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白手起家的劉備,靠什麼贏得人心?

白手起家的劉備,靠什麼贏得人心?

摘要:三國時期的劉備應該是最沒資本的,雖然沾了點皇族的遠親關係,但所擁有的資源比起曹、孫這樣的世家真叫可憐,只能靠做點「織履」的小生意維持生計。無論是與孫策、孫權兄弟比,還是與曹操相比,劉備都沒有絕對的比較優勢。

織席販履的劉備

引言

《三國志》講到:

「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及其舉國託孤於諸葛亮,而心神不貳,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機權幹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狹。然折而不撓,終不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惟竟利,且以避害爾」。

可見,劉備是一位具有宏才大略的英雄。三國時期的劉備應該是最沒資本的,雖然沾了點皇族的遠親關係,但所擁有的資源比起曹、孫這樣的世家真叫可憐,只能靠做點「織履」的小生意維持生計。無論是與孫策、孫權兄弟比,還是與曹操相比,劉備都沒有絕對的比較優勢。曹操有著較高的社會地位、強有力的家族勢力和豐厚的家族資產,這三項優勢為曹操事業的興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孫權也有強大的家族勢力,孫權的宗室成員大多都擁有兵權。劉備能在東漢末年的群雄角逐之中佔據重要一席,與其政治智慧是分不開的,特別是劉備懂世道,明白人心,他用真情去打動人才,與其一道興復漢室,為事業的成功奠定了基礎。

桃園三結義

一、用共同的理想吸引人

和東漢末年其他諸侯、將領相比,劉備是幾乎沒有什麼原始資本積累的,最多有一個「皇叔」的稱謂,但這個「皇叔」的名號,只是給劉備帶來了向眾多將士介紹自己的機會,也並沒有給自身帶來多大的人脈,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劉備的政治砝碼,從情感上拉近了他與老百姓的距離。

桃園三結義之時,劉備便向關羽和張飛表述了自己的偉大理想,關羽與張飛覺得與劉備有共同的夢想,隨即追隨劉備。劉備的最高理想就是興復漢室、消滅侵擅國權的賊臣。劉備利用自己的皇室身份化解了與關羽、張飛在性格、地域和文化方面的差異,增強了在抱負、理想方面的一致性,達到了求同存異的目的。對於白手創業的劉備來說,最初的創業夥伴顯得尤為重要,幸運的是,關羽與張飛都對劉備絕對的忠誠,對劉備追求興復漢室的理想高度認同,二人也是「皆萬人之敵,為之死用」。事實證明,關羽與張飛二人誓死追隨劉備,與劉備在最高理想方面的高度契合度是分不開的。

公元207年,劉備為了獲得諸葛亮這個不可多得的「卧龍」。三次誠懇地拜訪,最終打動諸葛亮。「三顧茅廬」一方面說明了劉備禮賢下士,不以地位壓人;另一方面也說明了諸葛亮對劉備的理想是高度認同的。劉備一顧茅廬的時候遇見了崔州平,向其說明自己的目的是向諸葛亮尋求安邦定國之策;二顧茅廬的時候留下了一封信,向諸葛亮表達了自己憂國憂民的思想;三顧茅廬的時候向諸葛亮表明自己的志向是「欲伸大義於天下」。劉備誠心地對諸葛亮說:「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於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蹶,至於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劉備在這裡向諸葛亮表達了自己的理想,即興復漢室,拯救民眾於水火之中,諸葛亮被劉備的誠心所打動,認為劉備是明主,將來必能成大業,隨即追隨,而劉備打動諸葛亮的主要是其對理想矢志不渝的追求。

三顧茅廬

由此可見,諸葛亮與劉備在目標上、理想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最終諸葛亮決定出山協助劉備,從此沒生過二心。劉備能夠用堅定的理想來吸引人才,收拾人心,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是劉備的理想是正大光明的,是堅定的、是正確的。從最開始的以劉關張為主要人物的小集體,到後來壯大成為聚集了五虎上將、卧龍、鳳雛等的大隊伍,「扶危濟困,伸大義於天下」一直是劉備集團共同追求的理想和目標,而興復漢室這樣一種使命感也深深地影響著劉備隊伍的每一個人。

二、用寬仁之心留住人

劉備向來仁德寬厚,特別是對待信任的下屬和普通百姓。劉備小時候家境並不寬裕,成年之後特別能夠理解百姓生活的疾苦,因此他特別愛護百姓。曹操佔據荊州的時候,許多劉表的部下選擇追隨劉備而放棄曹操,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被劉備不可複製的人格魅力所感染。劉綜投降曹操之後,劉備率領部隊開始南下,期間有十餘萬百姓跟隨,有將士向劉備建議舍百姓先行保江陵,劉備面對一路追隨他的普通百姓,不忍捨棄,說道:「夫濟大事必以人為本,今人歸吾,吾何忍棄去!」。

諸葛亮建議將士們告訴百姓,願意追隨者同去,不願追隨者留下,百姓聽後齊聲大呼:我等雖死願意追隨使君。有歷史學家指出,這是中國「以人為本」最早的出處。劉備在軍事十分危急的情況下,寧可與百姓共生死,也不願意棄百姓而去,深深地感動了廣大將士,也進一步激發了軍中人才追隨自己的決心和信心。曹操和孫氏兄弟都有屠城之舉,如曹操部下夏侯淵屠興國、孫權屠江夏,唯有劉備自起兵以來從沒有屠殺老百姓,他與部隊每到一地,不擾民,與民生息。

趙雲劇照

劉備的寬仁之心給了下屬以極大的關心激勵。東漢末年,人才在各大諸侯之中頻繁流動,但劉備陣營的人才卻相對穩定,這主要歸功於劉備以寬仁之心對待人才,有特殊的凝聚力。趙雲原屬於公孫瓚的部下,但劉備見了趙雲第一面之後就非常喜歡,長坂坡大戰之後,糜芳懷疑趙雲已經投降曹操,但劉備堅信趙雲不會背叛自己,當趙雲帶著阿斗單槍匹馬歸來之後,劉備隨手將阿斗仍在地上說:「因為孩子險些失去一名將帥啊」。我們先不論劉備說這句話的真實想法,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趙雲在劉備心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劉備信任趙雲,趙雲願意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劉備。

劉備堅持用仁愛之心寬容部下的失誤。當已經得知劉備的兩位夫人被呂布俘虜之後,關羽抱怨張飛守城不利,張飛一時無地自容,隨即想拔劍自刎。劉備二話沒說奪下劍仍在地上,並說自己不能因為一次失誤就殺掉自己的兄弟,說著說著劉備淚如雨下,周圍的人無不為之動容。徐庶在跟隨劉備以來,一心一意為劉備盡忠竭力。曹軍得知徐庶在為劉備出謀劃策,便偽造徐庶母親筆記騙其回到曹營,徐庶是個孝子,便拜辭劉備到曹營尋母。有謀士擔心徐庶了解劉備方面的軍事情況,怕其回到曹營之後為曹操所用,從而威脅劉備方面,建議劉備不要放徐庶離開。也有謀士建議,不放徐庶離開劉備,曹操必然殺其母親,而徐庶為了報仇,必然會竭盡全力效忠於劉備,因此不宜放走徐庶。

關羽、張飛(劇照)

但是,仁慈的劉備不但沒有為難徐庶,反而站在徐庶的角度考慮,認為自己讓別人殺了徐庶的母親,而讓徐庶為自己效力,是不仁的表現,留著徐庶不讓其與母親見面,是不義,自己寧可死去也不願意做這樣不仁不義的事情。徐庶事後非常感動,在曹營也沒有說過劉備一句壞話,相反還特別向他人說明劉備是一個值得信賴的明主。為此,徐庶還專門把諸葛亮推薦給劉備。總之,劉備用寬仁之心治軍、治蜀是有效果的,寬仁之心使得劉備贏得了美譽和信任。

三、用誠懇之心管理人

劉備從一介布衣走到蜀漢政權的最高領導者實屬不易。而蜀漢政權的人才構成比較複雜,既有一直追隨劉備的關羽、張飛等,也有自荊州追隨劉備的諸葛亮、黃忠、劉巴、魏延等,亦有佔據四川之後歸順劉備的法正、黃權等。但不管是誰,劉備對他們都誠意對待,以情感人。對於龐統,起初劉備並沒有發現龐統的才能,後來意識到龐統的過人之處後,劉備對龐統以誠相待,對他的親信度僅次於諸葛亮。龐統為了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在人生最後一次出征的時候騎著劉備的馬走危險係數最大的小路,而讓劉備走大路,最終命喪於落鳳坡。

劉備稱帝

和曹操陣營的核心人物相比,劉備陣營的很多核心人物都是來自社會底層,關羽和張飛是當時社會的遊民,糜竺和張世平是普通的商人,孫乾、簡雍是普通的文人,王平目不識丁。但是,劉備對他們都是一視同仁,在最大範圍內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對於反對自己的人,劉備也能看到他人的長處,用其所長。荊州劉巴非常有經濟頭腦,可是他起初並不喜歡劉備,他先是為曹操效力,後來為劉璋出謀劃策,堅決反對劉備入蜀。但劉備抵達成都之後,卻傳令三軍要善待劉巴,後來劉巴被委任為左將軍,向劉備提出了一套科學合理的貨幣流通政策,解決了劉備集團的財政問題。

劉備託孤

劉備對那些不太出眾的小人物都以禮相待,給他們一種賓至如歸的感覺。例如,關羽歷經艱險回到劉備身邊,將周倉、關平二人介紹給劉備,二人見到劉備有些忐忑,但劉備喊二人到近前坐下,細細詢問二人的情況,對二人十分關心。劉備將周倉安排到關羽麾下,將關平收為關羽的義子,後來周倉與關平一直緊隨關羽,成為關羽的左膀右臂。劉備對周倉和關平的妥善安排,是劉備善待小角色、小人物的真實寫照。

參考文獻:《三國志》、《後漢書》、《三國演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澤勤歷史 的精彩文章:

曹操麾下的文臣武將,主要來自這五個地區
董卓為何要西遷長安?

TAG:澤勤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