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史上鑒真東渡日本,到底帶走了什麼?讓後人詬病

史上鑒真東渡日本,到底帶走了什麼?讓後人詬病

鑒真首先是一個佛學家,更精通中醫、建築、書法、烹飪等。當然,如果鑒真只是把這些相關的知識傳播過去也便不會有所謂後人所說帶走的東西令後人詬病了。

鑒真和尚帶去的中醫、建築等書籍,都是手抄本,但是書法方面,可是把很多歷代大家的真跡書法帶過去了,其中便有東晉王羲之、王獻之父子的大作。

其中王羲之的《喪亂帖》堪稱無價之寶赫然在列。要知道就是在唐朝,書聖王羲之的真跡墨寶也已是價值連城,或者說無價之寶。何況現在。

鑒真東渡,在歷史上很出名,可以算是中國和日本文化交往的重要事件,現在北京的中日友好醫院裡,還有鑒真公園和鑒真的雕像。

但這次交流,其實很少有其他交流,主要是文化傳播和輸出,因為那時候的日本,真沒有什麼先進文化。

鑒真和尚先後六次東渡,最後一次才到了日本,到日本的時候已經雙目失明,但他憑藉自己的智慧和學識得到了日本人的尊重。

同時,鑒真也給日本帶來了大量的書籍、先進的技術、先進的文化,讓日本少走了一千多年的彎路。

並在鑒真的主持下,建造日本唐昭提寺,讓佛教文化在日本生根發芽。

不過,目前有一些人對鑒真東渡有一些偏激的想法,究其原因,這應該是源於中日的四次戰爭。

第一次是劉仁軌指揮唐軍水軍在白江口和日本水軍打了一仗。這一仗,唐軍一萬精銳,全殲日軍四萬軍隊,讓日本徹底臣服。白江口之戰,對日本影響很深遠。

但對於唐朝來說,並不起眼,強悍的唐軍干過六千打二十萬的記錄,所以,朝廷上下只認為這是一場小戰,史書上只是只是一筆帶過,知道這件事就可以,具體細節都懶得寫。

所以,對於唐人而言,不排斥日本遣唐使,也樂意傳播給日本唐朝的先進文化。唐朝的盛,在文化輸出和收納方面,是很厲害的。

第二次是在明朝,這次中國和日本打的並不輕鬆。明朝和日本的這場戰爭,打打停停持續八年,成了萬曆三大戰唯一一個境外戰爭,也是耗費最大的一場戰爭。

而且,在萬曆之前,嘉靖時期,倭寇也為禍東南沿海,讓明王朝很是頭疼,雖然最終明朝取得了全面勝利,但從此日本人已經給中國人心中留下很壞印象。

第三次是甲午戰爭。這次戰爭中國慘敗,北洋海軍全軍覆沒,清王朝積攢的家底全部打光。而日本終於露出獠牙,開始侵略中國。

第四次中國抗戰,中國付出了三千五百萬人死亡的代價,才獲得了慘勝。中日仇恨達到了極點。這梁子結下了之後,中國和日本長期處於敵視狀態,這種狀態直到現在也存在。

主流一直宣揚日本的民眾大部分是善良的,但事實上,恰恰相反。很多日本人都是右翼勢力的支持者。極少有日本人喜歡中國人。雙方的矛盾由來已久。直到現在,都是誰都看誰不順眼的存在。

因此,一些偏激的人們,就開始認為如果沒有唐朝把先進文明傳給日本,就不會有現在的局面。這些只是很偏激的說法,不要說唐朝時期,中日一直保持良好關係,文化傳播非常正常,就算是近代,雖然中日關係持續緊張,但兩國文化交流,依然頻繁,而且到了近代,日本可以算作中國的半個老師。

清政府出洋留學生,主要留學的地方就是日本,孫中山,魯迅,無論是文學思想家,革命家,很多近代名人,都曾經在日本留學過。

可以說,日本為中國近代看世界,打開了一扇窗戶。非常著名的同盟會,也是在日本成立的,預示清王朝的滅亡。

而到了當代,文化傳播交流一直沒有中斷過,包括二維碼,最早也是由日本人發明的。而在中國社會上,隨便一個小賣部,甚至是小吃攤,都有二維碼,這也是一種文化交流的產物,創造了一個嶄新的時代。

我們不能責備像鑒真一類的文明傳播者。因為只有懂得學習,一個民族才能強大,只有學會包容,一個民族才會強盛。而一個民族文化上的自信,不是抵制外來事物,也不是恐懼新鮮事物,而是有自信能讓一切新鮮事物,外來事物,成為我們自己的文化。

在古代中國,這種自信,從來沒有缺失過,在現代的中國,我們要把它們撿起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地史話 的精彩文章:

10塊饅頭形狀石鼓,為何被評為中國九大鎮國之寶首位?
三國最全改名,諸葛亮本該叫「葛亮」,簡雍不姓簡,賀齊不姓賀

TAG:天地史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