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詔安剪瓷雕中隱藏的非凡過往

詔安剪瓷雕中隱藏的非凡過往

在福建省詔安地區有一門獨特的建築藝術——剪瓷雕。「厝頂有戲出」是一句在當地流傳很廣的話,意思是說:屋頂上上演著一出出熱鬧非凡的戲曲故事。走在詔安的大街小巷,凡是廟宇或祠堂等處,都能看到屋頂上英姿挺拔的人像,它們或持劍或握刀,神采飛揚。

中國的古建築大都是由一條正脊和四條垂脊組成,統稱五脊,在五脊之上安放六種人造的獸,合稱「五脊六獸」。

然而,詔安地區的屋脊裝飾卻為什麼一反常態,將各種神話故事、戲劇人物搬上了屋頂呢,這當中隱藏著怎樣的信息,和當地的自然人文環境之間,又有著怎樣的聯繫呢?

《地理·中國》考察隊為此來到了詔安縣展開科考。通過當地人介紹考察隊找到了剪瓷雕製作傳承人沈振澤師傅。據說,剪瓷雕最初是用破損的瓷器做原材料,隨著使用量的加大,變成專門定製瓷碗作為加工原料。考察隊發現,這裡並不是主要的瓷器產區,哪裡來的大量碎瓷片,而切剪瓷雕的人物大多採用岳飛、楊家將等武將形象,這又是為什麼呢?

經老藝人指點,考察隊來到了詔安梅嶺鎮的宮口港,經調查發現這裡的地理位置得天獨厚,肚大口小的港口形狀以及巨石佔據的海灣,這些因素加在一起,讓宮口港成為天然的避風良港。

考察隊通過了解得知,宮口港在明代實行海禁以後一度成為海上走私貿易中心,由此招致倭寇的覬覦,由於此地處偏遠,成為倭寇海盜肆虐的地方,明政府為此修建了懸鐘古城作為海防要塞。那麼在一個颱風肆虐的海岸上,懸鐘古城何以數百年來屹立不倒呢?

考察隊對懸鐘古城在房屋材質和取向上,以及地理位置對飲水、避風的影響等方面進行了細緻科考,才發現了剪瓷雕背後隱藏的驚人過往:詔安縣因梅嶺港灣而興盛,也曾因此招致了倭寇和海盜的覬覦,進而讓雄鎮一方的懸鐘古城在數百年風雨中渡盡劫波,然而時過境遷,曾經的滄海桑田、興衰榮辱都封藏在了尋常巷陌的屋脊房檐,只有剪瓷雕仍在用那些五彩斑斕的碎瓷片,找補著那些流逝的記憶。

地理·中國

《懸鐘迷城》

播出時間:7月28日 17:51

監製 / 閆東 主編 /劉銘 黃麗君

編輯 /張蘭 李海冰 李良 彭筱雅(實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央視科教 的精彩文章:

三七生吃活血,熟吃補血,換種用法止血、化瘀、還美容!
靖邊:信天游唱響《王貴與李香香》 統萬城簫鼓胡笳沙漠披綠洲

TAG:央視科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