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愛好 > 誰說「斗酒詩百篇」才是唐人氣質?喝茶也開風氣之先,陸羽是代表

誰說「斗酒詩百篇」才是唐人氣質?喝茶也開風氣之先,陸羽是代表

義芳君說茶 | 第627期原創茶說

1、

某種意義上,詩與酒是唐朝的兩大文化符號:斗酒詩百篇!

然而,茶卻不完全是!

因為,喝茶在唐代之前的三千多年的漫長歲月中,更多是作為藥用屬性的載體而出現.

而且,至少在中唐之前一般只在上層士大夫階層品飲居多,並沒有達到普世普及的地步。

直到中唐以後,隨著禁酒令的推行,茶才逐漸地真正融入到更多的平常百姓家。

所以,有人說,茶興於唐而盛於宋。

只是,這裡的唐,實際上指的是「中唐」。

標誌性事件就是「茶聖」陸羽《茶經》的問世。

這部世界上第一部茶學專著,真正開天闢地,成為有史以來最為重量級的茶學名著。

我們從陸羽的詳細記述中,大致知道了唐之前,人們主要是煮飲法,到了陸羽所處的時代,則多改煮飲法為「煎茶法」。

從「煮」到「煎」,雖一字之差,則昭示了茶葉開始脫離粗放式的飲法,開始向細煎慢啜式的品飲轉變。

在陸羽的字裡行間, 事無巨細,制茶、備茶、煮茶、煎茶、分茶、飲茶……這一系列帶程式化的流程下來,應該說,一千多年前的唐朝人喝茶也是滿滿的儀式感,喝茶的高雅閑適意趣躍然紙上。

陸羽《茶經·六之飲》中寫道:「飲有粗茶、散茶、末茶、餅茶者,乃斫,乃熬,乃煬,乃舂,貯於瓶缶之中,以湯沃焉,謂之茶。」

可見,當時成品茶的品類從散茶到餅茶都有,但陸羽提倡並在士大夫階層中流行的喝法,還是用餅茶的「煎飲法」。

相對於煮茶,需要添加蔥、姜、鹽等食材一起在水中充分煮沸,煎茶則是先炙茶,再碾末,進而煮水煎茶,最後分茶品飲。

根據陸羽的記載,一般炙茶的目的是把餅茶內的水分烘乾,讓茶葉散發出清香,碾末則是為後面的煎茶做準備。煎茶前要先燒水,即用大口的鍋煮水,等到二沸時最好。這時候取茶末放入沸水中,陸羽所處的時代,還要加一點鹽下去調味,用一種小勺繞圈攪動,等到茶湯出現大量泡沫即可停止,出現沫孛,然後開始酌茶。

所以,唐代煎茶,茶要在火上炙,用大口鐵鍋煮水,用碗喝茶,嚴格意義上應該叫做「煎煮法」。

不過,其實,這是上層人士或者專業人士喜歡的喝法。對於一般的窮苦老百姓而言,還是以煮茶法居多。

2、

時光幽幽,千年光陰穿堂過。

關於唐朝人是如何飲茶,除了茶學專著的記述之外,我們還可以從流傳至今的唐代畫作以及當時文人雅士流傳下來的片言隻語中得以管中窺豹。

先來說說一幅畫——閻立本的《蕭翼賺蘭亭》。

畫面上展現了蕭翼和辯才和尚索畫的情景,旁邊則有二仆正在茶爐上備茶。其中,唐代烹茶、飲茶所用器具依稀可見,當時的烹茶方法和整個烹茶過程則栩栩如生地呈現在我們面前。

此外,唐代的文人雅士除了喜歡飲酒之外,喝茶亦是樂在其中。

例如:詩仙李白的大作:「茗生此石中,玉泉流下歇。根柯酒芳津,采服潤肌骨。」更不用說茶仙盧仝的《七碗茶詩》:「碧雲引風吹不斷,白花浮光凝碗面。一碗喉吻潤,兩碗破孤悶……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唐朝人豪邁飄逸的人生氣質,俊朗舒爽的行事風格,閑適優雅的生活意趣……在一碗茶中更平添了幾分讓世人艷羨的詩情畫意。

可見,一片小小的茶葉,彰顯了一個時代人的仙風道骨,也承載了一個時代的社會風貌。

本文由義芳君原創撰寫,每日分享茶文乾貨,歡迎愛茶的您留言交流。

茶眼看世界?品茗知冷暖?樂享茶生活,了解更多茶知識,請關注「義芳君說茶」微信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珍品義芳茶文化 的精彩文章:

別擔心不懂喝普洱茶,怕不養生,其實只要注意這三方面就能避免
這種烏龍茶名雖怪,沒鐵觀音出名,但不一般,安溪人輕易不告訴你

TAG:珍品義芳茶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