騰 的精彩文章:

北洋新軍下轄6個鎮,戰鬥力很強,一個鎮到底擁有多少兵力?
美國在伊朗附近的10架F22若發動攻擊,伊朗防空能撐住嗎?

TAG:戰圖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