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動漫 > 58歲劉德華痛哭:我老了,他們不要我了……

58歲劉德華痛哭:我老了,他們不要我了……

//////////

最近《掃毒2:天地對決》 大火,上映12天後,票房已超10億。

這部電影由劉德華親自監製並主演。精心製作,全身心投入的結果,沒有讓粉絲失望。

劉德華,這個出道38年,橫跨了老中青三代的偶像,如今依舊奮鬥在演藝圈一線。

很多人會疑惑:為什麼劉德華可以紅這麼多年?

深入了解之後,你會發現,劉德華的紅,是必然的結果。

韌勁與任性

劉德華一直是圈內出了名的「拚命三郎」,他的身上有一種與生俱來的「韌勁」。

而他的拼,主要體現三個地方。

拼「數量」:1981年,剛從香港TVB第10期藝員培訓班畢業的劉德華,開始了演藝生涯。

為了增加曝光率,他抓住每一次跑龍套的機會,哪怕整場下來只有一句台詞,他也會認認真真地演好。

久而久之,總是在各大片場出現的他,認識了人生中的「貴人」周潤發。

《千王群英會》中,右三為劉德華

偶然一次機會,電影《投奔怒海》在選主角的時候,對劉德華印象深刻的發哥極力推薦了他。

也正因為這部電影,讓大家開始熟悉這個長相英俊的小夥子。

如今,劉德華已經拍過140部電影,拿過3個金像影帝,2個金馬影帝。

對此他卻很謙虛地說:我很笨的,不知道哪一個好,所以就一直拍。

拼「專業」:劉德華的專業程度是毋庸置疑的,拍攝過程中那些危險鏡頭,他從不退卻,親力親為地為觀眾呈現最好的狀態。

在拍《夏日福星》時,他意外從樓上摔落,被送入醫院。

剛坐了兩個禮拜輪椅,就堅持返回劇組。

拍《全職殺手》的時候,有一場戲是要拍他與飛馳的地鐵擦身而過,最終被砸得頭都流了血。

拍《風暴》時,有一場跳樓戲,他親自上陣,最後導致左腳腳骨骨裂,韌帶拉傷。

2017年,劉德華,在泰國馬場拍攝廣告不慎墜馬受傷,導致嚴重的盆骨骨裂,全身不能動彈。

醫治8個月後,他又重返工作,開啟了高強度拍攝。《掃毒2》中眾多驚險的動作表演,他都駕輕就熟。

沒有什麼困難能阻止他努力的腳步。

就好像張學友說他的那樣:每次想休息的時候,看到劉德華在前面,就沒有停下來的理由。

拼「態度」:娛樂圈是一個容易讓人變得浮躁的地方。可身為一線大咖的劉德華,卻從未懈怠過。

同一劇場拍戲時,青年演員要麼在開拍時踩點到,要麼遲到。

只有劉德華,明明10點開拍,卻在9點提前到準備開始化妝了。

反觀現在的流量明星,居然因為準時而被媒體吹捧上了熱搜,大肆誇讚。

劉德華曾經因為在演唱會上,歌詞唱錯,懊惱了整整五個月。

他說:唱錯歌詞歌迷可以接受,但我不能饒了我自己。

嚴於律己的態度,讓他一直保持著良好的專業素養,也正因此,為業內人所敬仰。

而劉德華的任性體現在寵粉這件事情上。

有人問過他,拍影視劇和商演已經夠忙的了,為什麼還要抽時間開演唱會?

他說:因為只有開演唱會,我才有機會當著粉絲的面和他們說謝謝。

那一年,他不顧團隊的反對,「任性」地將演唱會開在了呼和浩特。

而這一切,只因為一個歌迷的來信:

作為你的粉絲,很抱歉我很窮,可能這輩子都沒辦法看你的演唱會了。

下輩子,你可不可以不改名,還叫劉德華?我一定攢錢去看你的演唱會。

劉德華看完感動的淚流滿面。

在呼和浩特的演唱會上,他激動地說道:下輩子,我不改名,還叫劉德華,你們記得再來看我的演唱會。

他對自己要求嚴苛,卻唯獨對粉絲寵愛有加,這樣的劉德華,怎能讓人不喜歡?

信命,不認命

當然誰的命運都不可能是一帆風順,即使是天王也一樣如此。

劉德華出生在香港最底層的貧民窟,從小家境貧寒。

11歲的時候,家裡的房子因為一場大火燒沒了。他們一家人住在政府臨時搭建的房子里,一年後才換上了石頭搭建的房子。

為了生計,一家人,每天勤勤懇懇地努力工作,從那時起劉德華便開始在父母的店裡幫忙挑水刷碗,初中畢業後還當過洗頭工。

直到17歲考上香港無線電台,開始拍戲,家裡面的情況才開始好轉。

後來他經過不懈地努力,成為了四大天王,成為了影帝,成為了萬眾矚目的偶像。

可誰能想到,1990年,劉德華創建自己的電影公司,卻因為缺乏經驗,投資失敗導致公司破產,而他因此背負了4000萬的債務。

他並沒有因此消沉,反倒是絕地反擊。為了還債,他逼著自己拚命拍戲,終於在5年後還清了債務。

不管命運如何對你,你都有選擇反擊的機會。

就像他在採訪中說的那樣:

我信命,但不認命。

因為命運就是這樣,如果你不認它,在經歷低谷的時候不至於太低。

十點君專訪劉德華

他還說:「如果一個人正處於低谷,也沒關係,因為在谷底,每一個動作都是向上的。」

得到與給予

有人說,劉德華是幸運的,一出道就有周潤發提攜;遇到經濟困難,還有好友幫助。

但比起得到的愛,劉德華給予別人的愛更多。

1997年,張衛健投資失敗,面臨破產,劉德華一張支票幫他還清債務。

李克勤低谷時期沒錢開演唱會,劉德華出錢幫他開。

鄭則仕投資破產,試圖輕生,劉德華推薦他演戲,給他生存的機會。

很多人認為他傻,自己辛苦賺的錢,都幫助別人了。

對此他對張衛健說:「學會的就要教人,賺到的就要給人。」

善良要傳遞,溫暖才會擴散。

劉德華像是娛樂圈的「熱傳導」不斷地溫暖和影響別人。

為了提升國內影視力量。2005年,劉德華的公司推出了「亞洲超星導」計劃。

他一個人出資2500萬,資助了七位新銳導演,拍出了六部電影。

其中就有拍出《瘋狂的石頭》的寧浩導演。

寧浩和劉德華

他從不吝嗇對別人的好,即使別人會懷疑自己的用意,他也不在乎。

他說:我做我的,懷疑是別人的事情,我不用考慮。

就像他在《掃毒2》的主題曲和古天樂合唱的那樣:兄弟不懷疑。

有人說,一個人的人品如何,要看他對弱勢群體的態度。

2008年,汶川發生8.0級地震。

劉德華自發舉行了香港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慈善活動——「演藝界關愛512行動」。

在他的號召下,娛樂圈500多名藝人參與匯演,一共為災區捐獻3000多萬元。

匯演結束時,劉德華激動地跪謝到場參與匯演的募捐人員。

對於沒有他優秀的後輩,他也細心關照。

王寶強回憶他第一次見劉德華的場景:當年自己還沒紅的時候,去後台上廁所,鄉下孩子不會用紅外線感應水龍頭。

劉德華看到之後,明明洗完了,又假裝去洗手示範了一遍,那時候王寶強心想,這麼大的明星,居然會做這樣的事。

當王寶強第二次在片場看見劉德華的時候,由於太過激動,直接跪了下來,劉德華見狀,也跟著跪了下來。

還有一次參加活動,結束時大家一起合影,記者請劉德華站在中間。但他不肯,只是默默地往最邊上走。

站在旁邊的張含韻見此,忙對他說:「您來中間」。

他卻說:「不不不,只要我站在邊上,媒體就不會把你們剪掉了。」

害怕自己的光芒,掩蓋住後輩,他大方地退居身後,給他們機會。

他的存在就是對「正能量」三個字最好的詮釋。

採訪中,十點君問他:什麼時候退休?

他回答:」不會不會,我從沒有入行,也從不會退休。只要大家喜歡,我就會一直演下去。「

劉德華曾在《17》這首歌裡面寫下過對歌迷的話:「喜歡我別遮臉,任由途人發現」。

這麼多年過去了,你做到了。作為你的粉絲,不僅不會遮臉,還會很自豪地說出:我的偶像是劉德華。

看到這你會或許會明白,劉德華為什麼能紅這麼多年?

大概是因為兩個字,一個德一個華。

1

前幾天,劉德華在採訪中說了一件事。

2017年泰國墜馬,導致他盆骨破裂。2018年底因失聲導致演唱會停辦。漸漸地,投資界開始出現一種聲音:

「一輩子也沒想到,投資劉德華竟然會虧!」

在經歷傷病和不甘的同時,劉德華也看到了這個社會更冷漠、真實的一面。

或許在商人眼中,劉德華就是一棵搖錢樹。有他在,演唱會可以場場爆滿,電影票房分分鐘破億。

可英雄也有垂暮的時刻,他也有衰老的那一天。

如果這一天來臨,劉德華或許無法像從前那般拚命,無法讓投資商得到豐厚的利益。那麼商業社會是不是就可以將他無情拋棄,然後尋找下一棵搖錢樹?

我不知道答案是什麼。可我希望你能在這篇文章中 看到一個不一樣的劉德華。

一個不那麼在乎錢的劉德華。

2

其實,劉德華自己也做過投資人。

他選擇投資的項目,經常被認為是「虧本生意」。可他卻有些義無反顧、不計得失。

2011年,許鞍華正在籌備拍攝《桃姐》。

電影講的是「一個保姆的一生」。一沒流量明星站台,二沒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所以在當時,沒有人願意出錢給她投資。

劇組遲遲無法開工,舉步維艱的許鞍華找到劉德華。她說的第一句話就是,「我很久沒有足夠的錢了,你能不能幫幫我。」

這句話讓劉德華非常難受。自己尊敬的導演在流量票房為王的大環境下,竟然連基本的生存都成了問題。

他當即投了3000萬,並親自擔任男主角。

有人問他,這麼冷門的題材上映後怕是會「虧死」。劉德華卻笑了笑,「虧就虧咯,虧也只是虧的我的片酬,就當找人陪我玩了兩三個月。」

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在娛樂圈中尤是如此。

劉德華幫一個人,沒什麼理由。

不在乎虧不虧錢,只為了讓朋友體面完成一個作品。

3

或許很多人都知道:

《我不是葯神》的導演文牧野,是在寧浩的資助下拍攝了這部電影。

可人們很少知道:2005年,劉德華的公司推出了「亞洲超星導」計劃。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給那些沒有任何背景的新人導演一個實現夢想的機會。

當時劉德華找到寧浩,對他說:

「我相信你是有做商業片的潛質的。我給你一筆錢,你想拍什麼都可以。」

正是劉德華的300萬投資,孕育了《瘋狂的石頭》。

在錙銖必較的商業社會,人人往往會將賭注壓在勝券在握的項目上。

當所有人都在盯著所謂大導演和大製作時,那時的劉德華就開始把目光聚焦在扶持新人身上。

他幫一個人,沒什麼理由。

不在乎虧不虧錢,只是為了給新人一個出頭的機會。

4

投資給不被看好的電影或新人,劉德華為什麼要這麼做?

張衛健和劉德華的故事,讓我們看到了其中的原因。

張衛健早年投資房地產生意失敗,面臨破產。是劉德華給他簽了一張支票,幫他度過了這個難關。

當時,劉德華並沒有高高在上地擺出同情的姿態,而是像一個老大哥一樣對他說:

「學到就要教人,賺到就要給人。

正是這句話,讓我們看到了劉德華的初心。默默無聞時,他也受到過前輩的提攜。窮困潦倒時,他也被人無條件幫助過。

一路走來,他從不諳世事的「笨小孩」成長為天王明星。當年他收穫的善意,如今他傳承了給別人。

他的「教」,給了初出茅廬的寧浩繼續追夢的勇氣,也幫助《瘋狂的石頭》收穫幾千萬票房。就這樣,一場「虧本投資」讓新人導演寧浩聲名鵲起,也間接成就了黃渤、郭濤等人。

而他的「給」,讓窮途末路的許鞍華憑藉《桃姐》 橫掃了金像獎7個大獎。飾演桃姐的女演員葉德嫻,也在自己的「中年尷尬期」奪得了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的殊榮。

他幫一個人,其實沒什麼理由。

只是在當年,別人也這麼幫過自己。

5

在投資客眼中,人一旦失去利用價值,就不用浪費時間在他們身上。

就像藍潔瑛在落魄時期,被媒體醜化為「瘋女人」。沒有人向他施以援手,大家對她都敬而遠之,甚至巴不得踩上一腳。

得知藍潔瑛的困頓窘迫後,劉德華拿出10萬現金給她。不成想一夜之間 錢就被人偷走了。

他意識到單純地給錢並不能幫到藍潔瑛,她需要定期的經濟援助。為此,劉德華聯繫了當地的救助機構,親自幫她申請生活救助金。

在劉德華投資的電影中,你或許會看到許多「舊面孔」。

比如鄭則仕。

早年間,鄭則仕自己也開過電影公司。因為投資失敗,虧得血本無歸。絕望的他甚至想過自殺,卻被劉德華攔了下來。

他借給鄭則仕一些錢,還把他推薦給各大劇組。在電影節,中年演員很少有戲可拍,是劉德華的推薦,讓鄭則仕解決了長遠的生存問題,更擁有了重新出發的機會。

他幫一個人,不需要什麼理由。

不在乎借出去的錢能不能要回來。

只是劉德華理解每個人都曾被生活所困,他們只是需要被人拉一把,重新出發。

6

或許很多人會質疑:「劉德華也太會做人了吧,他是不是裝出來的?」

可這世上,誰能做到去扮演一個「好人」四十多年呢?

一個人的品行,不在於他在人前的表現,而在於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

《今日說法》曾經曝光:在一次慈善活動中,很多參加義演的明星其實都收取了高昂的出場費。名義上是獻愛心,背地裡卻忙著斂財,忙著提升知名度。

後來才發現,那場義演只有彭登懷和劉德華沒有向主辦方索取酬勞。有人表示不解,問他為什麼要這麼做。

劉德華反問:「既然是義演,那幹嘛要收錢?

或許在商業邏輯中,劉德華這麼做就是「傻」。「明明這是圈內不成文的潛規則,大家都這麼做了,為何你偏偏不要錢?」

可人這一生啊,有的人活成了面子,有的人活成了里子。在劉德華眼中,里子比面子更重要。做人比賺錢更重要。

他幫一個人,根本不是為了達到什麼目的,營造什麼人設。

他不願同流合污,只想無愧於心。

7

印象中的劉德華待人溫柔謙和,沒有一點架子。

可有些時候,他的原則和底線也非常堅定。尤其是觸及到家國原則時,他從未動搖妥協過。

1997年香港回歸。

當時春晚向香港演藝界人士拋出橄欖枝。在被邀請的明星中,有的嫌報酬少直接拒絕,有的則去了看似更大牌的節目里當嘉賓。

只有劉德華主動登上了春晚舞台,並在此演唱了《中國人》。從此這首歌火遍了大江南北,而當年無人問津的春晚,如今也成了大家爭先恐後想要登上的舞台。

王晶導演在訪談中也提過:很多年前,劉德華就可以在好萊塢發展了。

可當時很多外國的劇本對中國文化存在偏見,面對這種情況 劉德華定下鐵律——「凡是涉及到辱華的角色,他都不會出演。

2006年,劉德華出席了日本歌友會。

主辦方要求他用日語和歌迷打招呼,甚至還在未經同意的情況下在歌單上加了不少日語歌。

劉德華當即拒絕了這些要求,然後說了一段話:

「因為合約在身,我不得不來日本。但請不要以為憑一紙合約,就可以把我牽制住。我只是覺得這樣做對我的歌迷很不公平,他們是無辜的。

藝術沒有國界,但藝術家有國界。音樂沒有國界,但是音樂家有國界。另外,下次介紹我時請不要說我是香港歌手,我是中國歌手。

劉德華的這些行為,在商人眼中或許就是「傻」吧。

明明不用表達任何立場,就可以賺很多錢,可他偏偏要表態,偏偏要不滿。

就像他那首《17歲》中唱的:「多年後,哪怕那首《忘情水》不再經典, 仍長埋你的心中從未變」。

這麼多年,回頭細細想來,哪怕投資人說他賠錢了,擔心他影響力下降了,但是對於他和在乎他的人來說,那些歌都價值連城。

(滑動可看歌詞)

十七歲那日不要臉 參加了挑戰

明星也有訓練班短短一年太新鮮

記得四哥發哥都已見過面

後來榮升主角太突然

廿九歲頒獎的晚宴 fans太瘋癲

來聽我唱段情歌一曲歌詞太經典

我的震 音 假 音 早已太熟練

然而情歌總唱不厭

喜歡我 別遮臉 任由途人發現

儘管唱用心把這情緒歌 中染

唱 情 歌 齊齊來一遍

無時無刻都記住掌聲 響遍天

來唱 情 歌 由從頭再一遍

如情濃有點淚流難避免

音階起跌拍子改變

每首歌 是每張臉

喜歡我 別遮臉 任由途人發現

儘管唱用心把這情緒歌聲中喧染

唱 情 歌 齊齊來一遍

無時無刻都記住掌聲 響遍天

來唱 情 歌 由從頭再一遍

如情濃有點淚流難避免

音階起跌拍子改變

年月變但

我未變

唱情歌齊齊來一遍無時無刻都記住

掌聲響遍天

來唱 情 歌 由從頭再一遍

如情濃有點淚流

難避免

音階起跌拍子改變

每首歌 是每張臉

如今我四十看從前 沙啞了聲線

回憶我冀望那掌聲都依然到今天

那首潮 水

忘情水

不再 經典

仍長埋你的心中從未變

當所有人都在虛情假意、表裡不一的時候。

最應該會「為人處世」的劉德華,卻始終保持著清醒,堅持著自己的路。

劉德華混剪@來自騰訊視頻

的確,劉德華是老了。

因為傷病,他不敢再拍動作戲;因為嗓子沙啞,他在演唱會的歌聲也比不上從前;而他的身體也在不斷提醒他:「你不行了,你不要那麼拼了。你退出吧,你別無選擇。」

或許有一天,劉德華會淡出人們的視野,他會直面英雄垂暮的落寞,喪失所謂的商業價值。

可那又如何呢?

名與利構成的社會,所有人都在唯利是圖。

當評判一個人成功與否的標準墮落成「虧不虧錢」的時候,那個在別人眼中開始」虧錢「的「逆行者」卻顯得彌足珍貴。

就像毛姆在《月亮與六便士》所言——

「在滿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頭看向了月亮。

如果不是37年前,

周潤發發掘了劉德華;

就不會有37年後,

寧浩的《瘋狂外星人》,

和郭帆的《流浪地球》。

這不是腦洞大開的編故事,

而是世間所有的事情,都有因果。

多少人,憑著薪火相傳的溫暖,

默默完成了對別人的成全。

今天的這篇文章,

是關於8個人之間的6個故事。

01

1981年,20歲的劉德華,

順利考進了第10期無線電視藝員訓練班。

那時候,電視上剛播完《上海灘》,

26歲的周潤發,已經是家喻戶曉的許文強了。

1982年,許鞍華找周潤發拍《投奔怒海》,

發哥嚮導演推薦了還是新人的劉德華。

《投奔怒海》創造了那一年票房神話,

劉德華更是憑藉這部電影,

獲得第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演員提名。

從此,打開了自己演藝之路的局面。

香港金牌經紀人李小麟說:

「周潤發發掘了如今的天王劉德華。」

1990年,劉德華成立了自己的電影公司。

因為投資失敗,加上合伙人跑路,

華仔虧得一塌糊塗。

身負巨債,也惹上了經濟糾紛。

走投無路的時候,

向華強夫婦拿出4000萬給劉德華,

連欠條都沒寫。

最終,幫他渡過了難關。

那個時候的劉德華,

不知道自己究竟能走多遠。

但他一直很努力,

不負別人的成全。

劉德華、向華強、周潤發

02

1997年,張衛健投資房產。

不僅花光了自己多年的積蓄,

還從銀行那裡借了不少錢。

結果沒多久,就遇上了金融風暴。

張衛健買的那棟房子暴跌80%,

如果不能還上貸款,就要面臨破產。

就在這最難的時候,

他突然接到了一家經紀公司的電話,

讓他簽約。

看到希望的張衛健,對這家公司的老闆說:

「我馬上就要破產了老闆,

你能不能幫我渡過這個難關。

我沒錢付貸款了。」

老闆二話不說,

就開了一張支票給張衛健。

多年後,張衛健在節目上說,

這個老闆,就是劉德華。

他還送了我一句話:

「學到的就要教人,賺到的就要給人。」

劉德華是這麼說的,更是這麼做的。

李克勤低谷的那幾年,劉德華出錢幫他開演唱會;

演員鄭則仕破產,從未合作過的劉德華請他拍電影;

還有新人時期的王寶強、阿Sa、張含韻……

很多明星成名之後,

都在節目上公開感謝劉德華當年的幫助和鼓勵。

其中,有一個「不太顯眼」的名字:寧浩。

劉德華與寧浩

03

2005年,劉德華啟動「亞洲新星導」計劃。

他一個人出資2500萬,

資助了七位新銳導演,拍出了六部電影。

當時,還沒什麼名氣的寧浩,

拿著自己寫的劇本,去給劉德華看。

劉德華看過後,給了他300萬,

寧浩拿著這些錢,

拍出了一部《瘋狂的石頭》。

影片上映時,

華仔還去為寧浩站台。

那個時候,

站在華仔身邊的寧浩,生澀到不行。

寧浩一戰成名。

黃渤更是憑藉此片,一夜爆紅。

之後,這倆人便一發不可收拾。

從《瘋狂的石頭》、《奇蹟世界》、《瘋狂的賽車》,

到《黃金大劫案》、《無人區》、《心花路放》,

一直到今年的賀歲檔《瘋狂的外星人》。

他們相識十三載,

給觀眾帶來了7部經彩影片。

如今,

黃渤成了票房破百億的演員,

寧浩也成為大家口中的「鬼才導演」。

寧浩說:

是劉德華出錢的那部《瘋狂的石頭》,改變了他。

劉德華與寧浩

04

2016年,寧浩啟動了一項新計劃,

「壞猴子72變電影計劃」。

就像當年劉德華提攜、投資自己那樣,

寧浩也決定用自己的資金和資源,

去提攜、扶持一批中國的新生代導演。

第一批,他簽了十三名年輕的新人導演。

其中,就有路陽和文牧野。

2017年,路陽執導的《綉春刀Ⅱ:修羅戰場》上映。難得延續了前傳的高口碑和好票房;

2018年,文牧野執導的《我不是葯神》刷爆了網路。這部現象級的電影,也給全中國的觀眾帶來了感動。

在百度百科中,

關於「壞猴子72變電影計劃」,

有這樣一個介紹:青年電影人未來計劃。

看到這幾個字,突然湧出一股莫名的感動。

徐崢、文牧野、寧浩

不知道在哪聽過這樣一句話,很應景:

「電影史就是這樣薪火相傳下去的,大師們曾經也是從新導演開始入行,而後輩們又是從拿獎開始成長。」

05

2019年2月6號,

《流浪地球》的導演郭帆發了一條微博,

要感謝《瘋狂的外星人》導演寧浩。

「一路以來,老寧一直在幫我,

客串不說,

甚至把《瘋狂的外星人》的太空艙和衣服,

都借給了《流浪地球》用於拍攝……」

人們這才了解到,

《流浪地球》的成功,

除了郭帆和吳京,

背後還有一個名字:寧浩。

原來,

最初《流浪地球》這部電影的原著版權,

是在寧浩手裡的。

寧浩幫著劉慈欣打理,

把版權賣給了郭帆。

後來,

《流浪地球》拍攝中,出現了資金問題。

寧浩把自己的拍攝場地借給了郭帆,

甚至,還將自己劇組的服裝借給了他們。

這就是為什麼,大家覺得兩部電影很像,

因為,服裝都是同一套!

讓人感動的是,

在郭帆的微博中,我們看到:

同一天上映的3部賀歲檔導演,

雖然存在競爭關係,

但他們之間,卻是彼此鼓勵,守望相助。

郭帆曬出寧浩、韓寒的聊天截圖

更讓人驚喜的是,

《無名之輩》的導演饒曉志,

在微博下面評論:

春節檔是競爭也是共贏!

寧浩導演是我從事行業之前就非常尊敬和欣賞的前輩;

郭帆是我第一部電影的監製;

而我的《無名之輩》上映之時,

若是沒有韓寒導演的拔刀相助,

也絕沒有現在的成績。

電影人的團結就是春天的來臨!

06

「強者互持,low者互撕。

有些時候,帥的不是臉,而是靈魂。

人生這條路上,

充滿著偶然與必然。

成全與被成全,

原來可以在時間裡,

形成一個溫暖的循環。

周潤發、向華強都幫過劉德華,

劉德華幫過張衛健和很多人,

更是提攜了寧浩,

寧浩不僅發掘了路陽、文牧野,

也成全了郭帆。

吳京也拉了郭帆一把,

對他的要求只有一個:

就是讓郭帆看到下一個自己的時候,記得拉一把。

這些當然不會是故事的全部。

善良與愛,

是人性中最蓬勃的種子,

可以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這是最好的時代。

《戰狼2》,開啟中國電影紀元

打破了好萊塢電影對「全球TOP100票房影片榜」的壟斷;

《我不是葯神》,

為中國現實主義題材的電影開闢了新的道路;

劉慈欣成了中國當代科幻文學「第一人」,

《流浪地球》,也是一場中國電影的大冒險……

我知道,

僅憑几部電影,就說中國電影牛逼,

一定會有人反駁。

但,我更想表達:人成了,事就能成。

也許,若干年後,上述場景會不斷重現。

郭帆、文牧野也會拍著新一代導演的肩膀:

「兄弟(姐們),上,底我給你兜著。」

世界,不會因為一部電影,定義中國的電影。

但一部又一部的經典,會向世界重新定義中國。

我們,都期待著那一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娛樂圈逗逗 的精彩文章:

馬思純表演「男裝殺」,唐藝昕5身新娘裝,張若昀結婚接親現場照
沙雕博主把口紅和衣服一起洗了,網上求救,網友的評論亮了!

TAG:娛樂圈逗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