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蒙古第三次西征,滅亡了阿拉伯帝國後,旭烈兀為何不再東歸?

蒙古第三次西征,滅亡了阿拉伯帝國後,旭烈兀為何不再東歸?

公元13世紀的蒙古征服永久性地改變了世界歷史進程,這種影響可以說涉及歐亞大陸的每一個角落,不光是蒙古所發源的東亞,還包括歐洲和西亞。而蒙古對西亞最直接的影響,可以說就是從公元1256年開始的蒙古第三次西征了。這次西征將阿拉伯帝國完全滅亡,永久性的改變了西亞的政治生態。而率領蒙軍進行此次西征的旭烈兀在此次西征之後,也留在了當地,再也沒有東歸,那麼他為什麼對故土如此不留戀,為什麼在西征過後一次也沒有東歸過故土呢?


第三次西征的目的

蒙古第三次西征可以說是蒙古帝國分裂之前最後一次由蒙古汗廷組織,並由所有蒙古王公出人出力協同進行的軍事行動。在公元1251年,在旭烈兀的親哥哥蒙哥當上了蒙古大汗,使蒙古帝國的汗位從窩闊台家族轉移到托雷家族之後,即命令旭烈兀領兵出征西亞伊斯蘭世界。根據一些史料記載,蒙哥允許旭烈兀在此次西征時,從每10名蒙古士兵中抽調兩名加入其西征軍,也就是此次西征差不多動用了當時蒙古帝國總兵力的1/5。而且剛才說到,此次西征差不多是蒙古帝國解體之前最後一次全帝國範圍內的協同作戰,所以其軍隊可以說也是來自當時蒙古帝國的每一個部分,其中既包括蒙古本部,也包括漢地和中亞,以及西亞藩屬,乃至來自東歐金帳汗國的軍隊。這種多樣的軍隊構成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此次西征的成功,但在後期卻也成為了蒙古帝國完全分崩離析的導火索之一。

蒙古第三次西征,滅亡了阿拉伯帝國後,旭烈兀為何不再東歸?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旭烈兀領兵出征的場景

而關於此次西征的最初目的並沒有留下權威的記載,不過有些人認為這次西征比較直接的目的是消滅當時在裏海海岸強盛一時的什葉派伊斯蘭勢力伊斯馬伊利群體,平定不服管束的庫爾德人和魯爾人,並迫使阿拉伯帝國臣服。而根據一些記載,當時蒙哥在名義上要求旭烈兀在完成征服之後返回蒙古本部,但私下裡卻對他說明,要求他和他的子孫留在波斯地區,在當地建立伊兒汗國(意為從屬汗國),以增強剛剛上位的托雷家族的實力,對抗當時已經在蒙古帝國成為了地方豪強的金帳汗國朮赤家族。

所以如果這種記載可信,那麼旭烈兀在完成西征後留在西亞沒有東歸本來就是西征出發前的既定策略了。不過也有人認為,旭烈兀其實在西征過程中擅自改變了西征的既定目標,擴大了征服範圍,原因是他自己想為自己和自己的後代打下一塊領土,建立自己的王朝。但不管怎麼樣,蒙古第三次西征把西亞的伊斯蘭教勢力作為主攻目標都是沒有疑問的。


第三次西征經過

公元1253年,旭烈兀正式率領大軍出征。因為此次出征大軍數量極為龐大,而且攜帶了大量家屬和牲畜,所以在大軍開拔初期,行進速度比較緩慢,用了差不多兩年時間才越過了阿姆河,前進到了中亞地區。之後旭烈兀要求之前已經臣服於蒙古帝國的中西亞各國首領都前來朝拜自己,再次向自己表明忠心,並出人出力支持自己討伐伊斯馬伊利的行動。

而在當時,儘管阿拉伯帝國的末代哈里發穆斯台綏木之前已經通過一些間接的方式表示臣服於蒙古,但卻沒有響應旭烈兀的號召,沒有親自前去朝拜他本人。而這一舉動,事實上已經宣告了阿拉伯帝國和穆斯台綏木本人的死刑。

蒙古第三次西征,滅亡了阿拉伯帝國後,旭烈兀為何不再東歸?

描繪西征蒙軍圍攻鷹巢阿拉穆特的古畫

在公元1256年上半年,旭烈兀的大軍系統地在裏海沿岸地區挨個清除了伊斯馬伊利勢力的各個要塞,當年11月俘虜了伊斯馬伊利勢力的首領羅肯·庫勒薩,並將其送往蒙哥汗庭處決。而在11月19日,蒙古大軍還攻陷了當時威震西亞乃至歐洲的阿薩辛暗殺教團(Assassins)總部「鷹巢」阿拉穆特。之後旭烈兀率大軍進駐亞塞拜然,並命令之前已經駐守在此的大將拜住進軍安納托利亞。在亞塞拜然休整了一年之後,旭烈兀命令自己手下各路軍隊前往阿拉伯帝國的首都巴格達集結。

而在此期間,阿拉伯末代哈里發穆斯台綏木和旭烈兀也多次互派使節進行和談,但最終這些談判無果而終。公元1258年初,各路蒙古軍隊及其來自中亞、東歐和西亞各地的僕從軍隊(其中包括部分十字軍國家的軍隊)對巴格達發起了總攻。儘管巴格達軍民進行了頑強抵抗,但面對當時無論是戰力還是數量都佔據絕對優勢的蒙古軍隊及其僕從軍,阿拉伯人的抵抗還是很快瓦解。公元1258年2月13日,蒙軍攻破巴格達,並將穆斯台綏木處決,還對巴格達進行了屠城。

蒙古第三次西征,滅亡了阿拉伯帝國後,旭烈兀為何不再東歸?

旭烈兀及其妻脫古思可敦的畫像,西亞基督教徒將旭烈兀稱為「第二君士坦丁大帝」,因其優待基督教徒

之後旭烈兀又返回敘利亞休整了一年多。公元1259年,他的大軍重新出征,目標是位於敘利亞的亞洲最後一個伊斯蘭王朝,由薩拉丁建立的阿尤布王朝。公元1260年初,蒙軍及其僕從軍隊先後攻克了阿尤布王朝的重鎮阿勒坡和大馬士革,不久又將阿尤布蘇丹阿爾·納斯爾抓獲。隨後,蒙軍及其僕從軍隊還對約旦和巴勒斯坦地區發動了多次襲擊,擺出了要攻入埃及,滅亡世界最後一個伊斯蘭王朝馬穆路克的架勢。在此期間,蒙軍還曾試圖攻佔耶路撒冷,但似乎沒有成功。但在此時,旭烈兀卻下令將主力撤回亞塞拜然,只留下了其信仰基督教的愛將怯的不花留守在了敘利亞,之後不久這去留守軍隊被馬穆路克消滅。至此,蒙古第三次西征基本結束。


為何撤軍以及為何沒有東歸?

關於旭烈兀為何在佔據了絕對軍事優勢的情況下放棄進軍埃及,現代的歷史學界也有幾種不同的猜測。其中最流行的一種是在公元1259年8月,當時的蒙古大汗蒙哥在突然死在了重慶,這個消息可能在公元1260年初傳到了旭烈兀那裡,而他立即意識到蒙古帝國即將分裂,因此趕忙回師其大本營亞塞拜然,以應對與金帳汗國即將到來的戰爭,而這對於他和他的伊兒汗國來說才是重中之重。

另外一個說法是,蒙軍及其僕從軍隊進入敘利亞之後,因為遠離了其熟悉的草原,因此在後勤方面遇到了巨大困難,大量軍隊都出現了糧草和飲水短缺的狀況,在當地繼續維持重兵很不現實,因此旭烈兀才被迫趕在夏季來臨之前撤軍。

蒙古第三次西征,滅亡了阿拉伯帝國後,旭烈兀為何不再東歸?

西征蒙古軍隊圍攻巴格達的場景

而從後來的歷史進程看,這兩種說法似乎都有一定道理。因為旭烈兀在回師之後,並沒有趕回蒙古本部去參加選舉新大汗的忽里勒台大會,而他沒有回師的原因就是伊兒汗國和金帳汗國之間爆發了全面戰爭。而兩者之間的戰爭,除了蒙哥死後,蒙古帝國已經事實上陷入分裂,各種矛盾公開化之外,還有一些具體的原因。一是旭烈兀進軍西亞之後,不光滅亡了阿拉伯帝國,還佔領了部分之前向金帳汗國稱臣的高加索區域,使這些地區沒法再向金帳汗國納稅,引發了金帳汗別兒哥的憤怒。另外,別兒哥是個伊斯蘭教徒,而旭烈兀在攻克巴格達之後處決伊斯蘭教徒的精神領袖哈里發穆斯台綏木也使他暴怒。而在第三次西征的後期,旭烈兀還處決了多名參加第三次西征軍,助其征戰的金帳汗國王子,最終促使兩國關係全面破裂。

而這場戰爭一直打到雙方的幾代君主之後。所以就算旭烈兀沒有在出征時就打定主意要留在西亞,他也確實沒有精力東歸再去摻和東方的事務了。另外,在怯的不花的留守軍隊被馬穆路克消滅之後,包括旭烈兀在內的歷代伊兒汗幾乎都曾持續派軍隊進軍巴勒斯坦地區,試圖攻入非洲,滅亡馬穆路克,雙方之間的戰爭持續了差不多60年。但比較有意思的是,這些行動幾乎最後都在敘利亞和巴勒斯坦地區被擊退,沒有一次成功地進入非洲。這種現象恐怕也說明蒙古軍隊確實不擅長在敘利亞和巴勒斯坦地區作戰,其後勤等方面確實容易在此地遇到困難。

蒙古第三次西征,滅亡了阿拉伯帝國後,旭烈兀為何不再東歸?

描繪旭烈兀葬禮的古畫



而旭烈兀在回師亞塞拜然之後,仍然以滅亡馬穆路克王朝為己任。但他可能也感覺憑自己的力量不足以實現這個夙願,因此曾幾次遣使去歐洲各國,希望聯絡歐洲基督教國家共同出兵打擊馬穆路克。但歐洲國家對其的態度似乎始終是以敷衍為主。旭烈兀本人在公元1265年在今天伊朗和亞塞拜然之間的爾米亞湖沙希島上去世並葬在島上,其墓地具體位置現代仍未發現。伊兒汗國後來雖然始終對元朝稱臣,並受到一定中國文化的影響,但後期也逐漸伊斯蘭化,轉變成了伊朗本地的王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