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這個哭完那個哭!二胎爭搶打架的日常,解藥在這裡……

這個哭完那個哭!二胎爭搶打架的日常,解藥在這裡……

作者:吉吉,美國註冊正面管教家長、學校講師

前幾天發了個圈,是我家老大不讓老二搶自己的桌游卡片、然後老二立馬哇哇哭的畫面……

「啊,我家天天這樣!頭疼死了!」

「你看,姐姐好像還在得意的笑,弟弟哭得多傷心啊……」

收到不少留言。

如果是你,你會怎麼處理呢?

剛好這段時間老姑來我家小住,她很喜歡兩個孩子,經常和他們一起玩,老姑見倆人搶,很溫和地教育小葉子:

「葉子,你是姐姐呀,你要懂得分享嘛!給弟弟玩玩,沒關係的!」

「那你不給弟弟玩,以後弟弟的玩具也不能給你玩了呀!」

「弟弟還小不懂事,你把這個給他,我再給你買個別的。」

儘管語氣一點不嚴厲,卻還是帶了點說教、威脅和誘惑,結果不但沒能救火,老大的反應還更激烈了。

朋友也和我吐槽說,真鬱悶,越想讓老大有老大樣,結果人家越變本加厲,更討厭老二不說,有次還被她撞見,竟然偷偷在對老二「使壞」

——辛辛苦苦生了倆,這可不是咱想看到的啊!

說說我是怎麼看、又怎麼做的吧。

一、別著急貼上「老大」不懂事的標籤

兩個孩子爭搶時,雖然有時明顯「惹事兒」的是老二,比如他又要去啃姐姐的東西,可你沒法跟老二說啥呀,他又聽不懂。

一般來說,我們總是更傾向去教育老大要「謙讓」、「懂事」。

大多數時候,我更願意站老大這邊。

不是說我會事事護著老大,而是,哪怕我再提醒自己要「一碗水端平」,小的那個,實在太容易得到咱們本能的關注和偏袒:

都說老二照豬養,但因為小嬰兒總是天然萌,第一年變化又太多太快,能讓我主動開手機不停咔嚓咔嚓的,往往是老二;

他會坐會爬會站了,全家也都跟沒見過世面似的鼓掌歡呼,對一旁早就能翻跟頭、上躥下跳、會十八般武藝的老大視而不見;

久而久之,求老大的心理陰影面積……

這就好像老公有了大老婆、突然又娶了個小老婆回來、還特受大家的關注和歡迎。

老公表面說「我都愛你們、你們也要相親相愛哦」,實際目光卻總被小老婆吸引,還叫大老婆有氣度有風範、讓著小老婆。

然後,大老婆的衣服飾品被小老婆看上了、搶走了、還弄壞了,老公不但不安慰,還在不停碎碎念:

「這有什麼,她又不是故意的,你是大房,要分享、要懂事啊」!

你說,如果你是大老婆,你生氣不?

這些對待老大的方式,都是無經意間的,並不是我們刻意為之,但我會提醒自己,多一些關注跟理解給到老大,而且,她再大、也是個孩子啊!

代入孩子的角色,她的「不友好行為」背後,其實是那些她還無法流利表達出的想法

「我正玩著我的桌游,弟弟又過來了,他破壞力好強,已經很多次啃了我的書、碰倒了我的積木、弄壞我的玩具……

如果這次卡片再到他手裡的話,肯定又會被他咬壞,不嘛,我不要!!我要搶回來!不給他弄壞的機會!」

於是,在當下,我就不會再想著說教、也不忍心命令她必須讓著小的,而是讓她順氣,幫她把心裡的話表達出來:

「小葉子,你不喜歡弟弟拿你的卡片,你擔心他會咬壞,那樣你就玩不了了。」

這類話,沒有站隊,只是在描述孩子的內心世界。同樣地,我也會把小魚兒的想法描述出來,也是用「不說教的方式」,幫老大「翻譯」並「理解」弟弟的立場:

「小魚兒,你好想玩姐姐的卡片,上面花花綠綠的是什麼呢,你很好奇,姐姐不讓拿,你又很著急。」

兩個孩子都需要被理解呵護,不要把「爭搶打架」,上升到孩子的品格,姐姐有不和諧把弟弟惹哭的時候,也有這種安慰弟弟的「甜姐兒」時刻呀。

1、表達不認同,但先不捲入。

二、從根上理解,為啥孩子會爆發這類爭搶衝突?

其實,學齡前愛爭搶、不肯讓,幾乎每個孩子都一樣。如果按大人的邏輯要孩子去分享,基本上會是徒勞的。

這要從發展心理學家皮亞傑的「兒童個體認知發展理論」來解釋:

0-2歲:處於「感知運動階段」。這個時候的孩子,只靠感覺和知覺動作的手段來適應外部環境。所以,我家小魚兒啥都想摸啊、啃啊……不管那個玩具屬於誰……

2-7歲:處於「前運算階段」。這個時候的孩子,除了具備表象思維能力、不用啃的方式來探索世界了,還有一個顯著特徵:「自我中心主義」。

——這也是為啥,孩子們對大人們口中的「要分享」很反感,因為這和他們內在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和秩序,是矛盾的啊。

所以,當家裡有我家姐弟這種年齡組合,或者兩個孩子都在2-7歲時,爭搶、物品的歸屬矛盾,會是家庭的常態,咱要是每次都說教一番,真的會累吐血。

我們需要讓孩子懂得「分享」,只是,需要換個方式替代說教

在我家,我更喜歡用「遊戲化」、「角色扮演」、「示範」的方式,讓老大理解如何對待弟弟是更友好的。

比如,小葉子也會看上我給小魚兒買的玩具,我會假裝小魚兒,皺眉、嘟嘴、奶聲奶氣地說,「我不要給姐姐玩!我怕姐姐玩壞了!」

因為是半開玩笑、氣氛一點不緊張,這個時候小葉子就會加入進來,「給我玩嘛,弟弟,我不會弄壞的。」

「嗯……好吧……那姐姐,我也可以玩你的玩具嗎?」

「可以!」

「那我們交換吧!謝謝姐姐願意分享,我愛你哦!」

如果還是說「不可以!」我不會指責,而是說,「這樣哦,姐姐不願意給我玩你的玩具,我好傷心呀,5555,如果你願意分享,我會很高興,我有玩具也想和你一起玩!」

這樣的練習,會讓孩子在場景里理解,什麼叫「交換」、什麼叫「分享」,當然,孩子並不是願意交換每一樣東西。

類似的方式,還可以教孩子學習「輪流」,就是給你玩一會兒,東西還是我的,也能起到解決爭搶矛盾的問題。

尤其要注意的是,不!要!說!教!也不要執著於每一次「教育」所要達到的「效果」

孩子不願意分享很正常,如果玩著玩著發現你說教,也會覺得沒意思,甚至可能會關閉想要和你溝通的通道,那樣就適得其反了……

三、家長保持中立,讓孩子在衝突中成長

衝突是孩子社交能力提升的必經之路,我們看見的看不見的,實在是多。

如果仔細觀察,你會發現有的孩子不管是和手足、還是和同學發生矛盾了,很愛第一時間找家長、老師評理,有的還挺會「演戲」。

有危險的時候我們當然要馬上介入,但大多數時候,我更喜歡做個中立的觀察者,鍛煉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比如,弟弟要抓姐姐手裡的桌游,姐姐不讓。

我一般會描述發生了什麼事、然後問孩子,可以怎麼辦?

「弟弟看到姐姐手裡拿的東西,很好奇,很想放嘴裡;

姐姐擔心弟弟會咬壞,不想讓弟弟碰,但是弟弟只要看到就會想拿,姐姐,你覺得你可以怎麼做(在哪裡玩/在什麼時間玩/給弟弟玩點別的什麼),讓弟弟不會一直來搶呢?」

這個時候,孩子會開動小腦筋,知道我不打算插手,要靠自己想辦法。

教孩子怎麼辦,需要循序漸進。

一開始,咱們也許只是拋出「怎麼辦」的問題就可以了,先讓孩子腦瓜轉起來。

她有可能想不到、或者拒絕回答,沒有關係,其實提問本身,就是在啟動孩子的思考力,而這,需要花時間訓練。

咱們也可以提供選項,只是當參謀,允許孩子不選:

「那你覺得,你去陽台玩怎麼樣?」加入遊戲方式,和她說悄悄話「噓,記、得、把、門、關、好……」

這樣的練習會非常有意義。

等到兩個孩子再大一些,都聽得懂話、有基本的衝突處理能力了,這個時候,他們再發生矛盾,我就會不攙和,讓他們自己處理,而如果他們還是希望我來當裁判,我會這樣說:

理解孩子的憤怒:(大人)「我看到你們倆都挺生氣,在鬧意見,發生了什麼事?」

用尊重的態度聆聽每個孩子的解釋:(老大)「我在玩樂高,要用到這塊底板,弟弟也想要這塊底板,他就來搶我的。」(老二)「這個不是你的,憑什麼非要給你用,我也要玩,現在就要玩。」

表達出對這個困境的認可:(大人)「嗯,聽起來確實是個難題,你們兩個都想在同一個時間玩,而且,還都要用到這塊底板。」

邀請並信任孩子能自己想出辦法:(大人)「我相信你們一定能想到一個你們都滿意、都感覺公平的辦法,媽媽先去晾衣服了。」

離開現場。這個時候,孩子都想玩,自己就會學習協商:

(老大)「我先拿到的,而且我必須要這塊底板才能搭我的城堡。」

(老二)「我的花園也需要這塊底板,不然也做不了。」

(老大)「你需要多大?這邊夠嗎?」

(老二)「太小了,我要再多一點。」

(老大)「好吧,你真討厭,只能這麼多了,不可以更多了。」

(老二)「好!你的城堡前面有我的花園,還會更好看呢……」

教孩子自己面對衝突並尋找解決方案,這個禮物,會讓孩子的一生都受益。

達不認同,但先不捲入。

四、寫在最後

關於倆寶之間的趣事和衝突,之前分享了不少。當媽不易,生很艱難、養也是,但我從來沒有後悔過,我生了倆。

實在是因為,這當中酸甜苦辣的一切,都是身為獨生子女的我不曾體會的,他們能給我的快樂有多多,相應的抓狂也不會少,不過,要不是他們,我又哪有機會和興趣去學習這些呢。

我們給了孩子生命,而同樣,孩子也給了我們第二次生命。

哈哈,都是體驗,你們慢慢長大才好啊,別太快,等等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果殼童學館 的精彩文章:

孩子為一件小事情緒崩潰,這次失敗的溝通,讓我重新思考了抗挫力
超好玩!免費、有料、還能做實驗的科學展一定要去!

TAG:果殼童學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