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解讀婦幼健康促進行動,關注!

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解讀婦幼健康促進行動,關注!

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辦公室7月25日在京召開新聞發布會,解讀「健康中國行動」之婦幼健康促進行動有關情況。

主持人

國家衛生健康委規劃司司長

毛群安

再次歡迎各位媒體朋友出席由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辦公室組織的系列發布活動。今天我們發布的主題是婦幼健康促進行動,非常高興請到了國家衛生健康委婦幼司秦耕司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喬傑院長,首都兒科研究所副所長、中國社區衛生協會會長陳博文博士。特別感謝各位嘉賓在百忙中來參加這次發布會。

實施健康中國行動,不僅是要開展健康的宣傳,而且要聚焦當前人民群眾面臨的主要問題和影響因素,要開展專項的疾病預防控制和健康促進行動,維護全生命周期的健康。婦幼健康也是大家比較關注的一個熱點話題,我們發布會首先請秦耕司長就婦幼健康促進行動的有關情況給大家做介紹。

國家衛生健康委婦幼司司長

秦耕

各位記者朋友,大家好。非常高興時隔2個月再次在這裡和大家見面。5月27日,我在這裡發布了中國婦幼健康事業發展報告,全面介紹了新中國成立70年來婦幼健康事業取得的巨大成就,並與大家就有關問題做了交流,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和熱烈反響,充分說明黨和國家以及社會各界對婦女兒童健康的關心和重視。我在此也向大家表示感謝。

婦女兒童健康是全民健康的基石,是衡量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尺,是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也是實現健康中國戰略目標的重要支撐。經過不懈努力,我國婦女兒童健康水平持續提高,婦幼健康核心指標總體上優於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推動了我國婦幼健康事業進入新時代。同時,面臨許多新形勢。比如,服務供給方面,優質資源總量不足,生育全程服務覆蓋不廣泛,發展不平衡、服務不充分的矛盾依然存在。服務需求方面,呈現多元化、多層次,人民群眾對婦幼健康服務期望更高。服務理念方面,婦幼健康工作正在從保障婦女兒童健康生存向促進婦女兒童全面發展轉變。

迎接新挑戰,順應新形勢,我們必須堅守和傳承婦幼健康工作好的理念和經驗。一是以婦女兒童健康為中心,堅持「大婦幼、大健康」理念,推動「以治病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轉變。二是政府主導、共建共享,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引導社會廣泛參與,激發個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意識,實現人民共建共享。三是預防為主,防治結合,長期實踐中我們總結出了「保健與臨床相結合、個體與群體相結合、中醫與西醫相結合」具有中國特色的婦幼健康發展道路,我們將不斷堅持和發展。四是推進生育全程醫療保健服務,以提高婦女兒童健康水平為核心,為婦女兒童提供連續、綜合、規範的醫療保健服務,推動相關政策措施和服務有效銜接,實現對婦女兒童全方位全周期的服務和保障。

婦女兒童作為重點人群,在健康中國行動中,明確提出了實施婦幼健康促進行動的目標、考核指標、實現路徑和工作措施。孕產婦死亡率、嬰兒死亡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等婦幼健康主要結果性指標及其他目標與《「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有機銜接,結合實際合理提出了個人倡導性指標和政府工作指標。

面向個人和家庭,提出了孕育健康新生命、保障母嬰安全、科學養育兒童、預防兒童疾病、促進生殖健康等5個方面的健康倡議,這也是每一位公民都應該掌握的婦幼健康最基本、最核心的健康知識。

面向社會和政府,分別提出完善婦幼健康服務體系建設,優化生育全程服務,加強婚育指導、避孕服務和女職工保護,開展孕前保健和產前篩查服務,保障母嬰安全,加強新生兒疾病篩查和救治,做實0~6歲兒童健康管理,加強兒童早期發展服務,防治婦女兒童常見病,開展婦幼健康中醫藥服務等10項具體工作措施,進一步明確各有關部門職責,共同織起了促進婦女兒童健康的政策保障網。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加強對婦幼健康促進行動的宣傳,8月22日將在河南鄭州舉行相關啟動活動,來擴大宣傳,讓黨和國家的好政策深入人心。同時,我們將推動黨中央、國務院工作部署有效落實,讓各項政策措施落地生根、取得實效。

一是按照《「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國務院關於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和《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相關部署,聚焦重點,強化措施,優化服務,創新管理,推動部門、社會和個人共同參與,確保相關目標如期實現。

二是針對出生缺陷、兒童重大疾病、婦女宮頸癌乳腺癌等影響婦女兒童健康的突出問題和主要影響因素,精準施策,補齊短板,預防和減少婦女兒童疾病發生。

三是以滿足婦女兒童美好生活需要為目標,創新服務理念,拓展服務內涵,提升服務功能,實現對婦女兒童全方位全周期健康保障,促進婦女兒童全面發展。

四是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堅守婦幼健康工作者保健康促發展的初心與使命,保持戰略定力,凝心聚力,牢記使命,為健康中國建設貢獻力量。

保障婦女兒童健康是個人、家庭、社會和政府的共同責任,讓我們齊心協力,共同保障婦女兒童健康,推動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主持人

國家衛生健康委規劃司司長

毛群安

謝謝秦司長,我們還給大家準備了一個散發的材料,比較詳細的介紹了有關健康促進行動的情況,供大家報道時參考。下面進入到提問環節,按照慣例,提問前先通報一下自己所代表的媒體。

中國家庭報社記者

我想請問喬院士,隨著生育政策調整與完善,高危孕產婦比例不斷增加,此時女同胞們非常關心如何才能生一個健康的寶寶?謝謝。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院長

喬傑

謝謝記者的提問,實際上這是社會特別關注的問題,而且對於咱們民族的健康富強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如何去科學的備孕是一個關鍵。當然最重要的還是適齡婚育,我在這強調,也希望能夠傳達給我們育齡期的夫妻,應該在生育最好的時間,就是在25-28歲科學備孕,這段時間其實是最好的生育時間,從22歲到28歲都是生育的良好時機,心理、生理上都是更成熟的,生育健康孩子的機會也是更多的。同時因為卵巢功能的衰退,35歲以上出現異常的概率就會明顯增加,一個是不容易懷孕,懷不上,一個是容易流產,保不住,一個是容易出現出生缺陷,懷不好,這個都特別重要。所以一個是適當的時間生孩子,一個是在懷孕之前要注意科學的備孕,比如生活方式的調整,保持正常適度的體重,均衡營養,既不要吃得不好,也不能營養過度,這樣就保證是在一個健康的狀況下,最好的懷孕時機去孕育胎兒,所以適齡婚育、科學備孕,這是特別重要的。

二是特別要注意優生優育和預防出生缺陷。比如婚前的檢查,孕前的檢查,一定要避免近親結婚,同時把可能的一些影響妊娠的疾病進行提前的治療。在產前檢查的過程中,一定要規範化的、定期做產前檢查,這樣能夠儘早發現可能的、潛在的問題,進行提前的調整,保證在孕期能夠得到好的結果,所以孕期營養的指導、可能合併疾病的調整、包括預防感染等等,這個都是特別重要的。另外要避免環境中的有害因素,包括射線,要儘可能戒煙戒酒,包括女性吸二手煙,現在咱們整個國家大環境改善的非常多,希望孕產婦自己也要注意微環境,注意保健。

出生缺陷預防中,三級預防、二級預防、一級預防都已經在整體國家戰略部署之下逐步的發展,三級預防是出生以後發現問題了,所以我們最好能夠在二級和一級上進行預防。二級預防的妊娠期的檢查目前不管是羊水的檢查,還是無創的檢查,我們國家現在已經逐漸完善並且發展,也走到了國際比較先進的行列。

再就是風險的防範、安全分娩,在安全分娩過程中,一是避免妊娠期這些重要的問題,妊娠高血壓、糖尿病,特別是已經有一些手術的歷史,因為二孩開放之後,相對高齡的孕產婦百分比比過去增加了,有這些問題的可能性也增加了,所以在產前檢查過程中,特別是有合併症的孕產婦一定要到專業的醫院去進行分娩,那裡有專門的危重孕產婦轉診中心,所以有一個非常好的體制去保證這些孕產婦的安全。在安全分娩過程中,要求醫院和孕產婦本身、家庭能夠更多的關注,要按照要求進行產前檢查來保證高危孕產婦的安全,同時也可以及早檢查,發現胎兒中的異常,能夠在出生之前給予儘可能的調整、治療甚至手術,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整體的醫療水平,圍產醫學和兒科水平都在進一步增加,所以可以儘可能保證孕產婦的安全。

最後一個方面,要有一個溫馨的服務,特別是家庭的呵護。孕產婦在分娩過程中,她是一個正常人,也是女性非常特殊的一個階段,發生了很多生理變化,在情緒上都需要更多的關心和幫助,一方面從醫院的角度,給予更人性化的服務,包括相應知識的宣傳,問題的分享,環境的改造,包括家屬的陪產,包括無痛分娩,同時希望家庭成員能夠更多了解妊娠分娩相關的知識,特別是情緒的變化,尤其在產後,能夠給孕婦更多的支持。全生命周期對於婦幼健康的呵護應該是從生命的最早期開始,所以希望孕產婦有一個安全的環境,她們就可能生育健康的孩子。

主持人

國家衛生健康委規劃司司長

毛群安

謝謝。繼續提問。

中新網記者

請問陳所長,現在我國兒科供需矛盾比較突出,您作為兒科醫院的負責人,從院方角度來看,咱們採取了哪些具體措施來加以解決這個矛盾,我們知道國家層面推出了很多舉措在解決這個問題,您能不能談談您的經驗?

首都兒科研究所副所長,中國社區衛生協會會長

陳博文

兒科是我們國家醫療服務中供需矛盾相對比較緊張的一個領域,國家確實也採取了很多措施。從醫院的角度怎麼去做這項工作,特別是三級甲等的專科醫院怎麼做這項工作,我們在政府的領導下做了很多的嘗試,總結為兩句話:一是對內挖潛力,二是對外合作。對外合作,按照國家衛生健康委和北京市衛生健康委的統一部署,我們通過兒科醫聯體的形式、對口扶貧的形式和遠程醫療的形式在做工作。特彆強調一下兒科醫聯體的工作,兒科醫聯體和其他的醫聯體相比有它的特殊性,我們的醫聯體強調的是橫向到邊縱向到底。

橫向到邊是現在很多綜合醫院的兒科力量相對不是特彆強,所以在醫聯體工作中我們是跟其他三級甲等醫院兒科進行合作,比如我們單位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兒研所根據衛生健康委的部署,我們和北京朝陽醫院、北京同仁醫院進行合作。北京朝陽醫院是派了兒科的主任,幫助他們把兒科整體能力提升,同仁醫院的新生兒內科相對比較弱,我們就派新生兒內科的主任過去。

縱向到底,比如和垂楊柳醫院、高碑店衛生社區服務中心、太陽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北京東邊這些基層的醫療機構深入合作,這些醫院的兒童保健力量相對比較弱,我們就派了保健科主任去到那兒去當保健科主任,做了這樣的工作,形成一個緊密的醫聯體,橫向的、縱向的醫聯體,在臨床帶教、質量控制、進修培訓、聯合發展方面和大家進行充分的合作,提升整個區域內所有醫療機構兒科診療能力。

另外,我們按照國家的部署,加強對口支援工作,我們醫院對西藏拉薩、新疆和田、內蒙古卓資縣進行對口支援,派專業的醫療隊伍進行組團式的援助,提升當地的兒科治療能力,開展技術支撐和技術援助的工作。這是對外合作方面。

對內挖潛力,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很多有孩子的都去過北京兒童醫院或者首都兒科研究所去就診,房子比較小,所以就診條件非常擁擠,怎麼樣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加強內部管理,改善醫療服務等模式。比如我們在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中倡導開展「指尖就醫」的「互聯網 」醫療服務模式,不僅在網路挂號方面,智能導診、智能報到、分時候診、赴診、智能藥品配送、網路查詢檢查結果等方面我們爭取實現「一指通」,患兒家長可以根據手機APP給他提供的信息在醫療機構內部很短的時間內解決他的問題,我們現在在這方面努力工作,通過這樣的努力,方便患兒的就診。謝謝大家。

央視網記者

問題提給秦司長,請問我們國家當前出生的缺陷形勢如何,下一步如何加強出生缺陷防治工作?謝謝。

國家衛生健康委婦幼司司長

秦耕

出生缺陷主要指嬰兒在出生前發生的生理結構、功能和代謝的異常,出生缺陷是流產、死胎、嬰兒死亡和殘疾的重要因素,嚴重影響著嬰兒的生活和生存質量,給家庭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和精神負擔。出生缺陷的病種很多,成因也很複雜,需要採取綜合防治措施積極應對,我們講了三級預防措施,這麼多年來,我們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以實施重大專項為抓手,以構建網路為支撐,來推進三級防治措施的落實。

通過這幾年的努力,在這方面我們取得的成效還是可觀的。以前我們和媒體朋友說一些數,出生缺陷發生率5.63%,再乘每年的活產數,一乘,壞了,數很高,實際這種方案是不夠科學的。因為出生缺陷出現成因複雜,鑒於我們的篩查、診斷能力,鑒於監測的病種和時間長短等多種因素影響,80年代開始,我們主要採取定期的監測和專項調查數據來統計出生缺陷發生的情況。出生缺陷的病種達八千多種、上萬種,有些是罕見病,是很少發生的,這些年來我們主要聚焦23種重大出生缺陷病種進行監測,除了先天性心臟病多年居高不下,排在第一位之外,其他22種出生缺陷疾病都在大幅度下降,比如2017年,全國神經管缺陷發生率為萬分之1.52,與2000年相比,其下降幅度達87.29%;2017年與2007年相比,廣東重型α地貧患兒出生率從17.2/萬下降到1.93/萬,降幅達88.8%,廣西重型α地貧患兒出生率從25.87/萬下降到3.15/萬,降幅達87.8%,都取得了很好的進展與成效。

至於先心病為什麼這麼高,這也是多勞多得的結果,我們主動檢測能力強了,做的工作多了,所以發現的多了。另外,我們的醫療水平提高了,醫療技術在進步,有些先心病能夠及早去診斷,生出來之後能治療,所以我們沒有必要終止妊娠,讓他生下來進行好的治療,還是一個身體好的孩子,讓他健康成長。所以,我們說先心病發生率高是多種因素影響,是我們多付出了勞動,我們檢出來的孩子也多了,通過治療讓孩子好好生活下去,大多數的出生缺陷疾病得到了有效控制,或者說在發生率方面得到了基本下降。

但是隨著生活環境的改變,工作壓力的增加,生活方式等各種因素,出生缺陷防治形勢還依然嚴峻,所以在健康中國行動計劃中,在婦幼健康行動促進計劃中,依然把出生缺陷防治作為一個重要工作來全力推進。我們講三級防治策略,一要廣泛開展一級預防,加大社會宣傳力度,讓大家要認知,要有相關知識的知曉率,養成良好的健康行為。同時結合一些活動,比如這些年開展的愛心傳遞出生缺陷防治公益行,預防出生缺陷日,地中海貧血防治活動等進行宣傳,營造良好的氛圍。這些年結合重大公共服務專項來推進婚前健康檢查、孕前優生健康檢查、增補葉酸、預防神經管缺陷等等,通過重大專項實施,老百姓的健康理念逐步樹立,健康行為逐步養成。

我們要積極推進二級預防,二級預防主要是針對產前篩查、產前診斷,這一年我們組建了產前診斷專家組,在專家的指導幫助下,研究編製了產前篩查機構、產前診斷機構的設置標準,不斷加強人才隊伍的培訓和建設,還有網路的完善,進一步規範和加強產前篩查、產前診斷,推廣適宜的技術。同時我們也繼續實施地中海貧血防控項目,指導一些重點的高發省區在這方面防治能力的建設。

三是全面落實三級預防,三級預防主要是新生兒疾病的篩查,在以前工作的基礎上,我們要逐步擴大新生兒疾病篩查的病種,深入實施新生兒心臟病的篩查和貧困地區新生兒疾病的篩查,同時要在中國出生缺陷干預救助基金會的大力支持下,進一步擴大先天性結構畸形和一些遺傳代謝病患兒的救助,進一步完善救助服務和管理網路,同時推動將更多的重大出生缺陷病種納入到大病專項救治範圍,助力健康扶貧工作。謝謝。

騰訊新聞記者

提給秦耕司長,在婦幼健康促進行動中,我們注意到要求家長學習科學育兒和兒童早期發展知識,政府加強兒童早期發展的服務提供,請問秦耕司長,為了實現這個目標,衛生健康委下一步的打算是什麼?謝謝。

國家衛生健康委婦幼司司長

秦耕

大家知道,兒童早期是我們人生的黃金時期,這個時期對兒童要進行早期的科學的干預,可以使兒童在體格、心理、認知、情感和社會適應力達到最佳狀態。通過專家的研究表明,從衛生經濟學角度來說,兒童早期的投入是生命全周期中人類資本投入產出比最高的,早期的投資回報率達到1:7以上,因此兒童早期潛能的開發不僅決定了個體的發展潛力,同時也深刻影響著我們國家人力資源的競爭力。同時,我們也在關注農村貧困地區,推動農村兒童早期發展,能夠從源頭上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在國家競爭力更多取決於健康人力資本積累的今天,每個家庭、每個兒童養護人都能夠掌握科學的知識,把自己的孩子養育好,發展好,是我們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兒童早期發展已經成為我國反貧困的戰略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為了做好這項工作,我們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加強:

一是強化兒童養護人作為兒童健康第一責任人的理念。要培養兒童健康的生活方式,要以家庭、社區、托幼機構為重點來加大健康知識的宣傳普及力度,提高兒童養護人的健康素養,讓他、讓他關心的孩子們都有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健康行為。

二是強化兒童健康管理。我們要紮實做好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0-6歲我們有13次的兒童保健服務。同時結合母子健康手冊的推廣應用,結合「互聯網 婦幼健康」的服務模式,推進兒童健康的動態管理。所以我們希望家長能夠按照兒童保健常規的要求來配合做好相關的服務。

三是加強兒童營養改善工作。我們要進一步實施嬰幼兒營養餵養策略,強化醫務人員和兒童養護人的科學餵養知識和技能。我們創新愛嬰醫院管理,營造全社會愛嬰愛母的良好氛圍,在全社會提倡促進和支持母乳餵養的良好氛圍。

同時,近年來我們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打贏脫貧攻堅任務的要求,實施貧困地區的兒童營養改善項目,為改善貧困地區嬰幼兒營養狀況取得了顯著成效。截止2018年底,累計722萬兒童受益。2017年項目持續監測地區6-24個月嬰幼兒平均貧血率和生長遲緩率分別為17.6%和6.4%,與2012年基線調查相比分別下降了46.5%和36.6%。項目今年將覆蓋全國832個國家級貧困縣。

四是除了有需方的努力,家長、養護人員的努力,還有供方也要做出積極努力,發揮兒童早期發展示範基地的引領作用,前些年我們開展基地的建設,評出了50個國家級兒童早期發展示範基地,我們將發揮這個基地的示範引領作用,推動各地能夠規範科學的開展服務,讓更多的醫療機構更好的為廣大兒童提供早期發展服務。

五是探索農村地區兒童早期發展服務模式,主要是為了推進兒童早期發展服務城鄉均等化。在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支持下,我們於2013年實施了貧困地區兒童早期綜合發展項目,項目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在總結項目的基礎上,我們組織專家研究制定了《農村兒童早期發展服務規範(試行)》和試點工作方案,接下來我們計劃在全國10個省市26個縣進行農村兒童早期發展試點工作,進一步探索包括兒童健康的基本公共服務、家庭養育照護風險篩查、入戶家訪干預、養育照護小組活動等內容的農村兒童早期發展服務模式和內容,促進兒童早期發展能夠進農村、進家庭,讓我們城鄉的兒童都在同一片藍天下茁壯成長,幸福生活。謝謝。

主持人

國家衛生健康委規劃司司長

毛群安

補充兩句。兒童早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發育期,這個時候不光是身體也是心理發育很重要的時期,最近發布的涉及到兒童心理的發育,我們現在看到一些情況,有一些家長把手機和IPAD給孩子長期拿著玩,當成玩具,因為孩子鬧,手機給孩子玩,長時間的玩手機,一是對孩子將來的視力發育會有影響,再一個是對兒童心理有影響,因為早期更多是親子關係的發展,弄個手機當玩具哄孩子,這可能是前幾場發布會專家的提醒,要注意養育人和孩子的親子關係,同時不要讓孩子長時間的盯著屏幕玩。繼續提問。

南方都市報記者

我想問一下我們國家的母乳餵養率是多少?謝謝。

國家衛生健康委婦幼司司長

秦耕

第五次衛生服務調查顯示:我國0-6個月嬰兒的純母乳餵養率是58.5%。實際上母乳餵養工作還是非常重要非常有意義的,大家都知道母乳是嬰兒最好的、最理想的天然的營養品,能促進嬰兒的正常發展,減少感染疾病的發生,同時對孩子今後成長、預防慢性病發生都有好處。除了孩子好,媽媽也好,促進產婦產後恢復,還能夠減少卵巢腫瘤、乳腺癌的發生,同時通過母子互動,還能夠增進母子情感,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工作。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由於營養不良導致5歲以下兒童死亡比例比較高,如果加強母乳餵養的狀況,能夠改善嬰幼兒生存和發展狀況,這項工作是很有意義的,也是我們要進一步推進的。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院長

喬傑

作為婦產科醫生,我的體會,現在這個工作推進的越來越好了。因為我們社會的認知增加了,整個經濟條件好轉,雖然是因為生活方式的改變,包括工作的壓力,可能育齡期女性會對母乳餵養的時間有考慮,但是大家深刻認識到母乳餵養對孩子健康的重要性以及促進親子關係的積極作用。作為婦產科醫生,我的體會,在宣教和觀察過程中,特別是兒童發展中心,在最終隨訪的過程中發現,這個工作比前些年容易做了,大家的接受度高了,而且大家會克服困難,我們年輕的媽媽們會克服困難,努力去達到。

國家衛生健康委婦幼司司長

秦耕

這些是喬院長的切身感受。從政府層面的感受我們應該積極推進。

一是保障母乳餵養的權益,我們有母嬰保健法,有母嬰保健法實施辦法,有中國兒童發展綱要,還有嬰幼兒餵養策略等等,需要我們進一步落實好、實施好。

二是創新愛嬰醫院行動,90年代開始這項工作,這些年來我們進行了理念和方式方法的創新,我們有七千多個愛嬰醫院,有66%的孩子都是在愛嬰醫院裡出生的,在愛嬰醫院出生的母親,理念還是有的,還是可以的,院方也積極做好相關的服務,比如孕婦學校就講了很多關於母乳餵養的問題,要早開奶等等。另外通過各種方式,包括熱線服務等等,解決產婦、家庭在母乳餵養中存在的困難和困惑。同時推出一些適宜技術,比如說袋鼠式的護理等等,希望早產兒也能儘早吃到母乳,能夠改善早產兒生活質量。

三是加大宣傳力度,每年以母乳餵養周等其他形式進行宣傳,今年8月的第一周是第28個母乳餵養周,主題是「助力父母,成功母乳餵養」,實際是幫助父母實現成功母乳餵養的願望。今年,我們聘請了中央電視台著名主持人李思思同志作為宣傳員,宣傳倡導母乳餵養工作。

四是要推動母嬰設施的建設。2016年,我們印發了《關於加快推進母嬰設施建設指導意見》,在工會、婦聯,包括一些其他的相關部門和社會組織的積極推動下,這項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希望能夠在一些公共場所都有清潔便利的設施,為孕期、哺乳期婦女和嬰幼兒提供良好的環境和條件。

主持人

國家衛生健康委規劃司司長

毛群安

借這個機會再次呼籲社會組織,特別是在一些公共場所,還有工作單位,給母親們提供便利設施。我們國家衛生健康委設有母嬰室,方便哺乳期媽媽取奶,要不然單位沒有這個場所,有這個想法也很難實現,通過我們這樣的行動來呼籲。其實對一個單位來說,解決這麼一個困難不算什麼,但是如果沒有解決,對年輕媽媽來說,又想上班,又想保證孩子吃奶,這個困難就解決不了,你提的這個問題很重要,借這個機會,又快到母乳餵養周的宣傳了,呼籲公共場所各個組織、各個單位要給年輕媽媽提供這樣一個便利。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院長

喬傑

近期沈躍躍副委員長到了我們北醫三院,看到我們單位給哺乳期媽媽提供了餵奶的環境和條件,發現特別好,沈躍躍副委員長特別建議大家去推廣,我們提供的固定的地方肯定是有限的,因為各個地方的資源都是有限的,但是可以在公共場所里提供移動式的哺乳場所,是靠掃碼,很漂亮的一個小房子,放在大廳裡面,一個角放一個,還很美,這就需要媒體更多幫助呼籲社會公益人士去建,一掃碼就進去餵奶了,出來了,別人再掃碼還能再進去,特別方便,占的空間還不大,環境也好,媽媽和嬰幼兒感受也挺好的。

國家衛生健康委婦幼司司長

秦耕

以前我們講要建「母愛十平方」,但是說房子太緊缺了,沒有那麼多「十平方」,剛才喬院長說的,還有其他一些醫療機構在婦女兒童來的比較多的地方,有流動的、移動的、可以比較便利的小屋,都非常好。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院長

喬傑

對,我是覺得媒體可以去調研宣傳一下,北醫三院兒科二樓,一去就可以看到,我原來是不知道的,我這次去檢查發現太方便餵奶的媽媽們了。

界面新聞記者

提問秦司長和毛司長,國家09年開展了農村適齡婦女「兩癌」檢查項目,想問一下目前篩查覆蓋率是多少?行動目標提出了比較高的80%和90%的目標,距離實現這一目標還要去落實哪些具體措施?謝謝。

國家衛生健康委婦幼司司長

秦耕

宮頸癌、乳腺癌是嚴重威脅婦女健康的兩個惡性腫瘤,我們都在積極應對。2009年,新一輪深化醫改以後,我們啟動實施了系列的婦幼重大公共服務專項,其中一個就是農村婦女「兩癌」檢查。中央和地方共同投入來實施這個項目,對農村地區35-64歲的適齡婦女進行「兩癌」檢查。十年來,在各地的積極努力下,宮頸癌的檢查近1億人次,乳腺癌的檢查超過了3千萬人次,檢出宮頸癌及癌前病變17.7萬例,乳腺癌和癌前病變1.6萬例,工作量還是不小的,這是一個初步的數據。

目前,宮頸癌檢查覆蓋了全國的2118個縣,乳腺癌檢查覆蓋全國1651個縣。這些年來,國際社會逐步在關注宮頸癌防治,推動消除宮頸癌,我們國家「兩癌」發生率還是在逐步上升的,形勢不容樂觀,這次我們的健康中國行動婦幼健康行動計劃中提出了明確要求,任重道遠,在今後的工作中要注重推動三方面工作:

一是加強健康教育,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婦女也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責任人,我們要通過多種渠道宣傳「兩癌」防控知識,同時組織和動員適齡婦女能夠及時自覺接受政府提供的篩查服務。

二是建立多元立體「兩癌」防治的體系。篩查機構有婦幼保健機構,還有一些綜合醫院,綜合實力強的支撐醫院,喬院長那邊都是屬於技術指導、技術支撐的單位。同時我們還結合了婦聯,還有社會組織,他們是組織宣傳的作用,我們多方合作,形成合力,搭建一個綜合防治體系。

三是以農村為重點,逐步擴大「兩癌」檢查覆蓋面。我們將在原有基礎上,推動地方政府來給予更多投入,這些年來地方政府在關心民生、辦實事過程中,這方面給予了更多關心和關注,我們要積極統籌中央地方的社會資源和力量,以農村和貧困地區為重點,擴大「兩癌」的檢查覆蓋面。

在原有基礎上,我們有信心也有能力實現健康中國指標的,2022年「兩癌」檢查覆蓋80%的縣,2030年覆蓋到90%,現在我們的基礎是很好的,現在全國21個省區市「兩癌」檢查工作已經覆蓋了所有的農村地區,也包括脫貧攻堅戰的貧困地區,有13個省區市「兩癌」檢查工作已經覆蓋了城鄉所有的地方,所以我們有信心能夠實現我們的目標任務。謝謝。

主持人

國家衛生健康委規劃司司長

毛群安

大家想像一下,這麼一個巨大的篩查量,特別是在農村地區,婦幼健康服務的力量本身就比較緊張,他們在解決醫療工作的同時還要提供這麼大的篩查工作量,確實基層承擔著很大的壓力。我們現在正在支持一些能夠提升腫瘤篩查準確性和減輕基層負擔的措施,比如一些醫學人工智慧的技術,我們也在支持一些單位在做這方面的研發,希望能通過基於過去的檢查,大數據,開發出適合我國的人工智慧的手段,這樣就能夠減輕基層的工作壓力,便於更大規模的開展癌症篩查。

說到宮頸癌,我們也在倡導預防為先,像婦聯也在積極推動,比如通過接種疫苗來預防一些可能引發宮頸癌的感染,這對疾病的預防控制是立體式、多方位採取措施。謝謝。

國家衛生健康委婦幼司司長

秦耕

剛才毛司補充的非常好,我們的任務原來推進的慢,現在快了,在於能力提升和技術路徑的轉變。原來宮頸癌是脫落細胞學檢查,要做片子、看片子、讀片子,可能讀的也慢,讀得也不準,後來經過培訓逐步提高。二是通過HPV檢測的方式進行宮頸癌的檢測,進了一步。再往後是隨著科學技術進步,互聯網的進入,在這方面取得了突飛猛進的進展,以前讀片靠人,現在靠網,靠雲計算去讀,比如有一些企業研發一些技術非常高,把片子搜集起來按照大數據讀,提高了我們的效率,人在干,天在看,現在我們還在雲計算,有技術的支撐,我們有信心實現我們的目標。謝謝。

主持人

國家衛生健康委規劃司司長

毛群安

我再預告一下,今天下午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將召開全國的電視電話會,請大家關注相關的後續宣傳。會上也會有重大的新聞給大家公布。明天下午三點在這請教育部的領導同志來發布關於中小學健康促進行動,希望大家關注相關的通知。

今天上午就到這裡,再次感謝三位嘉賓,也謝謝大家。

來源 || 健康中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保健時報 的精彩文章:

老年人多照鏡子,這些疾病徵兆全能提早發現,趕緊去照照!
利他林是處方葯不是「聰明葯」

TAG:保健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