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周芷晴:一點「微光」,萬丈「紅霞」

周芷晴:一點「微光」,萬丈「紅霞」

這是一個視力殘疾的女孩:4歲患白內障,6歲左眼徹底失明。我們不能夠想像,她看到的世界是怎樣的。

就是這樣一個僅擁有視力0.1的右眼的周芷晴,卻給了我們一個震撼人心的回答:中國人民大學錄取通知書。

從不抱怨,從不妥協

生命給了她黑色的眼睛,她卻用放大鏡、望遠鏡和檯燈尋找光明。考上中國人民大學的捷報傳來,在外人看來,是一份支持一份回報,但沒有人知道周芷晴的成績是怎樣得來的。

書本上的字,她不用放大鏡沒法看清;黑板上的字,她不用望遠鏡根本無法辨識;一節課45分鐘,她就用一隻手舉著望遠鏡,另一隻手不停地寫著字,始終保持著這樣的姿勢,生怕落下一個知識點。

梁啟超說:「患難困苦,是磨鍊人格之最高學校。」是的,周芷晴知道「艱難困苦,玉汝於成」,所以她逼著自己過目不忘,她堅持每一天「埋頭苦幹」。正是殘疾磨練了她的毅力和意志,塑造了她不驕不躁、不張不狂的人格。

面對視力的缺陷,她從沒有抱怨過自己的現狀,而是將它轉化為力量;視力的殘疾沒有打敗她,而是給了她前進的動力,「每個人都有這樣那樣的缺點,我視力不好,但我成績可以比你們好!」憑著這樣的勇氣和毅力,終於得到了一個完美的答覆。

永遠帶著笑

即便情況如此糟糕,周芷晴的臉上卻永遠帶著微笑,採訪中她的笑容滿是單純可愛。人們總說「愛笑的女該運氣不會太差」,而周芷晴的運氣離不開樂觀向上的心

王守仁說:「人須在事上磨練,方能立得住,方能靜亦定,動亦定。」人只有經歷了事情的磨鍊,才能站得穩,才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才能無論處於動和靜,都有一顆平和的心態。

周芷晴就是在事情的磨鍊中塑造了這樣的「定力」。

她說:「視力好的沒幾個,而她自己不過是稍微差一點而已」。她和其他學生一樣坐在教室里學習,和其他孩子一樣大方地走在路上,雖然五步之外看不清東西,她還是會回以一個從容的微笑;她覺得如果眼睛好,雖然不會這樣累,但可能不會比現在好,她覺得「這種缺陷從某種程度上,是會促進我們發展的」。

特殊,卻不特殊化

能有今日的周芷晴,與她母親的教育是分不開的。

「不要把你的孩子特殊化,她就是個正常的人,我們就是抱著這樣的心態去教育她的。」周芷晴的母親周彬彬這樣說。她從未將自己的孩子特殊化,而是把她送到了一所普通學校,讓她從小和其他普通的孩子一起長大。

「明末清初三大儒」的孫奇逢說:「士大夫教誡子弟,是第一要緊事。子弟不成人,富貴適以益其惡;子弟能自立,貧賤益以固其節。」在家庭教育中,培養孩子自立自強才是第一要緊事,如此,貧賤等苦事都是能夠增強孩子氣節和骨氣的。周芷晴的母親認為,即使孩子身體殘疾,但心理不能殘疾,她始終默默支持和鼓勵她,成為她堅強的後盾。

孫奇逢還說:「聖功全在蒙養,從來大儒,都於童稚時定終身之品。」早期教育對孩子一生的人格塑造有著決定性作用,正如周芷晴母親對她從青少年時期的正確教育,從未把她特殊對待,周芷晴才從未把自己看作一個異於常人的孩子。

特殊,卻不特殊化,塑造了一個健康的人格,也給了她向前的動力。

可是在現代社會,我們經常看到的是:有些正常人,擁有健康的身體,卻因為一點小挫折就看輕自己、放棄自己,甚至想要結束自己珍貴的生命。生命的意義和價值何在呢?請記住這句話:「缺陷從某種程度上,會促進發展」,請感謝今日的挫折和痛苦,因為它會轉換為將來沉甸甸的幸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儒學 的精彩文章:

《圍爐夜話》:說平常話,做快活人
一個時代的斯文:「永遠的清華校長」梅貽琦留下了什麼?

TAG:騰訊儒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