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50年代的沙頭角 戴涼帽的客家阿婆 邊境上的英籍香港警察

50年代的沙頭角 戴涼帽的客家阿婆 邊境上的英籍香港警察

一位阿婆帶著一個小男孩,趕著一群鴨子從街頭走過。這樣的場景,不少人應該都很熟悉。這不是別的地方,這裡是沙頭角。路邊還可以看到兩幅標語,分別寫著「堅決擁護世界和平」、「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

位於深圳和香港邊境線上的沙頭角,以「日出沙頭,月懸海角」而得名。1898年,英國政府與清政府在北京簽訂了《展拓香港界址專條》,英國人強租新界,沙頭角被一分為二,一邊是中國大陸,一邊就是香港。香港那邊巡邏的,就是那英籍香港警察。

界碑就立在沙頭角的正中間,將這裡分為了兩個世界。沙頭角的那條老街,也由此被稱為中英街。一位客家阿婆戴著涼帽,打著赤腳從邊境線上走過。

邊境線上,立著嚴禁走私的公告。看來不管什麼時候,走私都是邊境線上少不了的。

這些幾十年前的老照片,由美國著名記者Harrison Forman(哈里森·福爾曼)所拍攝。後來的沙頭角,早已經不是當年的這個模樣。改革開放後,深圳成立了特區,而沙頭角上的中英街,因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被稱為特區中的特區。內地人去了深圳,都想去沙頭角中英街去看看,中英街一度比上海南京路還熱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那些看得見的歷史 的精彩文章:

精收細打 顆粒歸倉 人民公社時代的豐收場面
1979年的海南五指山 身穿傳統服飾的黎族同胞

TAG:那些看得見的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