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中美「脫鉤」論與「薩繆爾森陷阱」

中美「脫鉤」論與「薩繆爾森陷阱」

近一段時間以來,美國關於中美「脫鉤」的聲音越來越大。實際上,自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中美「脫鉤」這個話題就逐漸熱起來。

中美「脫鉤」的前提必然是中美之間的關係越來越緊密,「脫鉤」意味著人為限制雙方關係,使之不那麼緊密。在經濟、政治、軍事等各層面,中美之間最緊密的莫過於經濟層面的關係,也即經貿關係。

從中國入世之後至國際金融危機發生之前,中美經貿關係經歷了六年的蜜月期。在此期間,中美經貿關係迅速發展,其中貨物貿易的迅速發展尤為典型。2001~2007年,中美之間的貨物貿易增長2.75倍。伴隨著國際金融危機的發生,中美「脫鉤」的聲音開始出現。但金融危機期間中美「脫鉤」主要是指觀察到的一種客觀現象,即中美宏觀經濟之間的相關性在降低,而且「脫鉤」的聲音並不那麼強烈。

2017年特朗普就任總統以後,中美「脫鉤」的聲音越來越大,主要是因為美國試圖單方面人為地讓中美「脫鉤」。「脫鉤」的領域包括貿易、投資、科技等。從產業和企業的角度來講,「脫鉤」意味著將中國排斥在美國主導或參與的全球價值鏈體系之外。

圖為停放在東疆保稅港區碼頭準備出口的整車

中美「脫鉤」論在美國有一定的市場。「脫鉤」常用的英文表達有兩個:decoupling、disengagement。其中,disengagement表明,「脫鉤」反映了美國整體對華政策的調整。20世紀70年代中美關係改善和中美建交以來,美國對華政策的基礎是與中國保持接觸(engagement)。但是現在美國國內各界不少人士認為,美國對華接觸政策是失敗的,沒有起到預期的讓中國向美國期待的方向走的作用。因此,美國應該改變對華政策,讓中美經濟「脫鉤」。

2018年9月,布魯金斯學會約翰·桑頓中國中心的首任主任貝德(Jeffrey A. Bader)撰文指出,中美「脫鉤」論在美國已經非常具有影響力,存在於政界、學界、媒體界及社會各界。貝德在美國國務院、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以及美國貿易代表處擁有超過30年的工作經驗,其觀察應該具有很強的信服力。

中美「脫鉤」:目的還是手段?

在理解「脫鉤」之前,先要理解另一個重要概念——「薩繆爾森陷阱」。當前,中美已落入「薩繆爾森陷阱」。實際上,中美「脫鉤」最重要的背景是中國正在趕超美國,不僅中國的經濟總量將要超越美國,而且中國的創新能力也「威脅」到美國在全球的技術領導者地位。美國部分人士認為,這將使得美國的利益受損。

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薩繆爾森2004年發表在《經濟展望》的論文對此有學理性的分析。眾所周知,國際貿易理論認為,開放比封閉好,原因是在開放條件下,各國都能發揮各自比較優勢,從而獲得福利改進。而薩繆爾森探討的是,在開放條件下,如果各國取得技術進步從而比較優勢發生了變化會帶來何種影響。其結論認為,如果中國在自身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上取得技術進步,則有利於美國;如果中國在美國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上取得技術進步,則美國受損。很顯然,這意味著如果中國在趕超美國的過程中,在美國擅長的高端產業獲得技術優勢,則有損於美國的福利。而且趕超者的經濟規模越大,美國的損失越大。

圖為保羅·薩繆爾森

不妨將薩繆爾森的這一觀點稱之為「薩繆爾森陷阱」。如果說「修昔底德陷阱」還是一個具有爭議性的概念,而「薩繆爾森陷阱」則在不改變薩繆爾森的假設條件下無法駁倒。隨著中國在5G、人工智慧等領域確立技術優勢,中美之間已然落入「薩繆爾森陷阱」。

為了擺脫「薩繆爾森陷阱」,美國試圖通過採取中美「脫鉤」的方式。對於美國而言,走出「薩繆爾森陷阱」的方法有如下四種:

第一,在既然開放條件下,中國的技術趕超對美國不利,那麼美國應該通過採取貿易保護政策,如加征關稅、投資限制等來維護自身利益。第二,通過技術打壓、科技「脫鉤」等手段限制中國的技術發展,不讓中國在高端產業獲得技術優勢。第三,讓中國按照美國的要價做出結構性改革,在制度和生產方式上做出改進。薩繆爾森假設的條件是中美兩國的制度和生產方式相同,但是在現實中,美國認為中國現有的制度和生產方式(如美國認為中國市場「扭曲」,對中國產業政策、企業補貼等存在異議)是中國經濟持續增長、技術趕超的基礎,從而希望通過讓中國做出結構性改革來讓中國喪失經濟增長、技術趕超的制度優勢。第四,美國讓自身的技術進步速度快於中國。在不打壓中國技術趕超步伐的前提下,美國技術進步速度快於中國,則依然能獲得福利改進。

很顯然,前兩種方法就是「脫鉤」,這是美國最容易單方面採取的措施。相比而言,第三種方法是中美目前正在進行的雙邊磋商的內容,需要雙方的共同努力。第四種方法則受制於美國現有的條件和技術進步本身的客觀規律。當然,上述四種方法並不排斥,美國可以同時使用。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中美「脫鉤」只是美國試圖走出「薩繆爾森陷阱」的手段,並非其目的。從美國的角度來看,當下最重要的是做好兩件事:一是延緩中國經濟趕超的步伐,二是限制中國技術追趕的腳步。中美「脫鉤」作為達到目的最簡單直接的方法,自然會受到美國各界的青睞。

中美「脫鉤」:影響幾何?

美國如今確實採取了「脫鉤」的策略,一個重要的問題是,這個策略是否會奏效?答案取決於「脫鉤」的領域和「脫鉤」實施的時間長度。

如果將經濟「脫鉤」分為貿易、投資和科技三個領域的話,投資和科技相對容易「脫鉤」,貿易則不容易「脫鉤」。中美雙邊貨物貿易額分別占各自貿易總額的比重超過14%,即便加征關稅對雙邊貿易產生負面影響,隨著「脫鉤」時間的增長,中美雙邊貿易額占各自貿易總額的比重下降,但是還是會佔有相當的分量。儘管會受到影響,但脫不了鉤。

投資和科技受到的影響則較大。美國的投資限制已經讓中國對美投資受到嚴重影響。榮鼎諮詢公司發布的報告顯示,2017年和2018年中國對美直接投資下降幅度分別高達36.45%和83.45%。如果美國的「脫鉤」政策持續時間很長,中國企業會將對美投資轉移到其他國家或者投資在國內。科技「脫鉤」也是如此。如果美國政府堅持對向中國企業出口高科技產品的美國企業實施出口管制,而且限制中美兩國科技領域的人才交流、研發合作,則科技「脫鉤」的效果會立竿見影。

如果美國堅持「脫鉤」政策,對於中國而言,會有暫時的負面影響。中國企業需要尋找新的出口目的地、投資目的地和科技合作夥伴。這些都需要成本。在這一過程中,中國對外貿易、對外投資、技術發展、產品生產等都會受到影響。但長期而言,中國藉此能夠成功開拓新的合作夥伴,也會更加自力更生,培育更為完整的供應鏈和產業鏈。

對於美國而言,消費者因為無法享受到「中國製造」也會承受相應的損失,企業出口也會由於失去中國這一巨大市場受到一定的損失,科技界也會喪失一定的和中國合作的機遇。對於其他國家而言,則是機遇與挑戰並存。機遇在於,中美各自會將合作機會轉移到其他國家。對於整個世界經濟而言,中美「脫鉤」顯然不是好事情,不利於全球價值鏈的發展,無法使得資源在全球範圍內獲得最優配置。

中美「脫鉤」:前景如何?

雖然美國不會輕易放棄「脫鉤」政策,但該政策的實施和延續依賴於其他變數。首先,中美之間如果能夠達成雙邊協定,有利於美國放鬆對「脫鉤」政策的應用。其次,如果美國國內反對「脫鉤」的聲音佔據主流,美國的「脫鉤」政策將會放鬆。再有,如果美國在未來某個時間點獲得重大的技術突破,從而重新引領整個世界的科技浪潮,也會放棄對「脫鉤」政策的應用,並增強中美經貿關係。

從更長遠的視角來看,如果中國在未來15年能夠在經濟總量上趕超美國,而隨著時間的增長美國能更加坦然看待中國的崛起,則美國也會因為「脫鉤」政策的失效而放棄「脫鉤」的想法。

對於中國而言,中國一方面要儘力避免中美「脫鉤」,更加緊密和穩定的中美經貿關係符合雙方乃至世界經濟的利益。中美經貿磋商如果達成協定,將有助於緩釋美國的「脫鉤」政策。另一方面中國也要做好「脫鉤」的準備,維持自身經濟的可持續增長。中國應加快出口和投資多元化的步伐,培育自主創新能力,在關鍵產品的生產和技術上不受制於人。

當然,最重要的是,中國應將維持一定的經濟增速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因為只有當中國成功地在經濟總量上趕超美國,才不用擔心美國的「脫鉤」政策。美國也才會因此坦然接受中國的崛起,並放棄「脫鉤」政策。

轉自丨世界知識

作者丨蘇慶義

研究所簡介

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IITE)成立於1985年11月,是隸屬於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非營利性研究機構,主要職能是研究我國經濟、科技社會發展中的重大政策性、戰略性、前瞻性問題,跟蹤和分析世界科技、經濟發展態勢,為中央和有關部委提供決策諮詢服務。「全球技術地圖」為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官方微信賬號,致力於向公眾傳遞前沿技術資訊和科技創新洞見。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小南庄20號樓A座

電話:010-82635522

微信:iite_er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技術地圖 的精彩文章:

WIPO發布2019年全球創新指數,中國位列14再創新高
美國國防部發布2018財年度《工業能力》報告

TAG:全球技術地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