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王陽明:96字家訓,千年不滅一盞燈

王陽明:96字家訓,千年不滅一盞燈

《王陽明家訓》又稱《示憲兒》三字詩,收錄在《王陽明全集·贛州詩》中。全文雖然只有96字,卻濃縮了為人處世的大智慧。

勤讀書,要孝悌;

學謙恭,循禮儀。

一般人看來,讀書是獲取知識的的途徑。但是當你讀完書就忘記了,那要勤讀書何用?

有人曾問王陽明:「讀書卻記不住,如何是好?」

王陽明的回答是:「只要理解了就行,為什麼非要記住?其實,理解已是次要的了,重要的是使自己的心的本體光明。如果只是求記住,就不能理解;如果只是求理解,就不能使自心的本體光明了。」

孝是成事的根本,也是做人最基本的責任。謙恭是傲氣的對立面。它不是一種姿態,而是一個人內在品德和修養的高度表現。謙恭和禮儀,二者是相輔相成的,我們內在謙恭自然外在流露禮貌。

節飲食,戒遊戲;

毋說謊,毋貪利。

《黃帝內經》上說「飲食有節」,這是古人對於飲食的態度。

王陽明曾說,「夫志,氣之帥也,人之命也,木之根也,水之源也。」志氣是一個人的氣場,立命的根本,所以如果貪婪於遊戲的嬉樂和口舌之快,那你將來勢必會一事無成。

說謊,看似是欺騙別人,實則是自欺欺人。貪圖眼前的小利,則容易昏了頭腦,被人利用。如果一個人的價值觀不正確的話,則是無法正心誠意修身的。

毋任情,毋鬥氣;

毋責人,但自治。

做事勿任性,放任自己心性的人,很難收回心來做正事。鬥氣,意氣用事,賭氣。是對別人有意見或鬧情緒。只要一賭起氣來,人類就會慢慢失去理性,做出一些損人不利己的事情。

明代洪應明《萊根譚》有云:

「不責人小過,不發人陰私,不念人舊惡:三者可以養德,亦可以遠害。」

不在小的事情上責備別人,可以涵養自己的品德。大事也一樣,遇事多做自我的反思,不要責人。人只要有很好的自控力,自己懂禮節,識大體才可以獲得更多的成就。

能下人,是有志;

能容人,是大器。

人有正確的三觀和好的修養,足夠成就一個人的一生。

盛氣凌人,看不起別人的人,都是沒有修養的人,沒有修養即使才幹非凡也得不到伯樂的賞識。一個有志向的君子,他知道自己的志向在高處、遠處,即便處在比別人優勝的環境中,也會謙卑自牧,清靜自守,絕不會盛氣凌人。

墨子有云:「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襟三江而帶五湖。」有胸懷,有氣量的人,身邊就會有很多人,而且並非常人。試想,你是什麼樣子的人,就會散發什麼樣的氣質,同時也就會吸引同樣氣質的人。所以,朋友多,路好走,成就也就不遠!

凡做人,在心地;

心地好,是良士;

心地惡,是凶類。

譬樹果,心是蒂;

蒂若壞,果必墜。

王陽明的比喻非常貼切。他說心就像果子的蒂一樣,而人的行為就像果子一樣,如果蒂不好,果子會受到影響;如果蒂壞了,果子也會尚未成熟就墜落,甚至爛掉。

所以說,人一定要有良知並且心地善良,良知人人具有,個個自足,是一種不假外力的內在力量。所以說善是自身的屬性,人是性善的發揚。善良的人可以走的更遠。

微信號搜索:中華詩文學習,或shiwen_xuexi

歡迎讀者朋友以個人名義分享,未經授權,禁止轉載用於商業目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詩文學習 的精彩文章:

有人用古文翻譯了流行語,驚艷了時光
聰明是生存的能力,智慧是生存的境界

TAG:中華詩文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