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馮學榮:為什麼讀歷史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馮學榮:為什麼讀歷史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1

上回我說,明朝的人殉制度很野蠻,直到清朝康熙皇帝,才下令廢除。

於是有讀者發微信給我,試圖糾正我。

他說:馮老屍你錯了!廢除人殉的,不是康熙皇帝,而是明英宗!

世界上的事,就是這樣的有趣,你試圖糾正別人,結果往往發現自己是錯的。

廢除人殉的,難道真的不是康熙,而是明英宗嗎?

答案是:是。也不是。

你可能想罵人了,世界上有什麼問題的答案是「是也不是」的,你是不是耍流氓呀?

別急。

學問是急不來的。

事情是這樣的:

明英宗確實反對人殉,並且在臨死之前,下令廢除人殉。

但是。

問題總是出在但是。

但是,明英宗是在臨死之前下令廢除人殉的。

人一死。就人亡政息了。

也就是說,明英宗死後,人殉制度並沒有在中國消失。

圖:明英宗

後世有許許多多明朝的皇室人士、各地的封王,繼續進行人殉。

例如寧河康僖王朱美堛逝世,他的女人們就自盡給他殉葬。

還有其他例子,就不舉例了。

更重要的是,滿清入關之後,清朝的皇帝,也用人殉。

例如,清太祖努爾哈赤死,他的大老婆阿巴亥給他殉葬。

例如,清太宗皇太極死,侍從敦達里、安達里兩人自殺殉葬。

例如,清世祖順治皇帝死,貞妃董鄂氏和侍從傅達理,自殺殉葬。

直到康熙十二年的時候,康熙皇帝才以敕令的方式,明令天下,徹底廢除人殉。

所以我說,人殉制度是被康熙皇帝徹底廢除的。

圖:清朝康熙皇帝

這是符合事實的。

我歡迎讀者糾正我。

但是,在糾正我之前,先自己查一查,那就更好。

2

有的人失戀之後,痛苦不已,對失去的戀人,念念不忘。

但是,如果此刻你給TA送去TA暗戀已久、卻一直求之不得的另一個人,TA會立馬高興起來。

這個時候,失戀對TA就變成了好事。

因為,TA換了一個更好的。

何樂而不為。

這就是所謂「失戀」的本質。

其實,人並不是因為失去而痛苦,而只是因為失去了又沒有更好的替代而痛苦。

這就是人性。

這就是本質。

3

中國有一些方言現象,十分有趣。

潮州話,是閩南語的次方言。

海南話,是閩南語的分支(古代部分閩南人躲避戰亂,移民海南),但是日久天長,移民海南島的閩南先民,他們的話與中原漢話、少數民族語言等發生雜交,所以,今天的海南話,已經與閩南語相差較大。

中國壯族的語言,與今天泰國人的語言,有大量的辭彙發音相同。

太平天國在廣西起事的初期,軍中通行客家話,因起事眾人,以客家人居多。

4

我們都知道,解放軍有一條叫做《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軍規。

可是,它的具體內容是什麼呢?

是這樣的:

「三大紀律」是指:

1. 一切行動聽指揮;

2. 不拿群眾一針一線;

3. 一切繳獲要歸公。

「八項注意」是指:

1. 說話和氣;

2. 買賣公平;

3. 借東西要還;

4. 損壞東西要賠償;

5. 不打人罵人;

6. 不損壞莊稼;

7. 不調戲婦女;

8. 不虐待俘虜。

5

今年高考已經水落石出了。

沒考好的同學,不要灰心。

高考沒考好,不等於你沒有出息。

告訴你一件往事,安慰你一下。

1910年11月,蔣介石從日本東京振武學校畢業。

蔣介石的畢業總成績,在同屆一共62名畢業生中,排名第55。

倒數第8。

6

為什麼蔣介石被中國網民稱為「常凱申」呢?

事情是這樣的:

清華大學歷史系副主任王奇著《中俄國界東段學術史研究:中國、俄國、西方學者視野中的中俄國界東段問題》中,文字翻譯西方部分,見到Chiang Kai-shek這個人名,不知道是蔣介石的威妥瑪拼音,將其翻譯成「常凱申」。

該書由中央編譯出版社於2008年10月出版。

書面世之後,輿論大嘩。

一年之後,中央編譯出版社表示:已停止這本書的發行,並向讀者表示歉意。

後來,中國大陸網民為了嘲笑「知名高校」學術研究人員做學問的態度,將蔣介石喚作「常凱申」。

7

為什麼要推廣普通話?

我舉個例子。

在華東地區的許多方言里,「絹頭」是「手帕」的意思。

蔣介石曾經有一個貼身侍衛,名叫郭輔明。

有一次,蔣介石出門,發現忘記帶手帕,於是對郭輔明說:

「拿只絹頭來」

結果,郭輔明很快就拿一塊磚頭來了。

8

民國時期中國圍棋大家吳清源,福建人。

吳清源有「圍棋天才少年」之稱。

日本人看中了他,把他作為圍棋人才,引入日本去了。

於是,吳清源14歲移居日本,在日本圍棋界學習和謀生。

1934年,吳清源20歲,在日本,他進入民國駐日領事館,申請退出中國國籍、並加入日本國籍。

當時民國領事館的辦事人員嘲笑他:

「你身為中國人,為什麼要加入敵國的國籍」

日本侵華戰爭爆發之後,吳清源在日本接到日本軍部的徵兵通知,於是,去體檢中心參加體檢,擬參加日本軍隊,奔赴中國戰場,打中國人。

體檢的結果為:不及格。不予錄取。

幸虧不及格。

否則,歷史上就多了一個名叫吳清源的侵華日軍。

1942年,吳清源到上海,以「日本圍棋名家」的身份,慰問侵華日軍。

2014年,吳清源病逝於日本。

圖:吳清源

9

盧溝橋,明明是在永定河上面的一道橋,為什麼叫做「盧溝橋」呢?

答案是:

盧溝橋是金朝修建的。

換句話說,盧溝橋是女真人主持修建的。

在金朝的時候,永定河不叫永定河,而是叫「蘆溝」。

因為當時這一段河水,長滿了蘆葦,所以叫「蘆溝」。

所以,當時叫「蘆溝橋」。

蘆葦的蘆。

後來日久天長,蘆葦消失了。

慢慢地,草字頭不見了。

成了「盧溝橋」。

圖:盧溝橋

10

魯迅是一個知名作家。但鮮為人知的是,魯迅除了作家之外,還有另外一個身份。

魯迅是民國時期中國新興木刻版畫界的先鋒。

魯迅曾經於1931年,在上海創辦「木刻版畫講習會」。

魯迅有「中國新興木刻版畫之父」的稱號。

魯迅有許多的日本朋友,他的日本朋友,大多是日本木刻版畫界的人士。

不寫文章的醫生,不是一個好的木刻版畫家。

小公告:為免失聯,

請加馮學榮備用號「有趣靈魂研究所」

長按掃碼 即可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馮學榮讀史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歷史上南方總是打不過北方
馮學榮:細節才是歷史真正的魅力所在

TAG:馮學榮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