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晉」國號中的「司馬昭之心」

「晉」國號中的「司馬昭之心」

晉國是由三國時期的魏將司馬懿家族所創建的,作為中國歷史上的統一王朝,晉朝雖然結束了三國的分裂,但是從來就沒有結束過割據與紛爭。以殘忍和黑暗而著稱的晉朝,在暴力,鐵血,權謀方面並不亞於三國。甚至有人認為晉朝是中國歷史上最亂的時代之一。而說起晉朝的建立,同樣充滿著權謀與血腥,一句「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古語揭示了司馬氏陰謀篡權的本質。那麼,晉朝究竟是如何建立的呢?「晉」國號的背後又有著怎樣不可告人的秘密?

「晉」國號中的「司馬昭之心」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晉朝究竟怎麼樣呢?我們先聽聽當事人的說法。晉朝的第六任皇帝司馬紹曾經請教他的丞相王導,說本朝的列祖列宗是如何得到天下的?王導和他講了整個過程以後,司馬紹埋頭於床上,痛苦的說,如果真像你講的那樣,我朝的天下還能長久嗎?現在我們站在後人的立場上,也來講講這個讓人痛苦的晉朝。

晉朝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顯得比較尷尬。首先,它不太為人所熟悉。說起它經歷的時間也不算短,從公元265年到420年,150多年。其中,公元265年到316年,建都在洛陽,後人稱作西晉,公元317年到公元420年,建都在建康,也就是今天的南京,後人稱作東晉。西晉的280年到公元316年的37年,還馬馬虎虎地算一個統一王朝,也就是說是西晉完成了三國的歸一,重建了統一。那麼為什麼晉朝為什麼不太為人所熟悉呢?我想大概是因為晉朝以前的三國,晉朝以及南北朝以後的隋唐名氣太大了,蓋過了晉朝。

其次,就是少數熟悉晉朝的人,對它的印象往往也很差。說起晉朝,尤其是西晉,它的王公大臣,是以奢侈,浪費,殘忍著稱於世的。比如說非常有名的王愷和石崇的鬥富,晉朝的時候流行鬥富之風。王愷拿著皇帝送的高兩尺的珊瑚樹到石崇家娶炫耀。石崇不屑一顧,隨手拿起鐵如意打得粉碎。王愷正要發作,石崇讓家裡的奴婢取來了六七株色彩鮮艷如玉的高達三四尺的珊瑚樹,說你隨便挑。王愷這個時候看的目瞪口呆。石崇喜歡在機裡面擺宴席,每次請很多人來喝酒,讓家裡的美女勸酒,客人如果不幹杯的話,就殺勸酒的美女。有一次王敦故意不喝,石崇竟然連殺三女,邊上的人說你喝一點大將軍。王敦說他殺他家人關我什麼事。晉人的殘酷殘忍由此可見一斑。

「晉」國號中的「司馬昭之心」

王公大臣如此,那皇帝怎麼樣呢?西晉主要的兩任皇帝是司馬炎和司馬衷。開國皇帝司馬炎是以荒淫無度而著稱的,司馬炎的後宮竟然有三萬佳麗。面對三萬佳麗,司馬炎無法選擇,於是就每天晚上駕著羊車隨羊拖到哪家是哪家,期望著有個出頭之日的可憐的佳麗們為了得到皇帝的一夜寵幸,於是就在路上拋灑羊愛舔的鹽巴,門上插上羊愛吃的竹葉,希望把羊車逗引過來。等到家家戶戶都這麼做了,羊也不知道去哪裡了。接任司馬炎的是司馬衷,司馬衷是一個白痴。手下的人向司馬衷報告說天下災荒和戰爭,老百姓大量的餓死。我們這位司馬衷皇帝發出了千古一問,沒有東西吃不能夠喝肉粥嗎?這樣的晉朝,難怪大家印象差。

要說起晉朝的建立,還要追溯到我們非常熟悉的司馬懿。因為一部《三國演義》以及許許多多的三國影視劇,所以和諸葛亮鬥法的司馬懿已經被社會所熟知。《三國演義》不是三國史,許多的描寫遠離歷史事實,但是《三國演義》中有關司馬懿極其子孫篡魏國的描寫還是大體到位的。魏晉禪讓在中國歷史上是具有代表性的,堪稱一台全本的禪讓大戲。

魏晉禪讓這台全本禪讓大戲的第一幕是出現權臣。這個權臣指的是老奸巨猾,城府極深的司馬懿和他野心勃勃,行為張揚的兩個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司馬懿又雄豪之志,有「狼顧」的本領,在相術上這是兇殘,多慮之人的表現。曹操曾經夢見三馬同食一槽,覺得大不吉利,於是提醒太子曹丕說司馬懿非人臣也。但是因為司馬懿表面顯得寬厚仁慈,而且確實能力出眾,既為曹操屢獻奇謀,又幫助曹丕篡成帝位,所以得到了曹操的容忍,獲得了曹丕的信任。曹丕,曹叡兩任皇帝駕崩之前都以司馬懿為輔政大臣。司馬懿從輔政大臣到壓主的權臣的變化是從高平陵事變開始的。

「晉」國號中的「司馬昭之心」

先是曹叡駕崩,八歲的曹芳繼位,司馬懿和曹爽共同輔政。兩人一開始關係還不錯,但是過了幾年,曹爽要抓權,因為軍權掌握在曹爽的手裡,所以司馬懿稱病回家,不問政事。但是曹爽還不太放心,幾經試探,才識平庸的曹爽認定了司馬懿已經是一個死的老人,不足為慮,於是對他放鬆了警惕。等到了公元249年的正月,這個時候就顯示出來了姜還是老的辣,趁著曹爽陪伴皇帝曹芳,按照慣例到洛陽城南的高平陵去祭祀明帝曹叡的機會,已經裝病將近兩年的久卧病榻之上的司馬懿突然抖擻精神,披掛上陣。司馬懿本來在軍中的基礎就很深厚,糾集黨羽,佔領武庫,關閉城門,發動政變。這個時候我們知道,皇帝曹芳和名義上的軍事首領曹爽都在洛陽城外,如果他們逃到許昌去,也許曹爽還另有機會,但是曹爽真的是才識平庸,面對這種情況,一時慌了手腳,相信了司馬懿派來的說客,於是竟然回到了洛陽。《晉書》裡面記載的政變結果是「誅曹爽之際,支黨皆夷及三族,男女無少長,姑姊妹女子之適人者,皆殺之。」從此魏國的軍政大權就落到了司馬家族的手中,這為日後的司馬代魏奠定了基礎。

251年,73歲的司馬懿去世了,長子司馬師繼續掌握大權,比他老子更厲害。司馬師廢曹芳,立曹髦,皇帝在他的手上如同傀儡。255年,司馬師去世,弟弟司馬昭當政,比他哥哥又進了一步。司馬昭不僅飛揚跋扈,凌駕於皇帝之上,而且開始謀劃篡魏自立。當時不滿二十歲的年輕氣盛的小皇帝曹髦忍無可忍之際,對手下人說「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廢辱。」於是在260年的五月七號的夜裡,曹髦鋌而走險,率領著身邊的幾百宮人進宮司馬昭。還沒有出宮,就給司馬昭的手下成濟一矛貫胸,當場斃命。而背負弒君罪名的司馬昭也是大驚失色,司馬昭一方面對著曹髦的屍體放聲大哭,另一方面夷滅成濟三族。成濟臨刑的時候是大罵不止。還在孕育當中的新王朝於是背負了濃重的,不道德的色彩。這是第一幕,出現權臣。

「晉」國號中的「司馬昭之心」

第二幕,製造輿論。為了新王朝的建立以及新王朝的形象,必須洗刷不道德的色彩。於是就依靠各種輿論,包括功業,包括符瑞,包括謙遜。功業是實力,符瑞是天意,謙遜是品德。司馬昭的功業是他又輔立了新的皇帝十五歲的曹奐,是他263那邊的時候發起了滅蜀漢的戰爭,並且把蜀漢真的滅了,這是在走向統一的道路上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三國變成了兩國。司馬昭的符瑞也就是各種各樣的吉祥的徵兆,比如說出現了甘露,那是象徵著天下的太平,又發現了圖像像幾匹馬,而字樣有「大討曹」字樣的石瑞,這代表了司馬代漢詩天意。至於司馬昭的謙遜就更容易表演了,司馬昭推辭做太傅,推辭受九錫,推辭做晉公,雖然最後都無可奈何地接受了,但是推辭畢竟顯示了他謙遜的美德。

第三幕,完善程序。僅僅靠上面的那些輿論還是不夠的,還得追尋上古時代堯舜禪讓的美好歷史,效仿王莽和曹丕的繼承模式,走完實實在在的程序,如此才顯得正兒八經,規規矩矩。主要的程序有封國,九錫,揖讓,禪讓。司馬昭接受九錫之前,竟然揖讓了十三次。但是可惜的是,讓來讓去的結果司馬昭沒有走完最後的一步禪讓,萬事皆備,只欠身體,公元365年八月,五十五歲的司馬昭一命嗚呼。到了年底,司馬昭的長子司馬炎接受了魏帝曹奐的禪讓,建立起新的王朝,國號就叫晉。

「晉」國號中的「司馬昭之心」

《說文解字》裡面對晉字的解釋是「晉,進也,日出萬物進」。再到後來,晉有了前進,上進的引申義,晉陞就是上升的意思。這是司馬昭晉國號表面的意思,因為他的封地在晉這個地方,所以叫晉。我們再來說裡層的隱相,司馬昭逼迫曹魏的傀儡皇帝先後封他為高都後,高都公,晉公,晉王,原來是為了應驗「代漢者當塗高」的預言。「代漢者當塗高」是漢晉之間長期流傳的一條神秘的預言,這條預言我們看「代漢者」意思很清楚,就是取代漢朝的人,麻煩在「當塗高」,這個意思非常模糊,解釋的空間很大,於是就給了各種人以利用的機會。比如說東漢末年,袁紹的弟弟袁術認為「當塗高」是指他,袁術的「術」是路的意思,袁術字公路,袁術的名和字都值得是大路,而當塗也指道路,加上袁術恰巧又從孫堅手裡等到了漢朝的傳國玉璽,所以他自作聰明地認為他要做皇帝了,匆匆稱帝,結果被劉備打的一塌糊塗,心裡一氣,吃東西的時候噎死了。

後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又認為他才是當塗高。因為有一種說法當塗高是一個人,姓當塗名高,身份是丞相。我們知道東漢本來是不設丞相的,曹操是東漢的第一個丞相,這就對上身份了。曹操為了應驗當塗高這個預言,所以他先後做魏公,魏王。魏是什麼意思呢?魏本來是一種建築,古代天子諸侯宮門上巍峨高大的那個闕叫魏,換言之,魏就是立在通途大道上而且很高的建築,魏就是當塗高,後來果然曹丕篡漢建魏。

「晉」國號中的「司馬昭之心」

有趣的是等到已經把黃袍當內衣穿的司馬昭又認為他才是真正的當塗高。我們考量一下司馬昭逼來的封爵,高都和晉,原來都和當塗高有關係。高都本來是個地名,是今天山西省的晉城市,因為地勢很高,所以叫高都。在古文字里,高都就是大路的意思,也就是當塗的意思,而且裡面又一個高。司馬昭由高都公然後做晉公,這個晉就是我們上面所講的前進,上進的意思,司馬昭由高度公道晉公,是由高而更高。這個更高不僅高過魏,而且對應了「代漢者當塗高」的預言。

到了這一步,晉就成了一個恰當無比的美號了,既符合「代漢者當塗高」的預言,也符合司馬氏的籍貫和封地本來在晉地的現實。「代漢者當塗高」不是已經應驗了嗎?曹丕代漢,司馬昭為什麼還要在這條預言上做文章呢?難道司馬昭要代的不是魏而是漢?確實是這樣的。司馬昭以晉為他的公國和王國之號,司馬炎以晉為新王朝的國號,表達的正是晉朝繼承漢朝,不承認漢魏禪讓的一種心態。我們知道司馬氏和曹氏的出身是很不一樣的,河內溫縣的司馬氏是名門望族,身份很高的,祖上就很輝煌。而曹氏,曹操的祖父曹騰是東漢的宦官,在當時熱你的眼光里,宦官往往是邪惡的化身。曹操的父親曹嵩本來姓夏侯做了曹騰的養子之後才改姓曹的。魏武帝曹操一旦被人唾罵,總是少不了「贅閹遺丑」這頂大帽子。所以我們就能理解司馬懿本來很瞧不上曹氏的,不願意接受曹操的徵召,曹操是用生拉硬拽的強制手段起用司馬懿的。在司馬氏的潛意識裡,禪位可以說是不得不做,然而有時貂續尾的一種形式。司馬氏追求的根本還是要做到像龍頭鳳尾一樣的代漢或者承漢。

「晉」國號中的「司馬昭之心」

好像剝筍一樣,到最後我們終於知道了真相。司馬氏晉國號的由來最根本的考慮是為了應驗代表著天意的「代漢者當塗高」的神秘預言,是為了表達鄙視曹魏,尊崇漢朝的一種政治態度,只是這樣隱秘的充滿著陰謀的顯得特別有文化的「司馬昭之心」恐怕就不是曹髦所說的「路人所知」了吧。

關於晉國號,就先講到這裡,歡迎大家交流討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