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托爾斯泰與陀思妥耶夫斯基》:對兩位大文豪宗教思想的研究

《托爾斯泰與陀思妥耶夫斯基》:對兩位大文豪宗教思想的研究

《托爾斯泰與陀思妥耶夫斯基》:對兩位大文豪宗教思想的研究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托爾斯泰與陀思妥耶夫斯基》中譯本

梅列日科夫斯基的《托爾斯泰與陀思妥耶夫斯基》(華夏出版社,2016)是一部大部頭著作,寫於一九〇一至一九〇二年,其時陀思妥耶夫斯基已辭世二十年,而托爾斯泰尚在人世,但也有七十多歲了,他將活到一九一〇年。此書並非嚴格意義上的傳記,而是對兩位大文豪宗教思想的研究。

梅列日科夫斯基應該是較早將這兩位「從來沒有見過面」(第77頁)的作家並列起來深入研究的學者。不得不說的是,儘管陀思妥耶夫斯基要較托爾斯泰年長几歲,逝世也要早近三十年,但是人們提起他倆時,似乎總是習慣性的將托爾斯泰放在前面。也許在世人心目中,陀思妥耶夫斯基終究要讓托爾斯泰出一頭地吧。

此書分為兩卷。卷一為「生平與創作」,分別介紹了「作為人的托爾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上篇)和「作為藝術家的托爾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下篇)。梅列日科夫斯基寫道:「兩位作家的——尤其是托爾斯泰的——作品,都和作家的生平、個性密切相關,談論一方就不能不談論另一方。在研究作為藝術家、思想家、說教者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爾斯泰之前,應當知道二者其人。」(第16頁)這與十九世紀的法國學者聖勃夫的批評理論是相似的,而顯然和後來俄國形式主義以及納博科夫的文學見解是相悖的。

關於這兩位作家,梅列日科夫斯基也沒有過於側重他們的生平事迹,更多是分析他們的思想和作品,特地提及了托爾斯泰「道德和宗教的深刻轉變」(第16頁),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神聖之病」(即癲癇病,第102頁)。梅列日科夫斯基也許是最早探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疾病與創作關係的人之一。後來托馬斯·曼也對此進行了詳細的論述(見《多難而偉大的十九世紀》)。

梅列日科夫斯基對托爾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說作品的藝術特色的剖析和解讀,無疑是十分精彩和中肯的,估計鮮有評論家可出其右的,或者說跳脫出他談論範疇和深度的。

托爾斯泰善於刻畫人的肉體、人的精神,「似乎可以說,在世界文學中,在用語言描繪人體方面,沒有可以與托爾斯泰相比的作家」(第156頁)、「在任何地方都從來沒有像在托爾斯泰作品中那樣震撼人心地、真實而赤裸地出現過『精神的人』:在這裡,不僅在世界詩歌中,而且甚至在世界藝術中,他都沒有對手:無人可與他匹敵」(第166頁)。

而陀思妥耶夫斯基,是「與托爾斯泰最為對立的藝術家」(第230頁),托爾斯泰的人物,「人的個性還沒有完全形成,就已被自發力量吞沒」,但是,「在陀思妥耶夫斯基那裡,到處都是人的個性,這種個性被引向其最後的極限,從陰暗中的、自發性的、動物性的根中生長,發展到靈魂性的終極性光輝頂峰,到處都是英雄般意志的鬥爭……」(第230頁)。而「按照英勇—鬥爭所佔的主導地位,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主要作品,本質上完全不是小說,不是史詩,而是悲劇」(第231頁)。關於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說的戲劇性質,已是所有評論家的共識了。

卷二為「宗教思想」,也就是對托爾斯泰與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的宗教思想的闡發,分別為他們筆下的基督與反基督,分裂與合一。梅列日科夫斯基條分縷析(或者說連篇累牘),可謂下筆不能自休,論述頗詳盡。如果對宗教不感興趣或是不熟悉,也許不看也罷。當然,對內行人來說,應該是讀之興緻盎然的。

《托爾斯泰與陀思妥耶夫斯基》:對兩位大文豪宗教思想的研究

《托爾斯泰或陀思妥耶夫斯基》中譯本

順便提一下,美國學者喬治·斯坦納著有《托爾斯泰或陀思妥耶夫斯基》一書,同樣以洋洋洒洒的文字論述了這兩位也許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最偉大、最傑出的小說家。作者結合了兩位大師的生平、思想和其他作家學者的評論等,指出了他們作品的特點。在書末,有這麼一段具有高度概括性的總結性文字(和梅列日科夫斯基的觀點是相似的):

「托爾斯泰是史詩傳統的最佳繼承人,陀思妥耶夫斯基是莎士比亞後最具戲劇大師氣質的藝術家……托爾斯泰體現了健康和奧林匹斯山神靈具有的生命活力,陀思妥耶夫斯基集中了疾病和著魔狀態形成的能量。托爾斯泰從歷史的角度,從時間的長河的角度,觀察人的命運。陀思妥耶夫斯基從同時代人的角度,從戲劇瞬間的充滿活力的靜止狀態,審視人的命運……托爾斯泰躋身質疑上帝的人士的行列,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上帝的傑出信徒。」(浙江大學出版社,2011,第310頁)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