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科學研究表明:這才是孩子最喜歡的溝通方式,你做對了嗎?

科學研究表明:這才是孩子最喜歡的溝通方式,你做對了嗎?

放學之後,小凡回到小區里看到很多小朋友都在打羽毛球。他心想著今天老師布置的作業不多,要不和他們玩玩再回去吧。

可等他玩了幾局羽毛球回到家後,才發現父母正在家裡焦急地等他回來。小凡很是內疚地說:"我剛剛在小區門口和其他小朋友打了一下羽毛球,回來晚了。"

話音剛落,小凡爸爸就吼起來了:"玩玩玩!滿腦子就知道玩!"

爸爸說完,媽媽又說:"小凡,你不知道媽媽擔心你的嗎?以後不許這樣了。"

接著爸爸又說:"下次還這樣,你看我怎麼收拾你!"

聽著爸爸媽媽的責罵,原本還挺愧疚的小凡頓時萌發出了這樣的想法:既然這樣,那我以後偏要在外面玩很久才回來,看你們能把我怎樣!

果不其然,從那之後,小凡就像變了。不僅不再聽爸爸媽媽的話,而且一碰到不合心意的事情,說翻臉就翻臉。

在家庭生活中,所有的父母對於和孩子的溝通都有相同的困惑:明明我是為了他好,為什麼他總是不懂得我們做父母的心呢?

孩子沒有認真聽我們說話,親子溝通中出現了嚴重的障礙,父母們應該怎麼辦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和孩子溝通,這件重要的大事。"

科學研究表明:這才是孩子最喜歡的溝通方式,你做對了嗎?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01 是什麼阻礙了我們和孩子溝通

第一 我們是孩子的朋友,還是孩子的上司?

華華不僅一次向媽媽提起自己不想再去跳舞這件事情了,可是媽媽每次都很無情地拒她:"你看看人家小夏,人家今年又要考級了!""我花了那麼多錢給你去學跳舞,你說不學就不學的嗎?""媽媽這樣做都是為了你,你以後長大了肯定會感謝媽媽的。""媽媽這是為了你好,你怎麼那麼不聽話的!"

終於有一次,華華再也忍不住了蹲在地上崩潰大哭:"你從來都沒有問過我喜不喜歡,你從來都不知道我想要什麼!"

其實在許多的家庭中,父母居高臨下、講大道理、發號施令這樣的"親子對話"實在太多了。孩子們在和父母的對話中從來得不到平等對待,這使得很多孩子心裡為此感到特別不滿。

雖然很多父母都有意識到常常用強壓控制孩子和地位來決定他們的一切是不對的,但為了讓孩子服從,卻又不得不再次用自身的角色打壓孩子的真實渴望。

著名文學家魯迅先生說過:"教育孩子最重要的三個方面是"給我理解""視我平等""讓我自立"。作為家長,我們永遠要記得,想讓孩子更願意靠近自己,就要學會和孩子合作,而不是服從。

也只有我們做父母的把姿態放低,孩子才會感到自己被尊重、被理解,才會對我們打開心扉,無所不談。

科學研究表明:這才是孩子最喜歡的溝通方式,你做對了嗎?

第二 你對孩子的期望太高?還是過低了?

身為父母的我們在回想和孩子一起成長的過程中,有沒有對他們說過以下的話:

"為什麼你總是毛手毛腳的,你有把一件事認認真真做好過嗎?"

"以前你考試都是第一名,好好讀書,以後每次都給媽媽拿第一名回來,媽媽就會非常開心了!"

"算了吧,你幾斤幾兩,我當媽的還不知道嗎。你不給我在學校惹事,我就謝謝你了。"

適當的期待可以激勵孩子向上,但是過高的期望會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心裡壓力,有些孩子害怕因為自己成績一時下滑會影響父母的心情,索性學會了撒謊或者不敢和父母袒露心聲;而過低的期望則會讓孩子產生自我否定和自卑的感覺,他會在心裡一遍一遍暗示自己"我不行、我不配",久而久之就失去了自己面對未來的信心,甚至不再願意麵對自己的父母。

第三 強加意志可能會引發更強力地反抗

在某件事情的抉擇上,很多做父母的都會要求孩子要聽自己的。"我的經驗比你豐富。""相信爸爸,爸爸是過來人。"......我們是孩子生活上的照顧者,家庭經濟的來源者,還是孩子生活資源的分配者。孩子一時的容忍只不過是因為自己還沒有辦法掌控自己的生活,但事實上他們都是有自己想法的孩子。

父母事事都包辦代替,強行控制。久而久之,就有可能引起親子關係衝突。如果孩子正處於青春期,強制順從無疑是火上澆油。雙方不僅得不到更好的溝通,還可能會讓事情一發不可收拾。


02 為什麼我們要提升主動傾聽意識?

學會主動傾聽,是和孩子順暢溝通的前提。其實很多時候,親子之間的溝通障礙大多數都是來自家長的主動傾聽缺失。為什麼家長總是不願意耐心地靜下來多聽聽孩子的想法呢?有些家長也許會說"我每天工作已經夠忙的了,哪裡還有時間聽他們叨叨叨的。""拜託,孩子懂什麼,到頭來還不是我做主。"

正因為我們這麼想,孩子才會越來越不願意對我們袒露心聲。也許,孩子們會覺得既然爸爸媽媽都不想成為自己的好朋友,那自己也就沒什麼好對他們說的了。倒不如對自己的小熊說,小熊還會乖乖地聽自己傾訴呢。

想要孩子感受到尊重和愛,首要地,就是要學會主動傾聽的姿態。孩子就像是自己的一面鏡子,當我們對他表現出不耐煩,他也會反彈不耐煩回給我們。本來只是一場很簡單的溝通,可能就因為我們當父母的不會在交流過程中多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才會使得親子矛盾越來越深。

孩子是需要被肯定、被感受到自我價值的。如果我們做父母的都不能好好聽他們說話,那他們就有可能把問題藏在心裡。自己不知道怎麼解決,也不去解決。慢慢地,孩子就會變得自卑而且缺乏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科學研究表明:這才是孩子最喜歡的溝通方式,你做對了嗎?

所以,學會主動傾聽。不僅能使孩子更願意聽我們說話,當我們在表達自己的想法時,孩子也開始學會將自己的看法表達給我們聽,從而使得我們更加了解他。

尊重,是相互的;溝通是平等的。如果我們現在都不願意停下來聽聽孩子說話,以後等我們老了,孩子們又怎麼會願意停下來聽聽我們說話呢?


03 如何才能和孩子的溝通更加順暢

第一 想要減少溝通衝突,請立即擯棄命令的語氣

"兒子,把音樂關掉!"

"我叫你怎麼做,你就怎麼做!"

"你是有病嗎?沒聽到我叫你啊?"

如果你曾經說過上述這三句話,或者用過類似的語氣和自己的孩子溝通,請立即停止。當我們常用命令的口吻對孩子們大聲吼叫時,孩子只會越來越反感,甚至會產生反抗的心理。更有些家長和孩子說話時,不僅僅用了命令的口氣,話語中還夾雜了對孩子的批評指責。這樣的話勢必會激起孩子的不愉快、不受教,還會導致他們做出更強烈地反擊。

與其總是使用命令的強硬語氣,不如採用以下的描述技巧來表達自己的要求——

"兒子,媽媽的耳朵就要被震聾了。"

"你覺得爸爸的建議合理嗎?如果你也覺得是對的,咱們就這樣執行可以不?"

我們要學會向孩子描述自己的真實感受,或者禮貌地向孩子提出可選擇的建議。有時候,與其絮絮叨叨不如簡明扼要地表達清楚,這樣往往可能得到更好的溝通效果。

科學研究表明:這才是孩子最喜歡的溝通方式,你做對了嗎?

第二 放低姿態,與孩子平等交流

作為父母的我們長大了,就會忘記其實自己也曾經是小孩子。我們長時間運用成人的思維思考問題,教育孩子,不僅不會得到自己預想的效果,反而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為此,學會"蹲下身子"和孩子溝通,才能讓他們明白父母是愛自己並且願意無條件尊重自己的。

平等交流,不單是要我們放低姿態,還需要我們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問題。要知道,孩子做的任何一件事情,無論對錯,都是有自己的理由的。作為父母的我們想要和孩子更接近的溝通,就不能用成人的標準去評判問題。多替孩子想想,才可以做出對雙方都有利的決定。

第三 鼓勵就像陽光,可以促進孩子正向成長

很多父母可能都沒有意識到,多對孩子說鼓勵的話語會對孩子產生很重要的正面影響。鼓勵不是盲目誇讚,鼓勵是要以能夠激發孩子的積極性、激勵孩子再接再厲為目的的一種褒獎。

萬物生長需要陽光和雨露,孩子們的健康成長也需要鼓勵和讚揚。只有多肯定孩子的內在價值,才會讓孩子更有信心,更相信自己有足夠的能力去處理好自己的缺點。

當然,我這裡所說的鼓勵不是指"你很棒!""繼續加油哦,我相信你一定可以的"這種空泛的鼓勵。而是有針對性的,能夠就某件事情的讚揚和對孩子的真切希望:例如,小可在這次的鋼琴考級上順利通過了。爸爸鼓勵小可:"我就知道你這次肯定能做好,你一點都沒有辜負這些日子來的辛苦訓練。接下來的考級,只要你也像這次一樣有信心,堅持不懈,也一定會順利通過的。爸爸相信你!"

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了解孩子,善於發掘孩子的優點,對事情做出實質性的鼓勵,才能推動孩子不斷進步。

科學研究表明:這才是孩子最喜歡的溝通方式,你做對了嗎?

第四 建立信任,不做孩子們的"大話王"

在中國,流傳著一個很出名的"曾子殺豬"的故事。說的就是:曾子的老婆有一次要去集市,孩子說什麼也要跟著去。為了不讓孩子纏著自己,她和孩子說:"乖,等媽媽回來就殺豬吃。"

等曾子的老婆趕集回來之後,發現曾子正磨刀霍霍準備把家裡唯一的豬殺掉。她連忙上前制止,說這是騙孩子的"鬼話"。

這時,曾子說:"對孩子說的話必須要兌現。如果你現在欺騙了孩子,他就不會再信任你了。而且以後他也會來欺騙你。"

這則故事告訴我們:要想孩子以後能信守諾言,誠實守信,作為家長的就要先樹立起威信。如果自己說出的承諾,卻做不到。孩子們就會覺得"爸爸媽媽是大騙子,總是說話不算數。"這樣,不僅會破壞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形象,讓孩子不再相信自己,更有可能會對孩子造成不守信用的不良影響。

科學研究表明:這才是孩子最喜歡的溝通方式,你做對了嗎?

很多父母和孩子都會卡在溝通困難的關口。溝通困難不僅會加深親子間的誤會,還會沖淡家庭氛圍,給孩子帶來許多負面的影響。其實,在我們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真正需要學習的不是多少技巧,而是要懂得放下自我,用愛與真誠去傾聽孩子的真正需求。也只有這樣,我們和孩子的心才會越貼越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