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十位迦樓羅王得到的解脫門和頌言華嚴經淺釋

十位迦樓羅王得到的解脫門和頌言華嚴經淺釋

卷第三丨世主妙嚴品第一之三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

美國萬佛聖城宣化老和尚講述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複次,大速疾力迦樓羅王,得無著無礙眼普觀察眾生界解脫門。】

把前邊的意思再說一次。這位大速疾力迦樓羅王(迦樓羅譯為大鵬金翅鳥,因為它的翅膀長及三百三十由旬)。他得到佛的無著無礙眼,盡虛空遍法界都能普遍的觀察。他能觀察十方世界所有眾生一切的因緣,他得到這種解脫門。

大鵬金翅鳥能降龍,龍一見到它,就走投無路,只好等待被吃。世界上是一物降一物的。獅子一吼,百獸俱畏。此鳥一現,龍就老實了。金翅鳥的翅膀不但奇大,而且有力量,翅膀一搧便把海水搧開兩半。應該死的龍,身體便原形畢露,被它一口吞下去。它一天要吃大龍一條,小龍五百條。天天如此,龍種就快滅絕了。此時,龍王大生恐慌,長此以往,我的眷屬豈不是被吃光?如何能傳宗接代?龍子龍孫無法再延續下去了。於是龍王便來到佛處求救,請佛慈悲。佛賜它一件袈裟,告訴龍王說:「你將這件袈裟拆為若干縷,每個龍角上掛一縷,就不會被大翅鳥所吞。」這袈裟果然有效。於是,龍王大生歡喜心,皈依三寶,作為護法神。

這樣,龍族得到生存。可是大鵬金翅鳥就挨餓了,也來佛處求援救,對佛說:「世尊!你慈悲龍,而不慈悲鳥。我現在沒有東西吃,快要餓死了!」佛告訴龍說:「你要發誓,不再吃龍,每天吃飯的時候,我命弟子送一份給你們吃。」所以現在中午過堂時,一定要把一份米飯送到外邊,口念「大鵬金翅鳥,曠野鬼神眾,羅剎鬼子母,甘露悉充滿。」這是迦樓羅的因緣。

【不可壞寶髻迦樓羅王,得普安住法界教化眾生解脫門。】

這位不可壞寶髻迦樓羅王,他能使令一切法界眾生,都得到平安和快樂,而沒有一點煩惱和憂愁。這是佛在十方法界菩提樹下安住道場來教化眾生,令一切眾生都得到離苦得樂的境界。聖人設教的目的,是度化眾生。他把自己所悟得的道理,不厭其煩,詳詳細細地告訴眾生,令眾生依法修行,一定能得解脫。這位迦樓羅王得到這種解脫門。

【清凈速疾迦樓羅王,得普成就波羅蜜精進力解脫門。】

這位清凈速疾迦樓羅王,他能普遍地令一切眾生得到成就。他並不自私自利,也沒有小乘人的思想,他願將自己所得這種的成就波羅蜜精進力解脫門來教化眾生,令一切眾生也得到這種成就。

波羅蜜譯為到彼岸。什麼叫彼岸?就是從生死海的此岸,經過煩惱的中流,達到涅槃的彼岸。又有一種解釋。印度人的習慣,凡是事情做完了,都叫波羅蜜。

修行人修行成功了,也叫波羅蜜。本來有煩惱,現在沒有煩惱了,也叫波羅蜜。這種波羅蜜,要有精進力來幫助,才能有所成就。否則,是得不到波羅蜜。你想要得到波羅蜜嗎?你想要得到成就嗎?那麼,就要勇猛精進來修行。

這位迦樓羅王,他得到這種解脫門,怎樣得到的?是從見佛聞法修行而得到的。

我們聽《華嚴經》每句經文之後,要迴光返照,檢討自己,深深反省,對這種法門是不是相應?是不是能修這種法門?修這種法門會不會得到解脫?我願意得解脫門?還是願意得煩惱門?不要一天到晚開著煩惱門,關了解脫門,要是這樣,始終都得不到解脫門。

聽經聞法,就要依法來修行,要是不依法修行,那麼,聽經聞法是沒有用處的。法不要聽多,聽多反而不注重。要有擇法眼,選擇哪個法門與我相應,我便去修這個解脫門。所謂「專一則靈,分馳則蔽。」在前邊講了那樣多的解脫門,聽得越多越不想解脫了,那就是大錯而特錯,辜負諸佛演說《大方廣佛華嚴經》的宗旨。

【不退心莊嚴迦樓羅王,得勇猛力入如來境界解脫門。】

這位不退心莊嚴迦樓羅王,無論遇到什麼境界都不退心。有人對他不客氣,他也不生煩惱,或者誹謗他,也不生退菩提心。不但不退心,反而更勇猛精進,還要莊嚴諸佛國土。他得到勇猛的力量,天魔外道若是前來和他鬥爭,他一定會勝利的。他有這種不退心,遂心滿願入佛境界。他得到這種解脫門。

【大海處攝持力迦樓羅王,得入佛行廣大智慧海解脫門。】

這位大海處攝持力迦樓羅王,他的智慧猶如大海,他能把一切眾生攝到佛法里來。因為他能深入佛的行門,修行廣大智慧海的法門,所以他得到能竭眾生煩惱海解脫門。

【堅法凈光迦樓羅王,得成就無邊眾生差別智解脫門。】

這位堅法凈光迦樓羅王,他在因地的時候,求法之心,非常堅固。所謂難行能行,難忍能忍。以這種堅固心來求佛法,得到清凈光明,所以叫堅法凈光。他得到三昧的境界,無論哪一類的眾生,有求必應,不單是能成就一個眾生,而是能成就所有的眾生。

什麼叫差別智?就是每一類眾生,有他們自己應有的智慧,眾生的種類不同,所以他們的智慧也不同。又有一種說法,每一類眾生,都應該得到自己本分應得的差別智慧,也就是眾生隨類各得解。又有一種說法,差別智就是擇法眼,用差別的智慧,來選擇自己喜歡的法門,和自己相應的法門。總之,差別智就是不同的智慧。這位迦樓羅王,他得到這種解脫門。

【妙嚴冠髻迦樓羅王,得莊嚴佛法城解脫門。】

這位妙嚴冠髻迦樓羅王,他所戴的帽子,不但妙好,而且又莊嚴。能令見者生歡喜心,所以眾生都願見到他所戴的帽子。他善於莊嚴諸佛一切的道場,道場有多種的分別:有講經的道場,有誦經的道場,有譯經的道場,有流通經書的道場等。總而言之,凡是諸佛所住處,都是佛的法城。這位迦樓羅王,他莊嚴佛的法城,特別清凈,特別莊嚴,特別殊勝,他得到這種解脫門。

【普捷示現迦樓羅王,得成就不可壞平等力解脫門。】

這位普捷示現迦樓羅王,他能成就不可破壞的大慈平等力,猶如金剛一樣的堅固。他有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思想。他所到之處,所開示的眾生,將來都會成佛。他得到這種解脫門。

【普觀海迦樓羅王,得了知一切眾生身而為現形解脫門。】

這位普觀海迦樓羅王,他能普遍地觀察眾生煩惱海、智慧海、業力海、福報海──也就是能普遍地觀察眾生一切海。

他又能了知一切眾生身,並且依類顯形,去教化各類的眾生。譬如,他觀天人的眾生,而現天人身為其說法,他觀人的眾生,而現人身為其說法。他觀阿修羅的眾生,而現阿修羅身為其說法,他觀畜生的眾生,而現畜生身為其說法。他觀餓鬼的眾生,而現餓鬼身為其說法。他觀地獄的眾生,而現地獄身為其說法。總之,觀什麼眾生,而現什麼身為什麼眾生說法,令一切眾生離苦得樂,返迷歸覺,修菩提道。他得到這種解脫門。

【龍音大目精迦樓羅王,得普入一切眾生歿生行智解脫門。】

這位龍音大目精迦樓羅王,因為他吃龍太多的緣故,所以他的音聲變成龍的音聲。但是音聲非常響亮。他的眼睛也變成龍的眼睛。龍的眼珠是生在外邊,所以叫龍音大目精。他能了知一切眾生,生的時候所造的是什麼業?死的時候就受什麼果報?他得到這種觀察的智慧,能知道一切眾生的因緣果報,因為他明白這種道理,所以善於為眾生說法,令一切眾生同時得到他所得的解脫門。

【爾時,大速疾力迦樓羅王,承佛威力,普觀一切迦樓羅眾,而說頌言。】

當龍音大目精迦樓羅王說完他所得到的解脫門之後,這位大速疾力迦樓羅王乃承仗佛的大威神力,普遍觀察一切迦樓羅眾,而說這首偈頌。

佛眼廣大無邊際 普見十方諸國土

其中眾生不可量 現大神通悉調伏

「佛眼廣大無邊際」:佛的眼睛是廣大而沒有邊際的。在彌陀贊上說:「紺目澄清四大海」,就是說阿彌陀佛的深青顏色的眼睛,能澄清四大海水,也可以說,像四大海那樣的廣大,佛的眼睛比四大海還要大,簡直找不到邊際。

「普見十方諸國土」:因為佛眼是廣大,所以能看見十方諸佛國土。每個國土中的眾生,在做什麼,都能清清楚楚的看到。

「其中眾生不可量」:十方諸佛國土裡的眾生之多,是沒有數量可數的。

「現大神通悉調伏」:雖然是無量,但是佛用大神通來調伏所有的眾生,他們都皈依三寶而發菩提心,將來便會成就菩提果。

佛神通力無所礙 遍坐十方覺樹下

演法如雲悉充滿 寶髻聽聞心不逆

「佛神通力無所礙」:所有十方一切諸佛的神通妙力,是毫無障礙,遂心所欲,自在運用。

「遍坐十方覺樹下」:佛是普遍地坐在十方諸佛國土菩提樹下而悟道,覺悟一切法是由緣而生、由緣而滅的真實義,而成佛果。

「演法如雲悉充滿」:佛演說妙法,好像虛空中的雲一樣,充滿世界。令一切眾生都得到法雲的普潤,得到清涼、快樂、自在,眾生所應得的法都得到了。

「寶髻聽聞心不逆」:這位不可壞寶髻迦樓羅王,他聽聞之後,心中不生懷疑,也不違背這種道理,而能明了這種法門。

佛於往昔修諸行 普凈廣大波羅蜜

供養一切諸如來 此速疾王深信解

「佛於往昔修諸行」:佛在往昔的時候,修種種的苦行,就是難行他能行,難忍他能忍,難受他能受,難吃他能吃──這些法門他都修了。

「普凈廣大波羅蜜」:佛修普遍清凈,廣大的波羅蜜。波羅蜜做到圓滿了、究竟了,就達到普凈廣大的彼岸。

「供養一切諸如來」:佛供養十方一切諸佛,以身心性命來供養諸佛,佛在因地的時候,就修種種供養的功德。

「此速疾王深信解」:這種法門,是清凈速疾迦樓羅王所深深信解的解脫法門。

如來一一毛孔中 一念普現無邊行

如是難思佛境界 不退莊嚴悉明睹

「如來一一毛孔中」:佛的每一根毛孔裡邊,可以容納十方無量無邊的世界。這是小中現大,大中現小的道理。

「一念普現無邊行」:就在一念之間,普遍現出十方世界。佛所修的無邊行門,都現出來了。

「如是難思佛境界」:好像前邊所說的小能容大、大能容小;大小互相無礙,多少互相無礙,時間長短互相無礙──這些都是不可思議的道理,所以叫難思。這種境界是不可思議,是妙不可言的。這微妙難思的境界,就是佛的境界。

「不退莊嚴悉明睹」:這位不退心莊嚴迦樓羅王,他完全明了這種境界,他完全證入這種解脫門。

佛行廣大不思議 一切眾生莫能測

導師功德智慧海 此執持王所行處

「佛行廣大不思議」:佛修行種種的行門,所謂八萬四千行門,佛都修行圓滿,所以說盡大地沒有一粒微塵之處不是過去諸佛捨生命的地方,也就是諸佛行菩薩道的地方。佛行菩薩道,是利益眾生。就是惡性的眾生,也願意去救度他們,利益他們。

佛在往昔修菩薩道的時候,遇到一隻老鷹,正在追逐鴿子,鴿子飛投到老修行懷中,(這位老修行就是釋迦牟尼佛在因地行菩薩道時所現)乞求老修行保護。佛慈悲心大,就把它藏起來。此時老鷹飛到佛的面前,對佛說:「你救了鴿子的生命,可是我沒有肉吃,將要餓死了。你這種做法,是平等慈悲心嗎?」老修行聽老鷹所說的道理很對,乃對老鷹說:「你要吃肉嗎?可以的,我把我身上的肉割給你吃。」於是老修行用刀割下自己身上的肉,來喂老鷹,吃了一塊又一塊,總是吃不飽,最後,老修行把全身的肉都割光了,但毫無悔意,到了無肉可割的時候,老鷹飛騰到空中,現帝釋身而去。原來這帝釋天是來考驗老修行的道行如何。

老修行當時為行菩薩道而割肉喂鷹,沒有自私自利的企圖,所以割去的肉又恢復如初。我們修道人,要效法釋迦牟尼佛捨己為人的精神。行菩薩道,就是利益眾生而不是利益自己。換言之,能利益眾生就是菩薩,要利益自己就是魔鬼。

還有一個故事,釋迦牟尼佛在往昔修菩薩道時,曾經捨身喂虎。這種為法亡軀的精神,令人敬仰之至!故事發生的經過是這樣的:有一天,天降大雪,彌布大地,變成了銀色世界。所有的動物被大雪所困,無法出來找尋食物。此時,釋迦牟尼佛在樹下靜坐,遠望山下有一隻母老虎,領著二隻幼虎,到處尋找食物,餓得東倒西歪,走路也沒有力氣。二隻小虎跟在母虎後邊,實在太可憐!佛見到這種情形,發起慈悲心,願將自己身體布施給母子當作食物,於是不加考慮,縱身跳到老虎前面,供養老虎。因為這個原因,才說佛的行門是廣大、是不可思議的。

「一切眾生莫能測」:所有一切眾生,都不能測量出來佛是怎樣修行這種行門的。因為眾生沒有開智慧眼,所以不能洞悉往昔的事情。如果開五眼的人,便會悉知悉見。

「導師功德智慧海」:佛是接引眾生的大導師,不但是人間眾生的導師,也是天上眾生的導師,所以稱為天人師。佛的功德和智慧,猶如大海一般的廣大無邊。

「此執持王所行處」:這種境界,是大海處執持力迦樓羅王所修行處,他證入這種解脫門。

如來無量智慧光 能滅眾生痴惑網

一切世間咸救護 此是堅法所持說

「如來無量智慧光」:佛的智慧光明是無量無邊,能普及於一切,所謂「佛光普照」。佛的智慧光勝過太陽光,佛光是無所不照,無處不有,是盡虛空遍法界的。

「能滅眾生痴惑網」:佛能以無量智慧光來消滅眾生的愚痴和惑業之網,眾生在世間,被愚痴的網、煩惱的網、造業的網重重圍困牽纏,無法逃出三界。

「一切世間咸救護」:佛大慈悲,以無量智慧光明,拯救一切有情世間的眾生,令他們都得到解脫,永離生死之網。

「此是堅法所持說」:這是堅法凈光迦樓羅王,他所得到的境界,他所入的解脫門。

法城廣大不可窮 其門種種無數量

如來處世大開闡 此妙冠髻能明入

「法城廣大不可窮」:法城就是弘法的城。這個法城,就是指一切道場。所有的道場,都是佛的法城。佛說法四十九年,講經三百餘會。到處建立法城,到處吹大法螺,擊大法鼓,建大法幢,轉大法輪。建法城於處處,破重重惑網。所以說法城廣大不可窮。

「其門種種無數量」:究竟這個法城能有多少門呢?是無數量的。總括說有八萬四千個法門,門門都可以直達佛的果位。

「如來處世大開闡」:佛在這世界上,大建法城,廣大的開演闡示法要,令眾生了生脫死,究竟成佛。

「此妙冠髻能明入」:這是妙嚴冠髻迦樓羅王,他所明了的境界,他所入的解脫門。

一切諸佛一法身 真如平等無分別

佛以此力常安住 普捷現王斯具演

「一切諸佛一法身」: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同共一法身。佛的法身是沒有分別的,好像一切燈的光,都是一個名字。名字與名字彼此沒有分別。換言之,你的名就是我的名,我的名就是你的名──所以說一切諸佛一法身。佛的法身,猶如燈名同一樣的道理。佛的智慧光都是一個的,佛的音聲也都是一樣的,所以佛與佛是不分彼此。

「真如平等無分別」:佛的性是真如,也是平等。真如平等沒有分別,都是一個的。佛不像我們眾生,分彼分此,有人有我有眾生有壽者。佛是一切平等的。

「佛以此力常安住」:佛以真如平等力量,沒有分別的境界,常安住在這種境界上。

「普捷現王斯具演」:這位普捷示現迦樓羅王,他能演說具足這種解脫門。

佛昔諸有攝眾生 普放光明遍世間

種種方便示調伏 此勝法門觀海悟

「佛昔諸有攝眾生」:佛在往昔的時候,也用欲界有、色界有、無色界有,諸有之方便法來攝化眾生。

「普放光明遍世間」:佛普遍放大光明來照耀一切世間。為什麼?佛要普度眾生出離苦海而得到恆常的快樂。

「種種方便示調伏」:佛用種種的方便法來調伏一切眾生,令眾生舍邪歸正,去妄存誠,返迷歸覺,回歸菩提大道。

「此勝法門觀海悟」:這種特別殊勝的法門,是普觀海迦樓羅王,他所悟入的解脫門。

佛觀一切諸國土 悉依業海而安住

普雨法雨於其中 龍音解脫能如是

「佛觀一切諸國土」:佛以智慧眼來觀察一切十方諸佛國土。所有國土中的眾生,都在生死海中飄流,不知道苦海無邊,回頭是岸的道理。

「悉依業海而安住」:所有的國土,都是依業海而安住,都是由眾生的業而造成的,眾生在業海中浮沉不定,隨業飄流,而受生死。生了又死,死了又生。今生姓張,來生姓李,沒有完了的時候,永遠在輪迴中轉來轉去。做善事,就生在三善道;做惡事,就生在三惡道。

「普雨法雨於其中」:佛普遍為眾生說法,好像下雨一樣,令眾生都得到法雨的滋潤。也就是說業海如火,佛法之雨能令眾生得到清涼。

「龍音解脫能如是」:這種境界,是龍音大目精迦樓羅王,他所明白而能了解的解脫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宣化上人專弘平台 的精彩文章:

23.你要是一念不生,一個鬼也沒有地藏經淺釋
魔王使的這個方法是最毒了,修道人切記要小心!宣化上人原聲開示

TAG:宣化上人專弘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