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三尺講台書天下,半根粉筆話春秋——盤點那些年的老師

三尺講台書天下,半根粉筆話春秋——盤點那些年的老師

哈嘍,大家好。電影皆可盤,我是愛盤電影的小金剛。

三尺講台書天下,半根粉筆話春秋。

老師是每個人人生階段必經的一味良藥,有甜有苦,有酸有辣,五味雜陳,卻是填滿了我們五顏六色的人生。

今天我們來盤點書寫老師們的電影。


1.《死亡詩社》

三尺講台書天下,半根粉筆話春秋——盤點那些年的老師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今天,終於看了一直以來想看卻沒機會看的一部電影——《死亡詩社》。這篇觀後感,我想引用影片中最經典的台詞:「啊,船長,我的船長。(Oh ,captain ,my captain! )」

船長,是引領船隻走向的人,在影片中,便是教師John Keating讓同學們對他的稱呼。他,是引領學生們掙脫條條框框的束縛,真真正正正視自身,並追求自己喜歡的一切的那個人。

這是一個大學老師的故事,他用文學喚起了一群年輕人對生命意義的重新思考。故事發生在一個大學預科學院,所以影片的背景是精英教育。整部影片基調溫暖人心,但人物和情節的刻畫卻又非常真實,實屬教師題材文藝片中的上乘之作。

三尺講台書天下,半根粉筆話春秋——盤點那些年的老師

他在第一堂課上,便教學生撕掉了詩集的序言。因為那個所謂的「序」里,交給學生們如何鑒賞詩歌的方法,從這裡入手,從那裡量化,像一個偽裝成諄諄教導的師長的絮叨老媽子,在你真正進入這個世界之前,就把你死死的捆綁在她的框架之下,不能逾越,亦不可侵犯。

基廷老師這個人設開創了後續一系列教師電影的一個套路——優秀的教師往往都是當年精英學生中的「庸才」,應該說對於教師的社會地位和所處階級還是認識得很清醒的。當然這部影片也第一次讓當代的許多年輕教師知道了可以坐在、甚至站在講桌上講課(大霧哈哈),不過講真,基廷老師最後如何面對人生挫敗的態度真的是既成熟又文藝,把一個不是傳統「大團圓」結局的尾章收得無比漂亮,但也開創了另一個後續電影中反覆致敬的套路——優秀的教師不是單身就是離異,要麼就是獨居……

三尺講台書天下,半根粉筆話春秋——盤點那些年的老師

片名《死亡詩社》重點在「詩」上面,「死亡」僅僅是一個觸發學生思考人生的詞眼(當然劇中也真的有人死了),喜歡現代哲學和英語文學的朋友會更喜歡這部影片。

《死亡詩社》能有這麼高的聲譽,恐怕是戳中了一些人的肋骨。

當惠特曼的詩響起,我的心,又墮入幻想,在地獄裡歌唱,在黑暗中起舞。

孤獨的船長,你好呀!


2. 《心靈捕手》

三尺講台書天下,半根粉筆話春秋——盤點那些年的老師

這是一個大學心理學教授和淪落為清潔工的天才學生間「亦師亦友」的故事,影片有兩條主線,除了穩重成熟的桑恩老師和桀驁不馴的威爾之間一番心理層面的交鋒,作為配角的數學教授蘭博表現也非常出彩,他慧眼識珠重新發現威爾的過程和他與桑恩同窗、同事生涯的愛恨交織都令人回味無窮。

這部電影並不是講述天才如何被人發掘,從此釋放天賦走上人生巔峰的故事。

反而,它讓我陷入了沉思,讓我覺得沉重。它讓我不得不再一次直抵心靈深處,又一次的問自己人生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是啊,這是多麼矯情、無趣卻時不時會讓人捫心自問而又百思不得其解的話題啊。

三尺講台書天下,半根粉筆話春秋——盤點那些年的老師

馬特·戴蒙飾演的威爾是一個天才,天才總是讓人羨慕。很多人會酸酸的說,看吧,只有當你擁有了過人的天賦,才會被發掘才被人救助。

可威爾21年的人生里,又有過幾次擁有過我們這些平庸的人能夠唾手可得的幸福和平淡?

正如他生活優越卻早早失去父親的女友所說,「我寧願有一天把我繼承的財富都還給他,只要他能陪在我身邊。」

我想威爾也會不止一次的給自己說,寧願自己不要這天賦,只要能夠像一個正常的孩子擁有完整的家和一些平平常常的日子。

很多人會和數學教授藍波的想法一樣,發掘了天才後,會迫不及待的把他帶到天才應該去的位子,然後攻下一道又一道難題,走上人生巔峰,成就所謂的精彩人生。可那並不是威爾所要的。就像面對一個被困在荒島被餓的奄奄一息的人,你卻拿出一塊閃閃發光的金幣。

心理學教授尚恩卻能拯救他,因為他也是一個被心靈圍困了的人。

人到中年,窮困潦倒,失去了珍愛的妻子,沒有讓人仰慕的成就和地位,不願意參加同學聚會,因為無法直視同學們炫耀的眼神。

失去了人生和心靈伴侶的尚恩,就像那幅畫里的小船,在狂風巨浪里孤獨的漂泊。

三尺講台書天下,半根粉筆話春秋——盤點那些年的老師

這是一部涉及心理學操作層面的教育題材電影,但可惜並不涉及心理學對教育學最核心的支持部分——認知學習理論,反而是有一種心理諮詢的感覺,甚至桑恩一度控制不住自己產生的共情體驗,影片非常適合心理學愛好者觀看,此外因為該片涉及大量在成長過程中的友情故事,所以青少年也是不錯的觀影群體,我愛得不行……(強行裝一波青少年)

這部電影告訴我,釋放心靈的活法才是精彩的人生。對我們普通人來說,釋放心靈有時需要大智慧,有時候也許就只是一個簡單的決定。

別說走心的生活很奢侈,別說現實很殘酷,只是你還沒分清輕重,只是你還不夠堅定。


3.《一個都不能少》

三尺講台書天下,半根粉筆話春秋——盤點那些年的老師

看過這部電影的估計都要暴露年齡……現在回看會感覺比較「土」、比較low,然而想想中國社會的金字塔形結構,能夠在短短几十年實現義務教育的全面覆蓋和鄉村教育的長足發展,大幅降低的文盲率為轉化龐大的人力資源(或者說負擔)奠定了堅實基礎,作為一個教育人就不由得心生自豪。

我看完一個都不能少這齣電影,有兩種不同的感覺,前後截然不同,所感的對象亦有分別。

再次重電里的細節,刻情的一點一滴也教我回味,亦引發我再度的思考。

首次看畢「一個都不能少」,充滿整個腦子只是代課老師魏敏芝找回貧苦學生張慧科的故事情節,感人至深,扣人心弦;但第二次的焦卻落在貧困山區的教育工作上,有可悲亦有可喜。

三尺講台書天下,半根粉筆話春秋——盤點那些年的老師

魏敏芝就是這麼一個鄉村小學的「全科」教師,她的單純耿直在那個迅猛發展的教育年代獲得了開花結果的機會,她可能不懂「為什麼一個都不能少」,但她有著無比執著的教育情懷,再次印證了教育科學這個尷尬的學科特點——畢竟靠情懷推動的命,連社會科學都很難沾上邊。能把政治主旋律的影片拍得如此文藝范兒,張藝謀導演的功力還是有的。

三尺講台書天下,半根粉筆話春秋——盤點那些年的老師

種種的不幸只可歸疚於教育制度的不完善。我想,導演開拍此電影的目的,可能是想中國人作一個反思,反思整個社會的前途,反思中國人的不良性格。


4《狩獵》

三尺講台書天下,半根粉筆話春秋——盤點那些年的老師

弱勢群體遭遇性侵犯絕對不會只有唯一的解,它是個二元一次方程式,每一個個體的事件代入這個方程式,都將有相對應的解,在《熔爐》上映一年後,丹麥人就在2012年交出了對於性侵犯話題自己的理解。

如果說《熔爐》在控訴強勢集團下,弱勢群體遭遇的不公和悲劇,那麼《狩獵》無疑是對兒童自帶話語正確性下,成人話語權真空的尷尬境地進行反思。

狩獵的故事並不複雜,主線即是男主盧卡斯遭遇間隙性短暫失憶的小女孩——卡盧盧的一次偶然控訴,聲稱盧卡斯對自己實施了性侵。這樣的一個事件當被小女孩的幼兒園老師知曉後,開始如同滾雪球一般,在整個小鎮散布開來,而男主盧卡斯也隨著流言的日益膨脹,從被以前好友排擠,到被警察逮捕拷問,雖然隨後被釋放,但是在整個小鎮已經失去了立足之地,剩下的只是無窮無盡的仇視和排擠。

三尺講台書天下,半根粉筆話春秋——盤點那些年的老師

電影的開頭是一群中年男人在十一月冬天下水的場景,北歐幽靜的自然風光將這群中年頑童的歡樂時光襯托的恰到好處,而電影之所以在一開始展開如此畫面,則是為接下來的故事做出反面的襯托,暗含著,即使是多年的知己好友,可一旦性侵的事情落到自己的女兒身上,連多年達成信任的好友也可以反目為仇,而不用絲毫的理性分析。

而本片的主題也在幼兒園園長的一句話中讓人無可置否:「我是為孩子著想,他們不會說謊。」

三尺講台書天下,半根粉筆話春秋——盤點那些年的老師

當成人的世界被一個孩子的無意謊言打破,這樣的流言,是否能變為成人社群共同對付另一個人的武器?

雖然我們都知道,錯也不在小女孩卡盧盧,畢竟電影自始至終都向我們清醒的擺明一個道理,那就是卡盧盧的幾句「惡言」並不是有意為之,而是她自身記憶上的錯亂和短暫失憶。

雖然我們知道所謂「盧卡斯向卡盧盧顯示自己的性器官」,只是因為卡盧盧哥哥的朋友把iPad上的色情畫面給卡盧盧看到了,隨後卡盧盧自己記憶拼貼的產物,但是毫無疑問,事情既然已經發生,那麼就無法挽回,就連卡盧盧其後也不能肯定自己說的是不是一定正確。

毫無疑問,電影這樣的一個設定不是在拷問小女孩的對與錯,而是在告訴我們:如果小女孩壓根就是無心為之,但是這樣一個流言一旦在一個社群中傳播開來,社群中的每一個人該如何對待。

三尺講台書天下,半根粉筆話春秋——盤點那些年的老師

電影的高潮部分是盧卡斯在慘遭毆打之後,在聖誕夜那天走進小鎮的教堂,和卡盧盧的父親,一個原本視自己為最好朋友的男人,終於爆發衝突。

至於準備槍殺自己的是卡盧盧的父親?還是卡盧盧的哥哥?亦或是小鎮的某個人?已經不再重要了,背光下槍手的剪影象徵著集體的謀殺圖騰,如同電影中優美透亮的畫面和隨意的抒情吉他樂,像是告訴我們,在這個美麗的北歐小鎮,它那冰冷刺骨的悲劇就像它的瑰麗旖旎的風光一樣,存在於此。

三尺講台書天下,半根粉筆話春秋——盤點那些年的老師

我想起了哲學家邁克爾-桑德爾的社群理論:「權利優先於善」,這是一個危險的言論,儘管它將現代社會中的社群本質已然剖析。《熔爐》中的權利優勢體在於他們是「善」的定義者,而《狩獵》中的權力優勢體則在於他們是惡的裁決人,僅此而已。


5.《老師好》

三尺講台書天下,半根粉筆話春秋——盤點那些年的老師

製作成本僅700萬,票房收入卻達到3個多億,《老師好》的成功不是偶然,劇本本身質量是關鍵,青春題材劇拍好了的話觀眾大把,畢竟買的起電影票的觀眾都經歷過青春或者正處於這個年齡段,很容易引起觀眾共鳴,電影切入點很好,不是單純的勵志,也不是簡單的說教,故事從苗宛秋走進校門開始,到三年後苗宛秋離開學校踏上回程火車那一刻結束,苗宛秋是一個從大城市到小縣城教書的語文老師,65年的時候以全省第一的成績被北大中文系錄取,由於當時特殊的環境和出身他沒能去往北大就讀。

三尺講台書天下,半根粉筆話春秋——盤點那些年的老師

跟以往的校園題材不一樣,電影沒濃墨重彩的表現學生高考如何成功,學生在校如何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以致後來發展的如何優秀如何回報感恩老師。

就像是在講述一個普通老師三年的平凡工作到最後自責內疚離去的故事,班長安靜的意外車禍苗宛秋自認為自己是有責任的,他不辦補習班什麼事都沒有,不借給班長自行車就不會出車禍,安靜錯過高考還落下殘疾他心裡很是自責,上課時也帶著內疚臉上一片悲傷。

三尺講台書天下,半根粉筆話春秋——盤點那些年的老師

當最後一節課全體學生起來喊老師好的時候,他流淚了,這淚水很複雜,有自責也有欣慰,更有離別時的感傷,這應該是全劇的淚點集中之處,一句再簡單不過的老師好,卻讓他情緒上起了波瀾,最後一個畫面是若干年後年邁的苗宛秋出現在安靜開的書店門口,繫上蝴蝶結掛在樹枝上轉身離去的背影,以及安靜座在輪椅上露出的甜美的笑容,似乎是老師始終沒有釋懷,而學生根本就沒埋怨過他。

之所以盤點這些與老師相關的電影,正是我在莫段視頻上看了一段視頻,那是一個老師淋著雨給一個小姑娘修鞋,可能是環境使然,也可能是氣氛烘托,我也是鼻頭一酸。

「我堅信青春不會消亡,它只是躲在某片綠蔭下慢慢療傷,歲月凝成一顆珍珠卻無法擁有,丟在地上冰涼,握在手裡滾燙,我想擁抱它,卻撲了一個空,它化作一片雜物散落在桌上,泛黃的日記本氣數已盡的鉛筆褪色的發卡,還有一個空空的背囊,那年鉛筆在日記本上寫道,真好,我沒有去打攪你的暗自芬芳,真好,你也沒用戳穿我的刻意牽強,人生就是一次次幸福的相聚,夾雜著一次次傷感的別離,我不是在最好的時光中遇見了你們,而是遇見了你們才給了我這段最好的時光」。

三尺講台書天下,半根粉筆話春秋——盤點那些年的老師

我未遠走高飛,但你肯定會原路返回,這就是老師,致敬所有教導過我們的每一位。

我是愛盤電影的小金剛,覺得還不錯的麻煩伸出小手點個關注!

謝謝啦!咱們下期再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