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採訪了全球50多位最成功的金融專家,發現他們身上有這3個共同點

採訪了全球50多位最成功的金融專家,發現他們身上有這3個共同點

採訪了全球50多位最成功的金融專家,發現他們身上有這3個共同點

錢是什麼?

對於身價過億的人來說,錢可能只是銀行卡上一連串的數字而已。當然也可能意味著更多。

一個富人,指導了全球100多個國家5000多萬人,他做活動、搞演講,給他人以希望,38年間,他給4200萬人提供了食物。

而對於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人來說,錢是活下去的最基本的衣服,是食物。

一個小男孩,自幼家庭貧困,連飯都吃不飽。11歲聖誕節那天,一家人都在為食物發愁,這時候一個陌生人送來了一籃子食物。

正是這份來自陌生人的關心,幫助他和他的家庭度過了那個聖誕節。

當一個人經歷了從食不果腹到身價過億的過程,或許他可以回答我們關於金錢的意義,以及如何獲取更多金錢的問題。

也許你猜到了,這個食不果腹的小男孩和身價過億的富人是同一個人,這本《錢,七步創造終身收入》的作者——托尼·羅賓斯。

正是本著為更多人提供食物,幫助更多人實現財務自由的初衷,作者寫下了這本書。

他在經過與世界上50多位富有傳奇色彩的金融專家一對一的訪談後,總結了一套普通人如何積累財富的方法。

採訪了全球50多位最成功的金融專家,發現他們身上有這3個共同點

01明確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我們首先要明白,錢只是一種工具,幫助我們把夢想變成現實

至於我們是什麼人,錢無法改變。

錢能做的,只是放大我們的本性,更自私,或者更博愛,或者其他。

錢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生活。我們想要更多的錢,因為錢不僅可以讓我們生活得更舒適,也可以讓我們更有安全感。

但在這些基本需求之上,我們還需要愛,需要被重視,更需要快樂。

而快樂更多地來自身邊其他的人——我們需要奉獻。

為他人提供幫助所帶來的快樂,遠比物質上的滿足更持久,更何況物質上永遠沒有滿足的時候。

所以,當你在追求金錢的時候,不要忘了你為什麼追求金錢,沒有什麼東西比成長和給予更重要

接下來要為你的夢想開個價碼

我們想要更多的錢,因為錢可以帶給我們想要的生活。

現在就把你想要的這種生活列出來,越具體越好,這樣才能準確地衡量實現它需要多少金錢。

如果不能算清楚自己夢想的價碼,說明你根本就沒想過要實現它,至少沒有打算為實現它做出努力。

那樣的話,你的夢想就只能是夢想,而不能變成現實。

採訪了全球50多位最成功的金融專家,發現他們身上有這3個共同點

02資產增值的方法

你認真思考了你夢想的價碼,也核算過了以你現在的工資收入,也許要30年或者更久來實現理想的生活。

現在,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如何實現資產增值,以及如何縮短達成夢想的期限。

1) 儲蓄更多,投資更多

加速自己計劃實施的第一個方法,就是儲蓄更多,用這些儲蓄多投資,獲取複利增長

這意味著你要審視自己的開支情況,省去不必要的花費。

把省下來的錢拿來投資,這樣做除了可以積累更多投資的本金以外,還會讓我們慢慢去關注那些我們真正需要的東西,丟棄不必要的負擔,向極簡主義靠近。

2) 賺更多的錢,投資更多

賺更多錢,並不是說你要多加班或多做幾份兼職,來掙取更多的收入,你要做的是投資自己,雖然聽起來像廢話。

在經濟上取得成功的關鍵,是明白自己如何在市場上變得更有價值。事情不會變得容易,能做的只有提升自己

在這一點上,巴菲特的王牌搭檔查理·芒格的經驗倒是值得借鑒。

他一直強調要掌握不同學科的基礎思維模型,並把它們組合起來去解決實際問題,這樣就能超越大多數人。

只按一種方式思考是可怕的,在手裡有一把鎚子的人眼裡,任何問題看起來都像是一顆釘子。千萬不要讓自己變成鐵鎚人

採訪了全球50多位最成功的金融專家,發現他們身上有這3個共同點

3) 資產配置

試探河水有多深,千萬不要兩隻腳都伸進去——沃倫·巴菲特。

資產配置的目的在於合理分配你的資產,在儘可能保證資金安全的前提下,去獲取投資收益。

首先準備一個安全/安心水桶。

這裡不追求高收益,而是求穩。保證你的資金安全,只做低收益的固定資產類投資。

第二個是風險/成長水桶。

這裡的目標是追求更高的收益,也意味著會有不小的風險。比如股票、基金投資。

第三個是夢想水桶。

我們追求財富增值的最終目標是用金錢來實現自己的夢想,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那我們為何不在追求財富自由的路上,拿出自己可以承受的一部分資金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比如去旅遊、買一件自己心儀已久的物品。

採訪了全球50多位最成功的金融專家,發現他們身上有這3個共同點

03學大師

那麼,如何在我們的三個水桶中具體分配自己的資金,做出合理的資產配置呢?

不久前,孫宇晨以3153萬元拍下了巴菲特的慈善午餐,登上了熱搜。

我們大多數人可能沒有這麼多錢去親自請教巴菲特(話說有這麼多錢對很多人來講已經算實現財務自由了吧),現在幸運的是,不需要這樣做就可以得到巴菲特在內的全球50多位頂級投資人的建議。

他們管理著成百上千甚至萬億美元的資產,他們的投資策略通過了市場的檢驗。

托尼問了他們所有人一個共同的問題:

如果不能把任何一分錢傳給您的子孫後代,但是您可以傳給他們一些投資基本原則,您會告訴他們什麼

瑞·達利歐——全球最大對沖基金公司創始人。個人資產超過140億,管理資產超過1600億,給投資人帶來的複合年化收益超過21%,他給出的建議是:


30%的資產配置在股票上(包含基金在內)、15%中期國債(7-10年)、40%配置到長期國債(20-25年),最後再配置7.5%的黃金和7.5%的大宗商品。

最後根據它們的表現進行再平衡,也就是說當某一塊表現很好時,你必須賣掉一些,調回最初的比例,至少每年要做一次資產再平衡。

採訪了全球50多位最成功的金融專家,發現他們身上有這3個共同點

戴維·斯文森——耶魯大學首席投資官,27年間把10億美元的資產變成239億美元。他說:

如果你一直買的都是那些過去業績表現良好的基金,而賣出那些過去業績表現糟糕的基金,那麼你最終得到的業績肯定會低於市場平均水平。

而這似乎正是那些試圖推銷給我們基金的網站經常做的事,雖然在某個角落會有一行小字:過往業績不代表未來。

我們卻視而不見,看著優異的過往業績數字,彷彿那些已經是自己的收益了,該醒醒了。

「分散投資是免費的午餐,它讓你的組合更好,要麼收益更高,要麼風險更低。」這或許解釋了為什麼他們都在強調分散投資。

採訪了全球50多位最成功的金融專家,發現他們身上有這3個共同點

約翰·博格——指數基金之父,他創辦的的先鋒公司管理資金達到2.86萬億美元。

博格也是指數基金的擁護者,他認為投資者不可能戰勝市場,因為投資者整體本身就是市場。

他給出的建議是:


一、你選擇的資產配置要跟你的風險承受度和目標一致;

二、分散投資,用低成本的指數基金做分散投資;

三、不要交易,一直拿著你的指數基金。那些一直持有指數基金的人,賺的最多的不是錢,而是時間,是生活。

……

投資大師們的建議都有一些共性的地方,比如說都認為市場是不可戰勝的,不要嘗試去預測市場;都認為應當分散投資,做好資產配置

更重要的是,他們都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金錢不是目的,背後的生活才是。

如何讓生活更有意義,是他們一直在思考和踐行的。

想了解更多大師的投資建議和思想,不妨親自去讀一讀這本《錢,七步創造終身收入》,剛開始你可能會被七百多頁的厚度嚇到,我也是。

但不妨打開試試看,你會發現書的內容不僅實用而且有趣,簡直令人愛不釋手。

作者:DJ,精讀讀友會會員,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精讀君 的精彩文章:

40歲章子怡吃泡麵上熱搜:廢掉一個人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認命
不會獨處的人,註定庸俗

TAG:精讀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