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世界著名的有個性的荷蘭大提琴演奏家病逝,享年85歲

世界著名的有個性的荷蘭大提琴演奏家病逝,享年85歲

關注荷蘭,從關注一網荷蘭開始!

荷蘭著名大提琴手Anner Bijlsma昨晚在阿姆斯特丹去世,他的家人通知了荷蘭新聞通訊社ANP。他是世界上最好的大提琴演奏家之一,2006年,他在阿姆斯特丹的第一屆大提琴雙年展上舉辦了他的最後一場音樂會。之後,由於嚴重的肌肉疾病,他再也沒有登台表演。

Anner Bijlsma, 名字最初是Anne,但由於他不想被視為女性而在名字後面加上了一個"r" 。他開始時在一個樂團中演奏現代音樂,與Reinbert de Leeuw等著名音樂家合作,但他最拿手的是古老的巴洛克音樂的演繹。

從1958年起,他是荷蘭歌劇團的大提琴獨奏家;從1962年到1968年,他是荷蘭皇家音樂廳交響樂團Concertgebouw Orchestra的第一位大提琴演奏家。

他憑藉著對貝多芬、博凱里尼(Boccherini)尤其是巴赫的作品的演繹而獲得了世界聲譽。他與大鍵琴演奏家Gustav Leonardt和豎笛演奏家Frans Brüggen組成了三人組合,一起巡迴歐洲及其他地區的音樂廳演出。他們尋求真實的詮釋:試圖讓音樂聽起來像那個時代的作曲家應有的預期。

Anner Bijlsma還在海牙、阿姆斯特丹、柏林和紐約的音樂學院擔任教師,許多著名的演奏家都跟隨他學習過。

「不必按照樂譜演奏」

他寫了一本關於巴赫大提琴組曲的書。他的論點是,巴赫的音樂不應該完全按照樂譜演奏,因為這會扼殺他眼中的音樂。他相信,大提琴必須「參與」音樂。

Cherry Duyns曾經以《De Arm van Bach》的名字製作了關於他的一部電視紀錄片。他反對用「大提琴演奏大師」來稱呼他。他說:「廢話!我只是作曲家的腹語者。」

1982年,他在接受Jan Brokken採訪時,聲稱自己是懶惰的,實際上根本就不是一個充滿激情的大提琴家,他說他很長時間懶得學習和練琴。「在我退出大提琴樂壇的那一天,我也不想知道任何事情。如果你不再玩了,你就不會對自己的那種竭力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偉大的虛榮心進行修正。」

肌肉疾病

2006年,由於嚴重的肌肉疾病,他的手指很難移動,他不得不停止了演奏。

他用冷靜的態度看待這一切。2014年,他在接受新鹿特丹商報(NRC Handelsblad)採訪時表示,他已經在家中待了很長時間,擔心大提琴會從手中掉下來。他說:「再沒有一根手指真正起作用,不過,這種疾病也不像ALS(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那麼糟糕。」

Anner Bijlsma獎

2014年,荷蘭設立了一個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獎項,即Anner Bijlsma獎,第一次的大獎頒發給他。Bijlsma決定將獎金用於各種目的,例如早期音樂領域的研究項目。

去年,義大利大提琴家和作曲家Giovanni Sollima獲得了全部5萬歐元的獎金。

在腦袋中繼續演奏

2016年,在荷蘭電視節目Met het Oog op Morgen中,他將自己與貝多芬作比較,就像貝多芬在耳朵變聾聽不到聲音之後仍然在頭腦中作曲一樣,當他因肌肉疾病而無法移動手指時,他仍然在腦中彈奏大提琴,大提琴演奏仍然完全在他的整個人體系統中。他說:「所有的那些指法在我腦海中。所以,即使我躺在床上,我有時也會玩很久。」

他與小提琴家維拉貝絲斯(Vera Beths)結婚,在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與她組成弦樂三重奏團,出席各種演奏活動;兩人育有一個兒子和兩個女兒。

他的女兒Carine Bijlsma製作了一部關於她父親的紀錄片,是關於他對博凱里尼(Boccherini)音樂的愛戴的。(黃錦鴻編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網荷蘭 的精彩文章:

荷蘭僑界歡迎徐宏大使履新
荷蘭從巴格達接受有病的幼獅,治癒後「放獅歸山」?

TAG:一網荷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