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最會說話」的商人,深謀遠慮,賺盡千金,一生充滿傳奇

古代「最會說話」的商人,深謀遠慮,賺盡千金,一生充滿傳奇

發財致富想必是每一個人一生追尋的目標,不過人各有命,想要發財,靠的是自己的能力。通常情況下,要想成功, 就要付出比常人百倍的努力,無論是古代還是現如今,都是如此。古代的時候,都是寒窗苦讀才有機會出人頭地。

現如今同樣如此,能夠付出努力,肯定是會得到回報的。要說發財致富,古代的范蠡已經給我們做了示範。對於現代人來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假如為了錢財不擇手段,那麼必定要受到懲罰。

古代的人們同樣重視發財,要說古代的商人代表,肯定是春秋時期的范蠡了。對於一些商人來說,范蠡的名字肯定不陌生。現如今大部分人祭拜的財神,就是范蠡。早在春秋時期,范蠡就是富甲一方的商人了,不過對於他來說,錢財看的非常輕。

最初的范蠡是沒有出山的,他先是輔佐了越王勾踐,同時他的一生只輔佐了這一位國君。對於後人來說,越王勾踐肯定是不陌生的,大家在學生階段,就學習過卧薪嘗膽的故事。越王勾踐剛剛繼位時,屬於盛氣凌人的狀態。

這時候的勾踐打了勝仗,根本不將謀士的建議放在眼裡。到了吳王夫差的時候,吳國經過了大力的發展,對越國進行了全面攻擊,結果越國滅亡,可是在文種和范蠡的輔佐下,只是將勾踐和妻子放到了吳國做人質。

好歹沒有將勾踐殺死,否則就沒有勾踐復國的事情了。在吳國的時候,除了勾踐夫婦之外,還有文種陪同。這時候的范蠡仍然屬於謀士,本來想要前去的范蠡,被勾踐留了下來。《國語·越語下》:王曰:「 蠡為我守於國。」

勾踐說出這句話,意思就是讓范蠡照顧好已經名存實亡的越國。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夠讓越國得以繼續輝煌。同時也能看出勾踐對范蠡的信任,勾踐前往吳國做人質,在這樣的情況下勾踐讓范蠡主掌越國,足以看出范蠡的為人是非常好的。

可是對於這樣的信任,范蠡沒有接受。范蠡對勾踐說道:「四封之內,百姓之事, 蠡不如種也。四封之外,敵國之制,立斷之事,種亦不如蠡也。」這樣的話貶低了自己,巧妙的抬高了文種,同時表達了自己擅於決斷,而且熟悉敵國內部的情況,有我范蠡跟著去,自然能省下很多麻煩。范蠡的一句話,就讓文種堅守越國,自己追隨勾踐到了吳國。

後來的事情就盡人皆知了,當時的范蠡給勾踐出謀劃策,甚至是讓勾踐嘗了糞,這樣的情況下吳王夫差對勾踐非常信任,勾踐的表現甚至是讓夫差非常感動。當時的伍子胥是出面制止了,結果沒有成功。最終勾踐返回了越國。

本來成為功臣的范蠡,選擇了離開勾踐。這時候的范蠡對勾踐進行了勸阻。《史記·卷四十一·越王勾踐世家·第十一》記載:「范蠡遂去,自齊遺大夫種書曰:「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子何不去?」范蠡的名言就出現在了這裡。由此用來形容王朝的開國功臣要懂得全身而退。

范蠡的深謀遠慮就體現在這裡,勾踐復國之後,對文種產生了不信任,於是賜文種自殺。這時候的范蠡已經選擇了經商。范蠡最為厲害的表現就是在經商方面。《史記·貨殖列傳》記載了范蠡對經商非常有天賦,懂得什麼時候囤貨,什麼時候賣出。

更為讓人敬佩的是,范蠡對金錢並不看重,他的一生中,三次散盡千金財富。《史記·貨殖列傳》記載為「乃治產積居,與時逐而不責於人。故善治生者,能擇人而任時。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通過這樣的記載來看,范蠡的為人更值得後人學習。

無論是經商還是生活,人們都要懂得深謀遠慮,不要為了眼前的蠅頭小利,放棄了之後的種種利益。過分糾結眼前的利益,而不把目光放長遠,就會在某些關鍵時刻,將自己置於困境。現如今看來,范蠡當時明哲保身,為之後的經商做了鋪墊。假如范蠡繼續追隨勾踐,恐怕結局與文種相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談古論今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亡國之君的崇禎為何深得後人同情?看看他在位期間做了什麼
曹丕能夠稱帝,第一個感謝的不是司馬懿,應該是賈詡

TAG:談古論今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