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張旭、懷素、趙孟頫等名家的酒後書法神作,香醇四溢

張旭、懷素、趙孟頫等名家的酒後書法神作,香醇四溢

中國酒文化源遠流長,他不僅是酒桌上促進交流、溝通的媒介,它更承載了人們情感表達的精神訴求,甚至成為了眾多書畫家的良師益友。

眾所周知的,王羲之、張旭、懷素、趙孟頫、蘇軾、朱耷、啟功等,這些書畫家都曾在酒酣之時突發靈感和激情,飲酒揮毫,落筆生輝,創作出許多藝術價值極高的傳世佳作。

王羲之《蘭亭序》(馮承素神龍本)

最有名的到當屬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了,這幅一直是書法界頂禮膜拜且藝術價值不可估量的絕世佳作,正是在王羲之醉酒之後所做。據說王羲之酒醒後也被自己的作品驚嘆了,後書寫數十幅都不及之。

張旭作品

張旭與李白、賀知章等七人被稱為飲中八仙,李白素有無酒不成詩的習慣,也有後人說到李白如果不寫詩,怕就是個酒鬼吧。所以可想而知,並列八仙之一的張旭,並不少飲。張旭以草書聞名,他的草書大多是醉酒後而作,邊作邊大叫,因此世人也稱他為「張顛」。

懷素《自敘帖》(局部)

懷素亦是書法史上領一代風騷的草書大家,與張旭齊名,大多是酒後而作。相傳,懷素每次飲酒之後,都會提筆在長廊的粉牆之上大肆揮毫,其勢若驚蛇走虺,驟雨狂風;滿壁縱橫,又恰似千軍萬馬馳騁沙場。也是因為酒的激發,後才有了《自敘帖》這幅曠世之作。

蘇軾《愛酒歌》

蘇軾這幅《愛酒歌》,光從名字來看,就知道蘇軾是個愛酒之人,他還偶爾在所書的作品最後題上「醉書」二字。但蘇軾的酒量不大,只是善於玩味酒的意趣。

趙孟頫《太湖石贊》

趙孟頫的經典作品《太湖石贊》,也是趙孟頫與好友相聚,飲酒微醺後的乘興之作。紙質瑩潤光滑,信手寫來,「神融筆暢」,滂沛悅然。風格上多得顏(真卿)、米(芾)二家筆意。這在趙氏的書作中是極少見的。

朱耷作品

古有記載:「明朝遺臣朱耷,往往於醉後揮毫。人們知其嗜酒,聞字畫「皆得其醉後」,便「置酒招之」,將紙墨置於席邊,待酒興大發,他便開始潑墨,「洋洋洒洒,數十幅立就」,而「醒時,欲覓其片紙隻字不可得,雖陳黃金萬鎰於前夕顧也!」

啟功作品

印象中的啟功一直是溫文儒雅的藝術家,如其字,但沒想到啟功也甚是愛酒,常常三杯酒下肚,便提筆揮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金睛 的精彩文章:

10年,從3萬升值2147萬,這件古玩是馬未都一輩子的遺憾!

TAG:藝金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