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旅遊 > 登上北京八達嶺長城

登上北京八達嶺長城

登上北京八達嶺長城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去年10月29日,我終於登上了神往已久的北京八達嶺長城。

八達嶺長城史稱天下九塞之一,集巍峨險峻、秀麗蒼翠於一體,是萬里長城的精華,也是最具代表性的明長城之一。外地人到北京,必登長城;要登長城,必首選八達嶺。目前八達嶺長城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位於北京西北方向的延慶縣軍都山關溝古道北口,距離市區約80公里,沿市區到八達嶺的高速公路,乘旅遊專線車一小時就可以到達。我們到達八達嶺長城腳下時,已是下午二點三十六分。那天天氣並不太睛朗,從山下仰望山上,只見長城在雲霧籠罩中若隱若現,恍如一條巨大的銀灰色蒼龍從天而降,似乎在歡迎我們這些遠道而來的遊人。

登上長城最高處,是我們此行的目的。八達嶺長城,海拔高達1015米,全長約12千米,從山腳一步步拾階而上,年老體弱者,恐難以登完全程。為保存體力,更為了全隊大局的需要,我們聽從導遊的建議,改從山腳坐專線軌道滑輪車上山。不足兩分鐘,我們就上到了山上的北四樓。而此時,八達嶺三分之二的長城,已被我們牢牢的踩在了腳下。再看山上山下,到處人聲鼎沸,遊人如織。而此時的我,已是按耐不住心中的萬分激動!我站在500多年前古人鋪設的階磚上,手觸摸著城牆,一股沉甸厚重的歷史氣息頓時從腳下緩緩升起;望著眼前蜿蜒盤旋在這雄山峻岭之上的東方巨龍,思緒在一瞬間彷彿穿越了幾千年的時光遂道,耳邊不時回蕩起歷代封建皇朝無數仁人志士為保家衛國而在長城內外構築戰場兩軍對峙的人馬嘯嘶聲、戰鼓聲和號角聲。

我們沿著台階,一步步往上攀登,也在一步步思索著八達嶺和八達嶺長城一步步走過的風雨歷程。據資料記載:八達嶺原是峰巒疊嶂的軍都山風吹草動的一個山口,明代《長安夜話》說:「路從此分,四通八達,故名八達嶺,是關山最高者。」而八達嶺長城作為我國古代偉大的防禦工程萬里長城的一部分,卻是始建於明代弘治十八年(1505年),明隆慶三年(1569年)至萬曆十年(1582年)在各口修建障塞,並在各口兩側的山上建起邊城、梢牆、擋馬牆等,後來逐漸增建為長城,並修築敵樓、墩台等。經過八十餘年的修建,八達嶺長城成為城關相聯、墩堡相望、重城護衛、烽火報警的嚴密防禦體系。

「兩京鎖鑰無雙地,萬里長城第一關」 。歷史上八達嶺長城是護衛居庸關的門戶,從八達嶺長城至今天的南口,中間是一條40里長的峽谷,峽谷中建有關城「居庸關」,這條峽谷因此得名「關溝」,而真正扼住關口的是八達嶺長城,八達嶺高踞關溝北端最高處,這裡兩峰夾峙,一道中開,居高臨下,形勢極為險要。古人有「自八達嶺下視居庸關,如建領,如窺井」、「居庸之險,不在關城而在八達嶺」, 可見八達嶺的地理戰略地位,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

八達嶺是歷史上許多重大事件的見證。第一帝王秦始皇東臨碣石後,從八達嶺取道大同,再駕返咸陽。肖太后巡幸、元太祖入關、元代皇帝每年兩次往返北京和上都之間、明代帝王北伐、李自成攻陷北京、清代天子親征等等,八達嶺都是必經之地,近代史上慈禧西逃淚灑八達嶺、詹天佑在八達嶺主持修築中國自力修建的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孫中山先生登臨八達嶺長城等,為今天留下了許多歷史典故和珍貴的回憶。

歷代封建皇朝修建長城的是非功過,後人向來褒貶不一。孟姜女哭長城,留下千古絕唱;烽火台美人一笑,曾令千里之外的諸侯疲於奔命。「萬里長城今尤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巍巍長城,多少英雄豪傑為你折腰?關山內外,又有多少男兒忠骨為你埋藏?如今,當我們終於登上了這萬里長城最精華段——八達嶺長城, 遙望長城內外之時,無不為它的雄偉壯觀所折服;當我們登臨長城上的一道道關塞之時,無不為它的險要和設防所瞠目;當我們躍上關城之時,又無不為它的布局和關城內外的風光所傾倒!面對歷史,對長城,我們除了追思,除了感概,還會有什麼呢?

但長城就是這樣的迷人!

長城就是這樣的舉世無雙!

站在長城之巔,在海拔888米的好漢碑前,我不由得想起了毛主席老人家的一句名言——

不到長城非好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