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首馬屁詩短到只有兩句,卻拍到點子上了,范仲淹:給他陞官

一首馬屁詩短到只有兩句,卻拍到點子上了,范仲淹:給他陞官

史上最「懶」詩人,全詩僅有全句,卻受范仲淹垂青,現在人人會背。一生只寫一首詩,全詩只有兩句,卻成千古絕唱。北宋最幸運的詩人,馬屁詩短到只有兩句,卻獲得范仲淹的慷慨提升。

在人們的既有經驗中,古詩最少會有4句,比如七言絕句、五言絕句之類,這樣的詩才是合乎規矩的。比如唐朝詩人王之煥的《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詩雖簡短,卻氣勢、文采及人生哲理均不輸長詩。

三句詩就非常罕見了,人們最熟悉的,當為西漢的開國之君劉邦的《大風歌》了。漢高祖劉邦在擊破英布軍(公元前256~前195)以後,回長安時途經故鄉沛縣(今江蘇徐州市沛縣),設宴招待家鄉的故交父老,酒酣時自己擊築(古代樂器)而歌。其歌曰:「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據今人李寅生的解讀,其詩「由過去而現在而將來,渾然一體。語言質樸,風格雄勁。前二句寫天下平定,後一句寫渴望求得猛士守御四方。整首詩凝聚著作者對帝業和故土的感情,表達了劉邦既能創業又能守業的豪邁氣慨。」

劉詩雖然只有短短的三句,既表達了作者遠大的政治抱負,也表達了他對國事憂慮的複雜心情,全詩充滿了一個王者天下的慷慨豪情。當初,劉邦的詠唱並無題目,漢朝人稱其歌辭為《三侯之章》,後人才改為題《大風歌》的。

作為一統天下的帝王,歌詠當然是不講規矩的,尤其是格律詩還沒成形的漢代,這樣的詩作,是算不逾規的即興之作。到了詩詞形制已經定型的唐宋時期,人們寫詩填詞,都是有矩可循的。但是,恰在此時,卻有一位籍籍無名的小詩人,不僅反其道而行之,寫出了一首隻有兩句的短詩。

寫罷此詩,其人當即受到著名的文學大家、北宋名臣范仲淹的器重,而他那兩句詩,至今為人所熟悉、引用。那兩句詩流傳至今的宋詩就是:「近水樓台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詩的作者只是時任巡檢的不入品小官蘇麟。其實,「近水樓台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的背後,還有一個勵志故事。

范仲淹,蘇州吳縣人,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進士,初授廣德軍司理參軍,後歷任興化縣令、秘閣校理、陳州通判、蘇州知州等職,因秉公直言而屢遭貶斥。康定元年(1040年),與韓琦共任陝西經略安撫招討副使,採取「屯田久守」方針,鞏固西北邊防。慶曆三年(1043年),出任參知政事,發起「慶曆新政」。不久後,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貶出京,歷知邠州、鄧州、杭州、青州。

范仲淹任職杭州期間,對手下的人都有所推薦,不少人得到了提拔或晉陞,大家對他都很滿意。但是,作為一州之長,范仲淹手下的職員眾多,不可能面面俱到,其時,就有一個叫蘇麟的官員,時任杭州屬縣巡檢,常常在外,卻一直沒有得到提拔,心裡很不是滋味。

巡檢的全稱為名巡檢使,是巡檢司的主官,省稱巡檢。巡檢使的設立始於五代後唐庄宗,宋時除在京師府界東西兩路,各置都同巡檢二人,京城四門巡檢各一人外,又於沿邊、沿江、沿海置巡檢司,掌訓練甲兵,巡邏州邑,受所在縣令節制,品秩不高,到明清時,凡鎮市、關隘要害處俱設巡檢司,巡檢為主官為正九品,也就是相當於現在的派出所所長一類的治安官吧。

都說陽光雨露要均沾啊,范仲淹貶任杭州州後,大家都得到提升,為何偏偏自己就這麼倒霉呢?直接去找范大人吧,這明顯是去爭官,蘇巡檢也是讀書出身,還真是拉不下這個面子。不說吧,心裡又很不平衡。心情鬱悶許多之後,他終於想出了一個委婉的辦法來,這就是寫首詩去向范大人請教,實際上去提醒他:自己雖然不在大人身邊鞍前馬後,但也是有用之才,千萬可別忘了蘇某人啊!於是,一首自薦詩(也可稱為馬屁詩)就應時而出了:

「近水樓台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

「范文正公鎮錢塘,兵官皆被薦,獨巡檢蘇麟不見錄,乃獻云:『近水樓台先得月,向陽花木易逢春。』」(宋·俞文豹《清夜錄》)

范仲淹讀著蘇麟的詩,自然讀懂了詩中訴求。怎麼能把他忘了呢?這對蘇巡檢是有些不公啊!很快,蘇麟得到了提拔。

蘇麟的這首詩,因為只寫了兩句,所以被後人稱之為《斷句》。一首詩只寫兩句,還是為求人而寫,可謂是太惜墨如金了,蘇麟也堪稱史上最懶詩人了。也許,蘇麟當時寫的全詩並不只兩句,只是「近水樓台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兩句因了范仲淹的緣故而傳世,但是,這又何妨呢?

其後,詩中的「易為春」又演變為「易逢春」、「早逢春」,這兩句詩也成為人盡皆知的成語——「近水樓台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常用以譏諷藉職務之便,為自己或親信撈取好處的人。

蘇麟也正是因為這兩句詩,而被載入史冊,由此可見——好詩不在多,兩句又如何?

(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黃說史 的精彩文章: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為何不得善終者就佔了四分之一?
被譽「七絕聖手」,成名作曾被毛主席模仿,只是人生結局太慘

TAG:老黃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