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妙一法師:如何增長財富?

妙一法師:如何增長財富?

2019年7月27日,廣州光孝寺夏安居講座(第十講)由妙一法師講解現代學佛二十則,法師從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入手,結合經典教導大眾應如何運用佛法,如何處理修學和生活中的常見問題。大眾聞說,歡喜信受。

迎請主講法師

拈香禮佛

講座現場

現代學佛二十則

妙一法師

做人以真誠為底色。學習以有疑為興趣。

工作以喜歡為安住。財富以布施為投資。

身體以少欲為營養。疾病以老死為良方。

快樂以分享為增值。煩惱以反觀為對治。

信仰以無欺為純正。發心以平等為廣大。

因果以承當為明白。發願以切要為不迷。

修行以明心為要務。下手以念佛為穩當。

持名以無雜為至誠。念佛以成佛為奇特。

往生以不疑為把握。感應以開慧為究竟。

護法以不謾為有功。培福以持戒為第一。

做人以真誠為底色

第一條:做人以真誠為底色。有人就會問了,法師,你才三十多歲,還沒到四十,現在來談「真誠」,合適嗎?我是覺得每段人生經歷都有自己的立場和固執,經歷之後肯定有感受,只要你的感受是真實的,就可以拿來和別人交流。也許你三十歲的時候可以發現自己比二十歲時對某些事物的看法要提升很多。

我曾經跟人講,小時候你可能會因為一個小玩意或一頓好吃的跟兄弟姐妹吵架、打架,當你三十歲的時候,你還會因為這些事情打架、吵架嗎?他說不會了。因為小時候,眼睛裡只有那些,大了,就能理解了,反而有時候覺得也挺可愛的。所以,你在小的時候跟父母抱怨姐姐搶了你的玩具和食物,你沒有覺得是錯誤的,但現在反而覺得很可愛,也不會再去抱怨、辯解跟父母告狀的人,這就是你提高了自己的認識了。所以,三十歲有三十歲的故事,相信等我到四十歲時,也有可以跟大家分享的內容。

我認為做人,每個人都要有自己的底色。大體上,人可以分為好人和壞人這兩種,但實際上好與壞沒有那麼嚴格的標準。比如,孝子偷盜,殺賊保國。兒子非常孝順,但是沒有錢,為了父母,所以只能去偷,有孝的心意,但是行為是錯的;殺敵人保衛國家,這從佛教來講,是殺生,是犯戒的,但是為了保國,所以在抗日戰爭的時候,也有許多僧人加入抗日隊伍。還有一些人沒有其他行業去賺錢養活自己,只能殺生。這些問題中的人,他們算不算好人?其實,對於成年人來說,沒有好人和壞人的絕對區分,只有在什麼樣的前提下做出什麼樣的事。

有人曾問孔子,明明知道這件事不能做,還是要去做,是為什麼呢?孔子說,知其不可為而為之,明知道不能做,但還是要去做,是因為我內心有自己的堅持,有信仰在裡面。這才是一個有智慧的人,他不會說這個不能做,那個不能做,這也像佛法,在不同的前提下你所考慮的結果也是要發生變化的。

我並不是特別會打交道的人,也不是特別會搞關係的人,我認為我能還有一點點被人家拿去說的,就是因為真誠心。說過的話不會讓別人反過頭來說你在騙他,做得也不會讓別人感覺到小氣或勢利,這三十多年過來,確實覺得真誠是很重要的。人有沒有才不要緊,有才的人很多,但你能不能成為可以讓別人接觸你的人,才是關鍵。

做人要真誠是主色,配色是不炫耀、不抱怨,這是人非常珍貴的品質。不炫耀自己多有錢、多能耐。俗世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佛教當中也講「一地不知二地事」,初果聖人不知道二果聖人的境界,所以,不要去炫耀。很多人,自己布施了一點,精進了一點,逢人就說自己多厲害,還有的人經常說別人會下地獄,他比閻王還厲害?作為修行人,當你很富足時,不需要別人去認可你,當你很強大時,別人來打擊你,也不會感覺到什麼。

第二點,不抱怨,這是需要心量的。社會心理學家菲斯汀格曾有一個論斷:生活中的10%是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而另外的90%則是由你對所發生的事情如何反應所決定。意思是說,你處理這百分之十事情的態度和方式才構成你整個生活的十分之九,就是生活的大部分是由這十分之九組成的。換言之,生活中有10%的事情是我們無法掌控的,而另外的90%卻是我們能掌控的。

他舉了一個例子,卡斯丁早上起床後洗漱時,隨手將自己高檔手錶放在洗漱台邊,妻子怕被水淋濕了,就隨手拿過去放在餐桌上。兒子起床後到餐桌上拿麵包時,不小心將手錶碰到地上摔壞了。卡斯丁疼愛手錶,就照兒子的屁股揍了一頓。然後黑著臉罵了妻子一通。妻子不服氣,說是怕水把手錶打濕。卡斯丁說他的手錶是防水的。於是二人猛烈地鬥嘴起來。一氣之下卡斯丁早餐也沒有吃,直接開車去了公司,快到公司時突然記起忘了拿公文包,又立刻轉回家。可是家中沒人,妻子上班去了,兒子上學去了,卡斯丁鑰匙留在公文包里,他進不了門,只好打電話向妻子要鑰匙。妻子慌慌張張地往家趕時,撞翻了路邊水果攤,攤主拉住她不讓她走,要她賠償,她不得不賠了一筆錢才擺脫。待拿到公文包後,卡斯丁已遲到了15分鐘,挨了上司一頓嚴厲批評,卡斯丁的心情壞到了極點。下班前又因一件小事,跟同事吵了一架。妻子也因早退被扣除當月全勤獎,兒子這天參加棒球賽,原本奪冠有望,卻因心情不好發揮不佳,第一局就被淘汰了。

在這個事例中,手錶摔壞是其中的10%,後面一系列事情就是另外的90%。都是由於當事人沒有很好地掌控那90%,才導致了這一天成為「鬧心的一天」。試想,卡斯丁在那10%產生後,假如換一種反應。比如,他撫慰兒子:「不要緊,兒子,手錶摔壞了沒事,我拿去修修就好了。」這樣兒子高興,妻子也高興,他本身心情也好,那麼隨後的一切就不會發生了。所以,當事情發生之後,不是要去死死地追究原因,抱怨對方的過錯,而是要馬上去解決問題。

學習以有疑為興趣

學生沒有疑惑,就證明他的知識是不能進步的,如果要學數學,還有公式給你套一套。但如果要學社會學科,尤其是哲學、文學,如果沒有問題,你的哲學是沒辦法進步的。

為什麼要提這個命題?其前提是什麼?若命題無誤,到今天還能發生作用是為什麼?我們如何發掘裡面的東西。換句話說,《六祖壇經》是一千三百年前的經典,到今天依然能讓我們依止修學,獲得法益,你能否應用起來?經中講的無相、無念、無住,今天我們怎麼去理解,怎麼來應用?這才是關鍵。像《金剛經》我們也天天在念,你有進步了嗎?哪怕十天懂一句話,或者明白一個小問題也好。比如為什麼在這部大乘經典中,要在開頭記述一件特別普通的事情:【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佛陀已經是福慧兩足尊的聖者了,人天師範,他吃飯還要自己去乞食。你想想,講大乘法門的經典,前面為什麼要講這件事情?

所以要有疑問,沒有疑問,學佛不會進步的。世間大儒也說了:學貴知疑,大疑則大進;小疑則小進。疑而能問,已得知識之半。你家孩子如果學習不好,就因為他沒有疑問。有的小孩子特別喜歡問,好像十萬個為什麼,而且你還回答不了其一其二,特別痛苦。那麼你大了之後,要學會自己找問題,一個符合你自己的問題。

佛法最核心的問題就是要得法眼凈,二乘聖人的法眼凈在初果證得,大乘是在初地得法眼凈。法眼凈是對於法不迷惑,對於法能如實了知,對能所相對的二元對立的認識徹底打破。

有人問龍牙居遁禪師,佛法究竟要告訴我們什麼?禪師說「如賊入空室」,這就是佛法要告訴我們的東西。為什麼?二元已經消泯了,你有心想要偷什麼的,結果裡面空空如也,什麼也沒有,這才死盡偷心。但是我們總幻想著得到什麼東西。

所以學佛要有疑,學習也要有疑,你要負責的是如何啟發孩子對他所學東西的疑問。解決問題可能你不是專業的,但是你可以給他引導,給他希望。我們學佛的希望是要得到法眼凈,在得到法眼凈之前,就是一個個問題,能打動我們的問題,讓我們持之以恆追問下去的問題。如果有一個問題,能夠適合每一個人,那就是生死問題。

財富以布施為投資

講到財富,大家都喜歡,誰不想有錢呢?有錢可以做很多自己想做的事情,是吧?財富怎麼才能賺的更多,怎麼才能保值呢?社會上大家有很多辦法,比如存入銀行、買保險、基金、證券、期貨,還有一些綜合理財機構等等,但是這種種方法都是有風險的。比如p2p理財,去年就倒了一大片,北京、上海、杭州都「哀鴻遍野」,很多投資人都很痛苦。世間的投資,都是以利換利,都想著去賺,誰來賠?學佛人要知道佛教的價值觀念,如何來看待財富,學佛人應該以布施來作增值的投資方法。所以我大部分錢都借給別人用了,他需要用,就先給他用了。當然,你們不用學我把錢都借出去,你還要養家,跟出家人是不一樣的。

所以學佛人要明白因果,以布施為因,必將得到相應的利益。可能回報不在今天,或者今年,乃至今生,那就要看你怎麼看待問題了。布施是絕對真實不虛的事情,這種真實不虛,如何指導我們的生活呢?學佛人要有一種意識,如果你的投資失敗了,就當是布施啦!這樣能寬慰自己,心態先不要崩潰,再去更改你的投資策略。所以佛法鼓勵大家多去布施,那樣能讓你的財富保值、增值。

布施錢財,一定要是合理所得那部分。《善生經》中說,要把錢分成四份用,一份用作布施供養,一份存留應急,一份日常開支,一份用於事業經營。所以佛教徒,如果你借錢給別人,別人還沒有還給你,不要著急,你就當是布施給他用,早晚會回來的。

精彩開示

若有受益,隨喜點贊分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廣州光孝寺 的精彩文章:

想學習藥師法門嗎?明天來光孝寺聽經聞法吧
消暑養生的簡單方法:自製酸梅湯

TAG:廣州光孝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