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凍死不攀緣,餓死不化緣,窮死不求緣萬佛城金剛菩提海

凍死不攀緣,餓死不化緣,窮死不求緣萬佛城金剛菩提海

三大宗旨

比丘尼恆齋法師 2014年10月3日

講於萬佛聖城大殿

摘自《萬佛城金剛菩提海》

月刊 第536期

諸佛菩薩、上人、各位法師、各位善知識:阿彌陀佛。今天輪到恆齋來和大家結法緣,我就複習我們的「三大宗旨」。上人說:

「凍死不攀緣,這是我一生的寫照,我在東北時,冬天、夏天都穿三層布。底下是一層,上面一層是補了丁的,一塊一塊地挨著補上去。當時我冷嗎?冷!那為什麼要這樣堅持下去?因為我要『凍死不攀緣』嘛!」

關於「攀緣」,上人一直在日常生活中對我們施以教訓。記得剛出家時,老師告訴我早期有一位在錄音室工作的法師,各位知道萬佛聖城用的東西都是舊的,不會是很好的。這位法師大概用得很不方便,有一天剛好有位居士好心來問:「法師你需要什麼,我可以供養的。」於是她就很高興地說,需要一個錄音機,居士真的就買了。買來了,那天剛好碰見上人,居士就給上人看這個錄音機。上人問:「做什麼用?」居士回答:「某某法師需要。」各位應該知道結果了,就是:「好了,你不必在錄音室工作了。」就是這麼一回事。

還有一次,當時我在金山寺,那時候電腦還不是這麼發達,我有個師兄是做排版的,晚上九點多、快十點了,工作快完成之際,突然「啵──」電腦當機,排的都不見了,全部得重頭再做。

從這些生活點滴,我們學到什麼?上人用「事」來煉我們的心──不攀緣。我們現在所處的就是一個緣境里。緣,有它的起落;在「緣」的起落中,能夠學到什麼?就是藉這個不方便,學到忍耐;借著這個忍耐,調柔我們的心。這就是上人給我們的一種教育。

現在來看怎樣是「餓死不化緣」。上人曾經描述他住在香港觀音洞的情形,他說:

「住在香港芙蓉山觀音洞時,有兩個星期都沒有糧食,我就在洞里打坐,等著餓死。當時山下有一位居士名叫劉寬勝,綽號『本地法師』,韋陀菩薩一連三次給她託夢說:『在觀音洞里有一位安慈法師,你應該去供養他。』於是這位居士,第二天就背了三十多斤米,又帶了七十餘元,來到洞里供養我。

在這事情發生之前三、四個月,她的腿被狗咬了,中西醫生醫治數月也治不好,束手無策;韋陀菩薩好管閑事,就對她說:『你去供養觀音洞的法師,腿就會好了。』她相信了,然後就送來米和錢。當時我在洞里準備等死,從來沒有對人說:『你可憐可憐我,我已經很多天沒東西吃了!』」

這是餓死不化緣。

上人常常鼓勵我們,要成為人天師表,我們就要努力。所以這個「化緣」,應該是化眾生的緣,就是所謂的教化魔軍。什麼是「魔軍」?煩惱就是魔軍,分有十種。在《雜寶藏經》中,佛說偈語魔言,「欲是汝初軍;憂愁軍第二;饑渴第三軍;渴愛為第四;第五睡眠軍;怖畏為第六;疑為第七軍;含毒為第八;第九利養軍,著虛妄名聞;第十軍自高,輕慢於他人。汝軍等如是,一切世間人,及諸一切天,無能破之者。」所以我們要化我們的煩惱為菩提,然後化我們自性里的眾生。

再來就是「窮死不求緣」。上人說:

「我初到廣東南華寺親近虛老的時候,身上不名一文,連寄信的錢都沒有。但我從未向居士化緣。所以我這三大宗旨,都是有來歷的,不是憑空而說的。」

現在稍為談一下,什麼叫作「緣」呢?「緣」就是事物的相涉關係。緣的現象,就是所謂的「緣起」;緣所生起的現象,就是所謂的「緣生」。所以相遇的緣,我們就認為是有往昔的業力,今世各種條件現前而生起的一種現象,這叫「緣」。

基本上,在緣法里,所有的緣法都有外在的緣,就是我們處的環境,所謂的「依報」,以及內在的緣,就是我們內心的思維。既然處於緣法里,我們能做到什麼?就是要在這個緣法中,對境不起貪愛,讓自己的心不被外緣所動,這樣就能夠隨緣消舊業;如果任何事情都能以慈悲心來對待,就不會造新殃了。所以上人常常告誡我們,「隨緣消舊業,莫更造新殃。」

這裡有一個關於沓婆摩羅子的故事。沓婆摩羅子,是世尊當時的一位弟子,是波波國的太子。他七歲出家,剃髮落地,即成羅漢。他在過去世曾供養辟支佛,故常生在富貴家。在迦葉佛的時候,亦為僧分卧具,發弘誓願;於世尊處證阿羅漢果,並作分卧具人。他二十歲受具足戒,念生無常,常為福田,是為牢固之法,即作「分僧卧具」及差次受請飯食。這是沓婆摩羅子的故事。

所謂的「分僧卧具」,就好像現在的知客師,凡有客僧到來,他就要負責帶領。沓婆摩羅子在帶領客僧的時候,當時也沒有電,客僧如果初更來,他就用一個手指放光照路,帶他們去房間安單;如果二更來,他就用兩個手指放光照。所以大家很喜歡他。

有一次,一位叫慈地的比丘來,剛好房間都滿了,剩下最後一間,沓婆摩羅子只好把最後一間給他。可是慈地比丘很不滿意,覺得沓婆摩羅子不喜歡他,才給他最差的房間,於是記恨在心。

隔天慈地比丘要接受居士的應供,沓婆摩羅子就安排他去一位居士家。那位居士本來常常辦很好的飲食供養比丘,可是那天聽說是慈地比丘要來,他就不辦那麼好的,就叫下人隨便做一做,他甚至都不招呼。結果慈地比丘去了,受到這樣的招待,他更氣了,心想:「我一定要這個沓婆摩羅子比丘名譽掃地。」

有一天,慈地比丘的妹妹來看他。他的妹妹是一位比丘尼,看到哥哥不高興,就問他為什麼不高興。於是慈地比丘把事情告訴她,她就想了一個辦法來對付沓婆摩羅子。之後這個妹妹就說假話,說沓婆摩羅子跟她有了關係,她哥哥也出來作證。佛陀雖然是一切智者,但是他要沓婆摩羅子自己出來講。佛陀說:「你自己講吧,你做了什麼?」沓婆摩羅子說:「我沒有!我從生以來,未曾憶夢中行不凈,況於覺悟而行不凈?」當然世尊很明白,所以就叫其他比丘去質問慈地比丘。最後問出來,因為心懷怨恨,所以他要故意來毀謗沓婆摩羅子。

佛陀對大眾說,沓婆摩羅子因為在過去世幫助他媽媽毀謗他的小媽媽,所以他的小媽媽們就發了惡誓,就算沓婆摩羅子證阿羅漢果,她們都要毀謗他。這個比丘尼,就是前世他爸爸的其中一個太太(他的小媽媽),而慈地比丘就是這個太太的哥哥,他們發誓生生世世都來毀謗這個沓婆摩羅子。

因此面對這些緣法,上人給我們一句話,就是「真認自己錯」,事實上都是我們自己造的,不要怪別人,就看在這日用當中我們懂不懂。在這些緣法裡面,能夠把握我們的真心,那才是我們修行的一個目標。今天我就講到這裡,祝大家早日成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宣化上人專弘平台 的精彩文章:

48.六祖大師所說的「戒定慧」法和神秀大師說的有什麼不同?六祖壇經淺釋
念這種「供養咒」,這是五邪命

TAG:宣化上人專弘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