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娃一起養?恐龍可能也這麼想
來源:Nature自然科研
最新發現的化石證據首次清楚地表明,恐龍存在集體築巢行為。
最近,戈壁沙漠發現了一處保存完好的恐龍築巢地。新發現表明,這些史前動物中有一些傾向於群體築巢,而且和鳥類一樣,它們會保護自己的蛋。
非鳥獸腳類恐龍(包括伶盜龍)可能會守衛自己的巢,使其不受捕食者的攻擊。
加拿大皇家蒂勒爾古生物博物館的古生物學家Fran?ois Therrien說:「恐龍總是被描繪成獨居動物,自己築巢下蛋,把蛋埋起來,然後就不管了。」本月,他和同事在《地質學》(Geology)上發表了一篇論文,描述了一項最新發現(Tanaka, K。 et al。 Geologyhttps://doi.org/10.1130/G46328.1 (2019)。)。他說:「我們證明有的恐龍更喜歡群居。它們會一起建立群落,並很有可能對其加以保護。」
此次的發現包括15個巢和50多個恐龍蛋的化石,全部都可以追溯到約8000萬年前。它們是迄今為止最清晰的證據,證明恐龍的一些複雜繁殖行為,如集體築巢,在現代鳥類於6600萬年前從恐龍中分離出來之前就已經存在了。
一些現代鳥類和鱷魚在繁殖季節會在一個公共區域築巢產卵。許多古生物學家認為這種「群落式築巢行為」最早出現在恐龍身上,是一種抵禦巢捕食者攻擊的方式。但相關證據一直不夠充分,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古生物學家Amy Balanoff如此表示。
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古生物學家便發現了堆積在一起的恐龍蛋或巢穴的化石,但周圍的岩石一般代表了幾千年甚至更長的時間,讓研究人員難以辨別那些蛋是否是同時下的,抑或只是不同時間下的蛋出現在了同一個地方,本次研究的共同作者、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的古生物學家Darla Zelenitsky說道。
細細的紅線
但最新描述的築巢地不同以往。這一位於蒙古國東南部的地層有286平方米, 可以看到非常鮮明的橘紅色和灰色岩層。在這些夾層中間,有一條很細的紅色岩石帶,它連接了15 窩保存相對完好的恐龍蛋。一些直徑在10-15厘米的蛋已經被孵化了,裡面填滿了紅色岩石。
Therrien說,附近河流曾發洪水淹沒了這個巢穴,並在上面留下了一層薄薄的沉積物,這可能就是這條紅色岩石帶的由來。他說:「鑒於大部分化石都相對完整,那可能不是一次大規模的洪水。」
但從這條岩石帶連接了所有的恐龍蛋來看,這些蛋可能是恐龍在同一個繁殖季節下的。Zelenitsky說:「從地質學角度上說,你找不到比這個更好的遺址了。」
「這次的發現很有說服力。」Balanoff說,而且研究人員還用強有力的分析支持了他們的觀點。
亮紅色岩石層位於橘紅色袋形層上方 ,袋形層中含有恐龍蛋化石碎片(袋形層左側)。
Zelenitsky和同事對下蛋的恐龍進行了鑒定。從蛋的內外部紋理以及蛋殼厚度來看,它們很有可能屬於非鳥獸腳類恐龍,這是一類譜系非常豐富的恐龍,包括伶盜龍和暴龍。
研究人員根據已碎裂的恐龍蛋數量估計,略超半數的巢至少有過一個成功孵化的蛋。這樣的孵化成功率相對較高,與那些會對巢進行保護的現代鳥類和鱷魚的孵化率相當,而不像是來自一個會拋棄巢或只是偶爾查看巢的動物。
Therrien說:「有時候,你只需要研究這些岩石,就能知道關於這些動物生態學特徵和行為的詳細信息,這很神奇。」
加州州立大學的古生物學家Daniel Barta也認為如此高的孵化率可以表明有的恐龍會照看自己的巢。但他也提醒稱,已經孵化的蛋和捕食者敲開的蛋看上去可能很相似。


※在太空的1036天里,天宮二號究竟在忙什麼?
※7個探尋宇宙起源重大發現:存在微小額外維度空間
TAG:新浪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