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詩鬼李賀寫「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朝無人能對,宋朝才出現下半句

詩鬼李賀寫「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朝無人能對,宋朝才出現下半句

對聯是中國傳統文化藝術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它作為一種歷史悠久的對偶文學,形式短小,文辭精鍊,言簡意深,平仄協調,對仗工整,字數相同,結構相同,有著獨特的文化藝術表現形式,是一種十分優秀的文化遺產。

對聯有兩大直接源頭,一是駢文,二是律詩,後來在發展的過程中,又吸收了古體詩、詞曲等文學體裁的特點,所用的句式多種多樣,包括律詩句式、古體詩句式、仿詞曲句式等,因此,歷史上很多詩句也直接被當成對聯使用。

由於對聯在字數、結構、平仄等方面都有嚴格的要求,所以對對聯並不是一個容易事,歷史上的文人雅士經常用對對聯來切磋學問,留下了不少雅對、趣對、絕對,也留下了不少傳奇故事,比如詩鬼李賀寫的「天若有情天亦老」,在唐朝無人能對,直到宋朝才出現下半句。

「天若有情天亦老」出自李賀的詩作《金銅仙人辭漢歌》,這首詩是李賀因病辭官,從京城長安趕赴洛陽時所寫。安史之亂後,唐王朝一蹶不振,李賀所處的時代,社會動蕩不堪、國力每況愈下。面對嚴酷的現實,李賀渴望建功立業,報效祖國,但進京後卻屢屢碰壁,仕途坎坷,報國無門,最終只得含恨離去。在這種情況下,李賀心有所感,寫下《金銅仙人辭漢歌》,藉以抒發家國之痛、興亡之感和身世之悲。

《金銅仙人辭漢歌》是李賀的代表作之一,全詩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而「天亦有情天亦老」,更是該詩的點睛之筆,意為面對如此巨大的興亡盛衰的變化,如果上天也有人類的情感,也會因為常常傷感而衰老,用來形容強烈的感傷情緒,也指自然法則的無情。因為含義深刻,朗朗上口,成為廣為傳誦的名句。很多文人雅士以此為上聯做對子,看誰對得好,不過當時無人能對,直到宋朝文學家石延年的出現。

石延年,字曼卿,自幼聰慧,喜歡讀書,滿腹學識,才華橫溢,性格豪放爽朗,不拘小節,不僅是北宋初年著名的文學家跟書法家,而且是一個好官,當官時政績顯赫,頗受百姓好評,此外還有一個十分顯著的特點,喜好飲酒,千杯不倒。

石延年在京城開封時,認識了一個名叫劉潛的酒友,兩人相約在城中新開的王氏酒樓,從上午喝到太陽落山,開了一壇又一壇,喝了整整一天,沒有絲毫醉意,將酒樓老闆都看呆了。第二天此事傳開來,人們以為是兩位神仙在喝酒,後來才知道就是石延年跟劉潛。

石延年有酒量,更有才情,在一次聚會上,眾人以李賀所寫的「天若有情天亦老」為上聯做對子,石延年脫口對出:月如無恨月長圓。此語一出,立驚四座,大家都佩服得五體投地。

「月如無恨月長圓」,石延年以月的圓缺比喻人世的悲歡離合,月亮若是沒有遺憾怨恨應當是四季常圓。跟上聯「天若有情天亦老」均是賦予自然風物即「天」、「月」以性靈,抒發關切時事、凄惻憂傷的情懷,不管是在句式上還是情感內容上,都算對得比較工整。各位親愛的讀者,不知道你們有沒有更好的下聯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玥兒文史 的精彩文章:

朱元璋用「福」字作記號抓人,馬皇后偷下一道命令,救了全城百姓
俗語說得好:兩腮無肉不可交,但下半句更經典,可是知道的人不多

TAG:玥兒文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