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寵物 > 中國版《導盲犬小Q》九月上映,現在就帶你重新認識導盲犬

中國版《導盲犬小Q》九月上映,現在就帶你重新認識導盲犬

最近一條關於退役的導盲犬回到寄養家庭的視頻在網上刷屏,其威力可以說是堪比催淚瓦斯,每一幀畫面都賺足了觀眾的眼淚,同時也讓導盲犬這一種特殊的工作犬重新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

導盲犬題材的影視作品相信大家已經非常熟悉,日本電影《導盲犬小Q》里的小Q,恐怕是很多人對導盲犬最初的記憶。

《導盲犬小Q》改編自日本作家石黑謙吾的長篇小說《再見了,可魯》,講述了可魯(小Q)成為導盲犬後,為中年失明的渡邊先生服務,但兩年後因主人患上腎衰竭被送回訓練中心,在渡邊先生去世之後小Q成為訓練基地中的導盲犬示範員,退役之後回到寄養家庭罹患白血病最終去世的故事。

2004年3月《導盲犬小Q》在日本公映後收到了極大的反響,甚至於打破了日本本土票房歷史的記錄,從此也可以體現出導盲犬在公眾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原定於7月25日上映的中國版《小Q》,近期官宣推遲至9月20日上映,但對於導盲犬,你需要提前了解一下。

關於導盲犬,你知道多少?

導盲犬是一種經過嚴格訓練的工作犬,在接受過訓練後對於盲人的日常生活有非常大的幫助。它們是盲人的眼睛,是盲人最忠實的朋友,只要帶上工作用的鞍子,它們就會馬上進入工作狀態,為它們的主人保駕護航。

據稱,全球第一隻導盲犬是1819年維也納某個神父訓練出來的,他在狗的脖子上綁上一根細枝條,正式訓練狗帶路的技能。——這件事在導盲犬的歷史中被視為首隻導盲犬的誕生。

很難想像在將近兩百年前,就有人想到讓狗狗來幫助盲人,為人類服務。不過我們也能發現,古文書中記載的最古老的例子是公元前一百年左右,德國有個視力障礙國王擁有一隻會帶路的導盲犬。

《導盲犬小Q》劇照

到19世紀初,海爾·約翰在維也納創辦了世界上第一個導盲犬訓練機構,還出版了一本小冊子詳細描述了中心的工作,但在當時這個項目並沒有被世人廣泛知曉。

然而近100年之後人們才開始重視導盲犬,原因是經歷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很多德國士兵失去了視力,於是醫生赭哈德得到靈感在德國開辦了世界上第一個導盲犬訓練學校。

10年以後,導盲犬及其相關訓練因一個叫多羅西(Dorothy Eustis)的美國女子的介紹而被世界其他國家所知。多羅西當時在瑞士工作,是著名的狗訓練師,她為警察局訓練警犬並為紅十字會訓練救援犬,在聽到有關德國訓練導盲犬的消息後參觀了該學校,並於1927年著文在紐約的報紙上介紹了該項目。

多羅西女士

這篇報道吸引了一個叫莫里斯的年輕人的注意,他是一個盲人。他隨後寫信給多羅西,詢問她是否能夠為自己訓練一隻導盲犬,多蘿西非常愉快的接受了這一請求,但要求莫里斯與自己一起參加整個訓練過程。

一年後,莫里斯與他的導盲犬一起回到了美國。很快,莫里斯在多羅西的積極倡導下在美國開辦了第一所導盲犬訓練學校。1931年,多羅西在英國正式開辦了導盲犬訓練學校。此後幾年,導盲犬被介紹到了澳大利亞及世界各國。[1]此後,國際導盲犬日被確定為是每年四月份的最後一個星期三。

至今,導盲犬的訓練技術已經相當的成熟了,在犬種的選擇上,導盲犬的常見品種為拉布拉多、黃金獵犬、德國牧羊犬、標準貴賓犬(並非常見的迷你泰迪哦)等。

常見的導盲犬品種:拉布拉多

導盲犬的來源絕大多數為導盲犬學校出生的有優良血統的幼犬,因為他們是工作犬,為人類安全及訓練成本考量,必須很清楚其遺傳上不能有任何攻擊人類的記錄,且無任何遺傳病史。

在中國,一般接受導盲訓練的小狗分屬兩個犬種———金毛獵犬和拉布拉多犬。

據介紹,「這兩種狗體型適中,便於牽引;性格溫馴平和,不易受外界刺激的影響,不會隨便離開自己的主人」。

導盲犬的培訓過程長達18個月,綜合費用達2.5-3萬美元,工作壽命可達8-10年。

一般,幼犬出生後二個月便會到寄養家庭學習」社會生活」,並學習適應各種環境,特別是學會熟悉人的生活環境。直到一歲至一歲半左右,犬的性格已經穩定,接受、反應能力最佳,就會被接回到訓練中心,由訓練師接手開始導盲犬工作上的訓練。

因為導盲犬的要求極高,在訓練過程中就會淘汰掉許多不及格的幼犬,所以真正能夠接受訓練成為導盲犬的幼犬十分稀少。也因此,導盲犬的數量一直都不多,僅有少部分的視力殘障人士能得到導盲犬的幫助。

導盲犬的訓練一般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的培訓工作通常由導盲犬幼犬養育志願者家庭承擔,當然除了培訓任務,最主要的還是要給小狗優質的飲食以及看護它們的健康,使他們茁壯地成長。12個月後,這些特殊的小狗狗就要送到導盲犬培訓學校集中專業培訓5個月。

進入第二階段時,訓練員會在第1個月對小狗們進行評估,並淘汰部分小狗。即使被淘汰,也不意味著小狗就一無是處,因為這些小狗都具有非常良好的基因,比如《豪華酒店全職狗僱員》中的馬唯斯就是在被導盲犬培訓淘汰掉之後,成功地成為酒店迎賓員。此外,被淘汰的小狗還可以成為醫院中的治療犬。

在最後的階段中,導盲犬會和配對成功的主人一起完成最後的訓練,雙方都要了解對方的生活習慣,作息時間等等,性格規律,語言特徵,行為特徵等,至此一隻導盲犬的培訓全部完成。

導盲犬在日本

在大部分的發達國家中對導盲犬都有完備的訓練系統和法律法規,例如日本是亞洲最早有導盲犬的國家。

日本在1947年就擁有了第一隻導盲犬,目前一共有約一千隻導盲犬,它們都是由「日本導盲犬協會「培育和訓練。在日本,需要導盲犬的視力障礙者約3000人,在街道上活躍的導盲犬約1000隻。

日本導盲犬協會成立於1967年,任何只要是18歲以上的盲人,都可以免費申請導盲犬。日本還為退役的導盲犬們專門設立了養老院,它們可以在這裡安享晚年,甚至還有專人為狗狗們餵食打理,老年的狗狗將由人類照顧直至死去。

為人類忠心辛苦服務過的它們,年老了以後也會受到人類的善待。

日本導盲犬協會的標誌

日本法律特別規定,導盲犬不是寵物。導盲犬可以進入餐廳、計程車、旅館等一切公共場所,其他人不得歧視和阻攔,不然會觸犯到日本法律。

在日本,導盲犬甚至可以坐飛機、輪船陪主人旅遊。只要佩戴了導盲索套,就是在工作狀態中的導盲犬了。不僅如此,它們還有自己的工作牌。

同時,日本對導盲犬的入境要求非常嚴格,需要提前至少半年準備好詳盡的申請表格和健康報告;入境後,日本導盲犬協會發出臨時通行證給導盲犬自由出入,還會幫它們量身訂製小背心,免得狗毛脫落造成其他人敏感,保障市民健康的同時又不用限制導盲犬活動。

我國的導盲犬三好與沙沙

雖然發達國家中導盲犬越來越普及,但是對於我們國家來說,導盲犬依舊是新生事物。

雖然早在2008年就有了導盲犬可以入境等相關的規定,但相關內容含糊不清,因此直到現在,我國導盲犬的前路依舊坎坷。

可能很多人都熟悉的導盲犬,是三好。它是2008年北京殘奧會冠軍、盲人門球運動員蔡長貴的導盲犬。

蔡長貴在比賽中撲救

三好是在2011年的時候來到蔡長貴的身邊,其實在2009年的時候蔡長貴就已經嚮導盲犬基地正式的提出了申請,由於導盲犬培育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直到兩年後第八屆殘疾人運動會結束,蔡長貴才來到基地與導盲犬們進行了為期一個月左右的配對訓練。

由於蔡長貴有著超越一般視力障礙者的定向能力,導盲犬對他來說更重要的是幫他躲避障礙物,所以在基地提供的三條導盲犬中,走得更快的三好成為了蔡長貴的忠實夥伴。

導盲犬沙沙的名氣也不輸三好,它是導盲犬基地第一批訓練出來的導盲犬,它之前還有一個名字叫做「金子」。

「金子」是沙沙原主人夏軍和劉珊所起的,在沙沙被捐贈到導盲犬基地後,基地的人為它改名叫「沙沙」以此紀念來自湖南長沙的夏軍和劉珊。

沙沙與主人文子

在2007年時,沙沙遇到了自己的主人文世鵬。

文世鵬說:

「盲人的世界很孤單。如果沒有沙沙,沒事的時候我可能就待在屋子裡不會出門,但現在,我特別喜歡和她一起散步,一起鍛煉身體。我們每年都參加大連的馬拉松跑步。每年8月13日沙沙過生日的時候,我們會去海邊玩。」

在知道沙沙的來歷後,文世鵬就下了決心,要找個機會帶沙沙回長沙,感謝劉珊和夏軍。同時文世鵬想向他們二人提出希望在沙沙的工作時間結束以後,還能將它留在自己身邊。

導盲犬正常的工作年限在8到10年,按照基地的規定,退役後的導盲犬可以回到原來的寄養家庭生活。但考慮到文世鵬與沙沙相處已久,一人一狗感情深厚,夏軍和劉珊在糾結了許久以後決定同意沙沙一直留在文世鵬的身邊。

大連導盲犬基地

沙沙與三好都出自於中國導盲犬大連培訓基地。[2]

中國導盲犬大連培訓基地是經中國殘疾人聯合會批准(殘聯函[2006]90,以下簡稱基地),由大連醫科大學和大連市殘疾人聯合會共同組建,是我國大陸地區第一家能夠在導盲犬的繁育、培訓、應用等多方面提供專業性指導的非營利的導盲犬培訓機構。

作為公益機構,基地培訓出的導盲犬全部免費交付視障人士使用。基地位於大連醫科大學校內,目前,基地已培訓出118餘只導盲犬,分別使用於北京、天津、山西、內蒙古、山東、湖南、河北、浙江、江蘇、四川、廣東及大連等省市。

按照規定,導盲犬申領者完成共同訓練並通過考試後,可拿到蓋有大連市殘聯、市公安局、大連導盲犬基地公章的導盲犬上崗工作證、導盲犬使用證和導盲犬培訓畢業證。

大連市公安局的這枚公章來之不易。2007年底,導盲犬Lucky在大連鬧市區訓練時,被轄區公安局「養犬辦」作為無養犬證大犬查處帶走。

大連市殘疾人就業管理中心主任王荔,為此邀請市公安局和「養犬辦」到基地觀摩導盲犬表演,市公安局最終為基地的犬證蓋上了章,但是這隻保證了導盲犬不被公安罰沒,而它們依然不能搭乘公共交通工具。

導盲犬在中國

2008年4月,《殘疾人保障法》[3]修訂通過,規定盲人攜帶導盲犬出入公共場所,應當遵守國家相關規定,這是中國法律首次提及「導盲犬」。

可是據文世鵬說,大連自2007年就已經開始建設無障礙通行城市,可他帶著沙沙出行還是四處碰壁。

2008年,平亞麗被確定擔任殘奧會火炬手,她提出申請,要求帶著Lucky跑完60米傳遞火炬之路。奧組委考察了Lucky的導盲技能後,同意平亞麗的要求。

平亞麗攜導盲犬進行火炬接力(圖源新華社)

2008年9月6日,平亞麗在Lucky的引導下傳遞火炬的畫面被直播,在全部人都認為導盲犬的春天要來臨時,奧運會結束,Lucky的特殊臨時養犬證到期,作為大型犬,Lucky再也不被允許出現在北京各個公共場所。

2012年8月1日,《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4]正式施行,該條例規定「視力殘疾人可攜帶導盲犬出入公共場所」。但有人認為,條例的規定過於寬泛,要真正保證導盲犬出行和搭乘公共交通工具的權利,還有賴於各地和相關部門的管理細則的出台。

2015年,中國鐵路總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經與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共同研究,中國鐵路總公司制定了殘障旅客攜帶導盲犬進站乘車規定並將於5月1日正式實施。

導盲犬被拒新聞

雖然在經過努力後,導盲犬在許多城市已經可以享受陪同自己主人一起搭乘公共交通的權利,但是我國在相關的規定上依舊是有許多空白的地方。

幾乎每過一段時間都會有一些關於導盲犬被拒絕進入公共場所的新聞出現,因此在維護盲胞與導盲犬應有的權利這條路上,我國還有很長的一條路需要走,也需要每一個人的幫助。

我們應該如何對待導盲犬?

關於如何對待導盲犬,大家在路上遇到導盲犬的時候,可以遵循「四不一問」原則。

不餵食

千萬不可以喂導盲犬吃東西!避免導盲犬接觸人類的食物之後,容易受食物影響分心而使主人有危險!

不撫摸

請勿在未告知主人的情況下隨意撫摸,行進中的導盲犬會因此分心。

不呼喚

請勿故意發出任何聲音吸引導盲犬的注意,避免導盲犬分心造成視力殘疾人的危險。

不拒絕

導盲犬是視力殘疾人的眼睛,拒絕導盲犬陪同進入會造成極大的不便。

一問

如遇視力殘疾人帶著導盲犬,無論是否有人陪同,請主動詢問是否需要幫助,徵得同意後提供協助。[5]

最後,我們誠摯的呼籲,導盲犬不僅是視障人士的另一雙眼睛,也是生活上不可或缺的心靈伴侶。不拒絕盲胞的導盲犬,也是不拒絕盲胞與我們一起享有應該擁有的權利。

希望國家可以早日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使得導盲犬與盲胞在日常中不再屢屢碰壁。

References:

[1] 導盲犬的歷史:http://www.chinaguidedog.org/Related_show.aspx?id=198

[2] 中國大連導盲犬訓練基地:http://www.chinaguidedog.org/Honor.aspx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http://www.djrd.gov.cn/html/flfg/fl/19/02/5894.html

[4] 《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http://www.djrd.gov.cn/html/flfg/xzfg/18/03/4826.html

[5] 如何正確對待導盲犬:http://www.chinaguidedog.org/Faq.aspx?cid=29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犬一話 的精彩文章:

惡魔可能就在你身邊——學會辨別和遠離虐寵者
垃圾分類後,帶你從頭認識貓砂

TAG:一犬一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