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朝第一懸案,懸了600年,真相究竟是什麼?說出來你別不信

明朝第一懸案,懸了600年,真相究竟是什麼?說出來你別不信

歷史離我們太過的久遠,以至於我們想要了解古代發生的事情便只能靠道聽途說。然而,即便是史料所記載的事物,有時也未必是真的,有時是被以訛傳訛之後,變成了添油加醋的版本,有時候卻是因為某些緣故,而被人刻意的修改過了。

然而,現在的我們並沒有太多的手段可以去證明,古代的這些史料是不是真的,或者說哪一個是真實的版本,以至於出現了許多的懸案或者說是未解之謎。

例如明朝的一個懸案,一連600多年都沒有人能夠解釋清楚。究竟發生了什麼呢?有懸在哪裡?讓我們接著往下看。

在洪武三十一年時,皇太孫朱允炆繼位,史稱為為建文帝。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建文帝與兩名親信大臣齊泰、黃子澄等採取一系列措施。並北平周圍及城內部署兵力,又以防邊為名,把朱棣的護衛精兵調出塞外戍守,準備削除他。

朱棣於建文元年起兵反抗,隨後揮師南下,史稱「靖難之役」。戰爭歷時四年。戰亂中建文帝下落不明。同年,朱棣即位,是為明成祖。

然而,對於這建文帝是否在當時便去世?是如何去世的?沒有死去又是去往哪裡?做了什麼事?對於這些問題的答案,至今也沒有一個說法可以說服所有的人。

對於建文帝,或說他當時便自認為命已絕矣,於是便於宮中自焚死;或說由地道逃去,隱藏於雲、貴一帶為僧。

對於這個問題,幾百年來都是眾說紛紜的,始終沒有得到一個可以讓所有人都信服的說法。

其中,比較多人同意的一個說法是,燕軍進入南京後,朱允炆在皇宮放火,朱允炆本人不知所終;此後其下落成為謎團。朱棣入城後,派人找出馬皇后的屍體,指認其為朱允炆,並執其手哭「傻小子,何苦如此!」。隨後六月二十日,以天子禮葬朱允炆,造成建文帝已死的假象。而朱允炆的下落成為了千古謎題。

《明史·姚廣孝傳》和《胡濙傳》里記載:明成祖朱棣當了皇帝後,對建文帝自焚而死的這件事,也產生過懷疑,並且也有人告訴他那具燒焦的屍體是馬皇后的,而建文帝則是削髮為僧外逃了。他就把他的主錄僧溥洽抓了起來關進監獄長達十餘年,逼他供出朱允炆下落。

為了不讓自己被冠上篡位的罵名,朱棣甚至修改歷史。永樂時期的官方歷史掩蓋了建文的年號而人為地把明太祖的統治時期延長了4年,即從洪武32年延長到洪武35年:這個時期曾經被歷史學家稱之為」革除」時期。

然而,朱棣還是很擔心朱允炆會捲土重來,因此,相傳他採取了一些措施。

派鄭和下西洋「欲尋蹤跡,這件事被認為有出國尋找建文帝的可能在。而派戶科都給事中胡濙遍行郡、鄉、邑長達16年,也是被認為是在搜尋建文帝的下落。然而從最後的結果來看,似乎鄭和方面並沒有得到任何與其下落有關的消息。但另一方面的胡濙似乎卻是有所收穫。

話說當時的朱棣已睡下了,但又聽說胡濙回來了,急忙穿上衣服,在卧室單獨召見。

據說,胡濙訪得建文帝離開紫禁宮後,就削髮為僧,而他沒有去神樂觀,也沒有去西南、東南周遊避難,而是被僧司溥洽所救,之後就一直藏在江蘇吳縣普洛寺內,並且此後一心為僧,無復國之意。自此朱棣才鬆了一口氣,並停止了搜查的行動。

只不過這只是一種流傳下來的說法,真假尚未可知。只不過隨著胡濙的行動的結束,鄭和的下西洋計劃便自此停止,沒有再繼續遠航,這是不是因為尋找朱允炆的目的已經達到了的緣故呢?

在近年來,徐作生也通過查閱大量文獻和實地考察後,指出:永樂二十一年(1423年),朱允炆死於江蘇吳縣穹窿山,終年46歲,葬於皇駕庵後的小山坡上。

雖然,許多的資料都顯示,建文帝貌似是真的沒有被火燒死,而是轉而剃髮為僧人。但是,猜測畢竟只不過是猜測罷了,在還沒有得到最終的解釋之前,一切都沒有絕對的定論,這個懸案還需要更多的解釋。

對此,你是怎麼看的呢?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度歷史觀說 的精彩文章:

她是日本人卻毅然嫁到中國,從不讓孩子學日語,生下女兒家喻戶曉
郭沫若用四字罵魯迅,魯迅加一字回罵,世人看完都說罵得「精準」

TAG:一度歷史觀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