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牛蛙之殤》:父母自信,孩子才更勝一籌,別把你的焦慮丟給孩子

《牛蛙之殤》:父母自信,孩子才更勝一籌,別把你的焦慮丟給孩子

文|小歆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孩子是一個家庭的希望,從孩子剛出生起,父母們就迫不及待的把所有的好東西都呈現在孩子的眼前,希望他們在各方面都能夠享受到最好的待遇。然而,父母們很少去考慮這些東西究竟是不是孩子想要的。也許你費盡千辛萬苦得來的東西,並不是孩子想要的,結果造成家庭的不和睦。

曾經有人問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傑羅姆卡根:「人生幸福的童年根源到底是什麼?」

他說:「這個問題很難回答,但是我可以聊一下不快樂的童年是什麼?——父母對孩子的要求超出了孩子的能力範圍。父母定的目標是孩子無法達到的。」

2017年9月一位上海的退休老教授寫了一篇名為《牛蛙之殤》的文章在網路上大火,各大自媒體公眾號爭相傳播。

文章講述了老教授全家人為了能夠讓孩子上名校,使孩子成為大眾眼裡的「牛蛙」,從孩子3歲起,就開始各種人力物力財力的比拼,結果在孩子幼升小的筆試中卻以失敗告終。

俗話說:「希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當孩子在各種面試中被刷下來之後,家長心裡交織著各種悲憤、羞辱、失望的情緒,這種情緒傳遞給孩子,導致孩子心裡壓力過大,患上了「小兒抽動穢語綜合症」,一種慢性神經精神障礙疾病。

鄭淵潔在《家庭教育課》一書中講道:「父母應該把家庭的榮耀自己背在身上,讓孩子過輕鬆愜意的人生」。

而在《牛蛙之殤》中,孩子的母親為了讓孩子走上自己為他規劃好的名校之路,剝奪了孩子享受正常童年時光的自由,孩子每天奔波於各種培訓機構之間,心中的委屈、壓力沒出訴說,最後演變成心理疾病。

所以父母對孩子的愛,不能給孩子造成負擔,這樣才能讓孩子獲得身心的健康發展。

01.好的家庭教育才能培育出優秀的孩子

我們在《牛蛙之殤》一文中可以看出家長為了讓孩子上名校所做出的努力,卻沒有描寫家庭教育這一環節,還隱隱知道孩子是跟在外公身邊長大的。

那麼在這個家庭里,父母的責任何在?對孩子的家庭教育體現在哪裡?儘管孩子的外公多次提到「家學」二字,但是文章中除了對孩子各種填鴨式的學習描述外,並沒有看到家庭教育的影子。

父母出色,孩子才能更優秀

家庭是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的第一所學校,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我們都知道言傳身教的力量是非常強大的,父母的一舉一動都是孩子學習的榜樣,父母只有讓自己各方面表現出色,用自己的行動力去感染孩子,孩子才能變得越來越好。如果父母只是採用強硬的方式逼迫孩子學習,這樣勢必起不到多大的效果。

培養孩子的好習慣比學習本身更重要

好習慣能伴隨孩子終身,孩子的學前教育應該以培養好習慣為主,過早的給孩子灌輸文化知識,相當於「揠苗助長」,會使孩子後勁不足、缺乏成長的動力。

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長的基礎,父母不要本末倒置,太過重視學校教育而忽略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父母要尊重孩子成長的天性,不要因為攀比的心理給孩子的人生造成太多的壓力。

02.不盲目跟風,更不要拿孩子去與人攀比

對孩子的教育要理性的選擇

現在很多父母對於孩子的教育並非出於理性的考慮結果,而是喜歡盲目的跟風。

很多父母為了能讓孩子能夠去一個好的學校上學,不惜砸鍋賣鐵也要購買學區房,為此一家幾口蝸居於面積狹小的空間里,生活質量也跟著下降了很多。

還有盲目給孩子上各種早教班,培訓班,孩子的學習興趣在這些安排地滿滿當當的日程表中被消磨殆盡。

適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芳芳的爸媽費盡心力終於讓她上了本市最好的一所中學,但是芳芳在這裡並不能很好的適應。周圍的同學都是經過層層選拔上來的佼佼者,而芳芳雖然學習成績也不差,但是與他們比起來還是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在各方面壓力的作用下,芳芳的學習成績不僅沒有進步,她還經常找各種理由逃課,學習成績一落千丈。爸爸媽媽知道原因後,又重新給她找了一家普通的學習,在這裡芳芳的成績又一點點的回升了。

父母為孩子選擇學校首先要以孩子身心健康為標準,其次要考慮家庭經濟負擔,學校的校風、師資力量等綜合因素,最後選擇一家適合孩子成長的學校才行。

孩子能不能上名校,除了父母能獲取的社會資源幫助外,也要看孩子自身的能力高低,孩子如果努力了還是達不到要求,父母也不能過於勉強。

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想要擁有成功的人生,並不止強行讓孩子學習這一個途徑。

03.人生不設限,孩子的人生有多種可能

尊重孩子的天性,讓孩子做回自己

孩子的生長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充分尊重孩子的天性,讓他們按照自己的節奏來生長。在孩子小的時候,讓他們多背幾首唐詩,多記幾個單詞並不能代表他們能有多麼優秀。讓他們的行為表現出這個年齡應有的特性反而對他們的成長更有利。

激發孩子的潛能,讓孩子飛得更高

孩子如果喜歡畫畫,父母就創造條件,讓他們盡情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孩子如果喜歡踢球,父母可以帶著他們多進行戶外運動,這樣孩子的潛能才能夠更好的激發出來,孩子才能在未來創造更多的奇蹟。

父母規劃好的人生,並非就是一帆風順的。對於孩子而言,自己的人生要靠自己的腳步去丈量,父母只需要在他們需要的時候給於適當的扶持和幫助就是對孩子最大的引導。

台灣知名教育專家洪蘭女士曾經說過:「人生好比馬拉松,起跑早晚都可能贏。」,所以父母不必急著讓孩子「起跑」,讓孩子打好根基,積蓄力量,他們未來贏的可能性才會更大!

今日互動話題:你會盡腦汁送孩子上名校嗎?你覺得對孩子的教育最重要的是什麼?你會承認你的孩子是個平凡的孩子嗎?歡迎留言互動!

————————

我是小歆媽媽,是一名高級育兒師,每天分享育兒相關知識。

在育兒過程中,大家如果遇到難題可以找我,希望我的一些知識和經驗能夠給你們有效的建議。

想了解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歆媽媽 的精彩文章:

寶寶多大可以用「枕頭」?兒科專家給出解釋,家長:幸虧早知道
做錯事被罵哭卻還是要抱抱?孩子的安全感,正在一點一點流失

TAG:小歆媽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