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食 > 紅茶應該怎麼沖泡?聰明人從來不選這5種方式,茶農:碰到行家了

紅茶應該怎麼沖泡?聰明人從來不選這5種方式,茶農:碰到行家了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企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午飯後,到一家茶莊喝茶。

原以為,這樣夏日當頭的午後,小茶莊里的客人不會多。

卻不想,冒著炎炎暑熱,來這處覓一方清涼的人,有不少。

環境清幽的小茶館裡,有著四五桌的客人,各自泡茶喝茶。

取來一泡正山小種,用高白釉的蓋碗一衝沖泡著喝,和閨蜜分享著一段下午茶時光。

隔著一扇木質雕窗,一旁的那桌客人,喝的也是紅茶。

聽著對面的交談聲,他們泡的是今年的金駿眉。

可隨眼一瞧,他們竟然用的是紫砂壺泡紅茶!毛孔粗大,具有雙氣孔結構的紫砂壺,容易吸收茶香,影響風味。

茶香四溢,清香味絕的金駿眉,用了紫砂壺泡,實在是可惜。

品質再好的紅茶,若是沒選對沖泡方法,那也是所託非人。

下邊就來聊聊,關於紅茶的沖泡,到底有哪些錯誤的泡茶方式在甚囂塵上呢?

《2》

沖泡誤區一:85度水溫沖泡

溫水泡茶,是紅茶最典型的沖泡誤區。隨便點開一篇寫紅茶沖泡的文章,都會看到有人在教茶友,用85度水溫沖泡紅茶。

這其中,諸如「紅茶嬌嫩,容易被開水燙壞,需要用85度水溫沖泡」等錯誤說法,不勝枚舉。

事實上,紅茶根本不存在「85度沖泡」的說法。

全發酵的紅茶,不論是小種紅茶還是工夫紅茶,在制茶過程中都有經過揉捻、烘乾等工序,才能得出含水量合格的成品茶。

經過多重工序製作而成的紅茶,並且經歷了烘乾,尤其傳統的正山小種紅茶還經歷了「過紅鍋」這種高溫,又豈會害怕這區區的沸水?

恰恰相反的是,溫水泡茶,對紅茶的茶香和茶味釋放而言,是一大損失。

優質的紅茶內部,積累著不少的芳香物質和養分物質,在泡茶時,需要用到高溫的沸水沖泡,才能更好地激發茶香和茶味。

例如,從茶香釋放的角度看。滾燙的沸水在溫度足夠的情況下,才能讓紅茶內部的高沸點芳香物質更好釋放。

待注水沖泡後,水溫不斷下降,低沸點的芳香物質隨即顯現,茶香表現層次更為精彩。

茶味物質的釋放,也是同樣的道理。

藉助沸水的高溫,可以對紅茶芽葉內部物質施加更多的壓力,從而讓更多的風味物質釋放,讓茶湯滋味更為濃郁。

可見,品質好的紅茶,用溫水沖泡是一大浪費。

唯有沸水沖泡,才能得出一款紅茶的最佳風采!

《3》

沖泡誤區二:合蓋悶泡,否則沒味

相對於不少茶類而言,紅茶整體上是款溫柔的茶。

經過全發酵後,紅茶茶性溫和,茶湯多以清甜、清新、清爽口感為主。

品質好的紅茶,在沖泡時茶與水接觸的時間不宜過長。

用蓋碗沖泡的情況下,環壁快速注水完成後,就需要合蓋快速倒出茶湯。

在前五、六衝時,紅茶內部的茶味物質處於飽滿的狀態,尚還未有半點損耗。

這時若是出湯速度偏慢,或是合蓋後將茶久久悶泡不出湯,都容易導致紅茶內質物過多釋放,造成茶味濃釅苦澀,不好入口。

同樣的紅茶,在沖泡時,在快出水和悶泡的不同選擇下,得出來的茶湯風味,堪比小清新之於重口味的對比!

但曾見過部分朋友,習慣在泡茶合蓋後悶泡上一兩分鐘,甚至兩三分鐘,再倒出茶湯。

這樣悶泡的出發點,自然是想讓茶湯更有「味」。

但現實上,這樣的「味」卻是苦澀味變重,清甜鮮爽的風味,反倒被掩蓋。

好比是一鍋鮮美的雞湯里,灑入了四五倍的鹽,味道重得齁人,難以入口。

悶泡紅茶,道理也是一樣。

茶與水在又悶又熱的環境下與水長時間的接觸,紅茶內部的茶多酚和咖啡鹼,一股腦兒的過量釋放,導致泡出來的茶湯滋味比例失衡,苦澀味佔據了主導,茶味不再清新可人。

並且,紅茶在經過前幾沖悶泡後,內部的茶味物質提前過量釋放,等到後幾沖泡茶時,茶容易變得不耐泡,茶味落得極快。

最後,從健康角度看,長期飲用過濃的茶湯,不利養生,淡茶溫飲才能更養人。

可見,為了釋放紅茶的光彩,唯有前期沖泡快出水,後幾沖適量坐杯,才是正選!

《4》

沖泡誤區三:紅茶可以跟玫瑰花菊花枸杞同泡

六大茶類中,不論什麼茶,在品質足夠的情況下,清飲才是最佳選擇。

但偏偏,紅茶會被不少朋友拿來調飲,加糖加奶加蜂蜜,或者是跟玫瑰花菊花枸杞同泡。

認為紅茶包容並濟,泡茶時什麼茶都可以放進去同泡,根本就是紅茶沖泡的一大誤解!

早在千年之前,茶聖陸羽就對這樣的泡茶方法表示不贊同。

「雜以卉莽,飲之成疾。」

在泡紅茶時,添加上玫瑰花、菊花等非茶類物質,其實與「卉莽」並無區別。

這樣混泡出來的茶湯,不僅會影響紅茶的本真滋味,還會對茶湯的養生保健功效造成影響。

本來,單喝紅茶對身體有利,可以暖身舒胃,解膩消食,緩解疲勞,調整狀態。

單純喝玫瑰花、菊花、枸杞泡水,同樣滋味也不錯,有清涼解暑效果。

但這兩兩相加,1 1得出來的養生效果,未必能>2,反倒會落得正正得負的場面。

可見,在泡紅茶時專心一意,不添加其他非茶物質同泡,才是更有利喝茶健康的選擇。

另一方面,從完整感受紅茶的風味來看,清飲效果更佳。

茶味清甜鮮爽的紅茶,好比是清水出芙蓉的美人,素麵示人,已成絕色。

將其濃妝艷抹,畫上大濃妝,反倒是畫蛇添足!

《5》

沖泡誤區四:紫砂壺泡紅茶

泡茶,茶為君,器為臣。

臣為君用,器為茶用。

可見,完整將一款茶的風采展現,是茶具的分內事。

在沖泡茶具的選擇上,茶香高揚的紅茶,與紫砂壺註定沒有緣分。

原因在於,看似質地溫潤紫砂,由於材質特殊,為特殊的雙氣孔結構,表面分布著不少細密的毛孔。

在泡茶時,在熱水的溫度作用下,紫砂的毛孔大開,像是一張張貪婪的大嘴,不斷吸收的茶湯的香氣和滋味。

這時,紅茶的馥郁的茶香,桂圓香、花香、松煙香、蜜薯香等,會被吸走大半。

淳和飽滿的茶湯風味物質,同樣會被紫砂的毛孔,吸走不少。

可以說,用紫砂壺泡出來的紅茶茶湯,事實上等於被紫砂預先喝過了一道,並非百分百的滋味呈現。

最終在喝茶時,我們能感受到的紅茶風味,自然要稍遜一籌。

此外,從泡茶的實用角度上看,壺狀的紫砂壺,囿於器型本身的設計影響,壺嘴小,不便出湯。

出湯不暢的壺嘴,在沖泡紅茶時,自然不方便將茶湯快速倒出,徹底瀝干,容易將茶湯悶泡,影響風味呈現。

最後,全發酵的紅茶,內部的茶紅素、茶黃素等茶色素物質含量豐富。

導致紅茶的茶色素物質容易附著在紫砂壺的壺嘴位置,形成難以清洗的茶垢,影響喝茶衛生。

可見,從多方面綜合角度看,紫砂壺並非適合沖泡紅茶的茶具選擇!

《6》

沖泡誤區五:飄逸杯、大茶壺泡紅茶

泡茶時,聽到過不少這樣的聲音,「好茶,就該怎麼泡都好喝。」

這樣的說法,完全是扯淡。

優質的好茶,唯有用心泡,才能不辜負其中的好滋味。

泡紅茶時,為了省事,為了圖快,用飄逸杯泡、大茶壺泡,難以感受一泡紅茶的全面風采。

飄逸杯作為現代新興茶具,最大的特色,在於可以實現自動茶水分離。

只要摁下開關,茶湯便能通過濾網,自動過濾出來。

但看似方便的飄逸杯,存在最大的泡茶弊端,是出水速度太慢,好比是沙漏那般,緩緩將茶湯瀝出,要耗上不少時間。

這樣一來,無形中會增加不少泡茶時間,影響茶湯滋味。

此外,大茶壺泡,同樣不適合紅茶。

茶香馥郁高揚的紅茶,隨意用大茶壺泡,茶香容易散失不少。

等到最終喝茶時,感受到茶湯風采自然不佳。

可見,對待好茶,對待優質紅茶,在泡茶時更是不能掉以輕心。

飄逸杯、大茶壺等,並非沖泡紅茶的好選擇!

《7》

正確的紅茶沖泡方式

泡紅茶,在眾多茶具選擇中,唯有白瓷蓋碗,才是最佳選擇。

質地緊密的白瓷蓋碗,不吸附任何茶香和茶味,可以將紅茶的風采完整展現。

此外,敞口大肚的蓋碗,既方便清洗,不留茶垢,還能隨意的調整開口大小,方便快速徹底的倒出茶湯。

再加之,上有蓋,中有碗,下有托的蓋碗,在一衝沖注水泡茶的情況下,可以讓人完整領略其中的茶香和茶味變化,泡茶好處多多!

就以正山小種紅茶為例,剪開泡袋後可以將干茶倒入沸水燙洗過的蓋碗內。

藉助蓋碗內部的溫熱,可以更好的感受干茶的香氣。

聞過干香,將干茶鑒賞完畢後,就可以正式注水泡茶。

將某大礦泉水燒沸後,沿著蓋碗內部,快速環壁注水,像是畫の字那般,將干茶均勻打濕浸潤。

注水完成後,合蓋杯蓋,留出適合的開口大小,將蓋碗內的茶湯,快速倒入公道杯中。

從注水,合蓋,出湯,到茶湯大部分瀝干,整個泡茶過程不要有過多猶豫,一氣呵成,才能泡出又香又甜的茶湯。

蓋碗泡紅茶,前五六衝泡茶時,做好快出水很關鍵。

後幾沖泡茶時,可以根據湯色變化,適當增加幾秒坐杯時間,讓茶味物質更好釋放。

這樣出湯快慢搭配得宜的情況下,更能將茶湯滋味完整全面展現!

一衝茶湯泡出來後,可以揭開杯蓋,嗅聞杯蓋香。

在不同的沖泡次數下,紅茶的蓋香有著不同的風情呈現。

甜美的花香、悠長的松煙香、親切的蜜薯香等都能在杯蓋上,清晰呈現。

這樣一衝沖注水泡茶,將清淺的茶味喝盡,更能完整的了解一款茶,喝懂一款茶!

《8》

大暑前後,晴朗是酷熱難耐,陰雨時悶熱難受。

又悶又熱的褥暑之下,不妨泡杯清甜的紅茶靜心。

臨江的小茶館旁,午後安適,江面吹來的徐徐涼風。

趁著微風,和老友相聚,喝茶敘舊。

縷縷茶香相伴下,時光在靜靜流淌。

庭院深深,榴花透簾,綠樹成陰,鶯聲流轉,蟬鳴不歇。

山,蔥翠欲滴,水,酣暢而下,茶,清爽甘甜。

多麼美好的夏日午後!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陳茶事 的精彩文章:

新白茶常被誤解的三大盲區,核對一下,看看你是否也被誤導了!
喝白茶,新茶喝鮮,老茶喝醇,那白毫銀針什麼時候喝更合適呢?

TAG:小陳茶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