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最美《詩經》,字字句句皆動人

最美《詩經》,字字句句皆動人

《詩經》是我們文化的本源,就好比我們的父母一樣,承載著我們的文化基因。我們看自己的一顰一笑、舉手投足,都是像父母的,同樣,我們的所思所想、表達方式、審美情趣,都帶著《詩經》的痕迹,這就是文化的傳承。《詩經》深深地塑造了我們,塑造了什麼呢?

//《詩經》塑造了我們的語言//

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就拿《國風·周南·關雎》來說,裡面有多少耳熟能詳的成語啊!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寤寐求之、求之不得、悠哉悠哉、輾轉反側、琴瑟之好、鐘鼓之樂,一共短短的五段詩,十句話,就凝練出了八個成語,這是何等精彩的語言!

其實,不光是成語,我們的表達方式受《詩經》的影響更多。《詩經》最重要的表達方式就是賦、比、興。什麼叫賦?賦就是鋪陳、排比。《詩經·豳風·七月》所謂「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發,二之日栗烈。無衣無褐,何以卒歲!」這樣鋪陳一年十二個月的工作,就是賦。什麼叫比?比就是比喻。《詩經·魏風·碩鼠》所謂「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我肯顧」。把貪得無厭的剝削者比喻成貪吃的大老鼠,這就是比。什麼叫興?興就是興起。《詩經·周南·桃夭》所謂「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用桃花爛漫開放引出新娘盛年出嫁,這就是興。

賦、比、興的傳統深刻地影響到了後世的詩詞歌賦。比如,北朝民歌《木蘭辭》中的「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這樣的鋪陳排比就是賦。宋代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中的「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拿天象比人事,這就是比。唐朝王維《相思》中的「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則是由紅豆來引出相思,這就是興。

其實,不光是古代的詩歌,今天的歌詞,不也還是秉持著這樣的表達方式嗎?「青線線(那個)藍線線,藍格英英的彩。生下一個蘭花花,實實地愛死人」,這是用彩色的絲線引出美麗的女兒,是興;「正月里(那個)說媒,二月里定。三月里交大錢,四月里迎」,這是鋪陳婚姻的過程,是賦;「蘭花花我下轎來,東望西照,照見周家的猴老子,好像一座墳」,用一座墳來比喻娶妻的周家老頭兒,這是比。從兩千多年前的西周春秋一路唱來,唱到今天的《蘭花花》,這不就是表達的傳承嗎?

//《詩經》塑造了我們的情感//

什麼情感呢?溫柔敦厚。在孔子以後漫長的年代裡,《詩經》作為儒家的六經之一,本來就是教材。教什麼呢?憤而不戾,怨而不怒,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舉兩個例子,什麼叫樂而不淫?《關雎》最典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娶妻得淑女,當然是快樂的。但是,這快樂不是狂呼痛飲,而是「琴瑟友之,鐘鼓樂之」,這是一種多麼含蓄克制的美德。

什麼叫哀而不傷?看《關雎》也知道了。「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君子的單相思有沒有哀愁?當然是有的,但這哀愁不是痛哭流涕,而是「優哉游哉,輾轉反側」,因此仍然是含蓄克制的。

哀也是節制的,樂也是節制的。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不放縱、不過頭,意味著自始至終的剋制。剋制就是禮。孔子講:「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如果我們每個人都節制自己的情緒、慾望,讓自己的行為符合規範,也就是「禮」的要求,那麼天下就能和樂太平,就能達到「仁」的境界。這就是《詩經》教給我們的情感態度。

//《詩經》塑造了我們的價值觀//

所謂價值觀,也就是對好與壞、善與惡、美與丑的基本判斷。好女子是什麼樣子?《詩經·衛風·碩人》認為,不僅要「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還要「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也就是說,不僅要有美貌,更好有靈魂,這才是窈窕淑女。好男子是什麼樣子?《詩經·衛風·淇奧》說得好:「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骨切、象磋、玉琢、石磨,這打磨針對學問,也針對修養,經得起打磨才是君子。好朋友是什麼樣子?《詩經·秦風·無衣》說得好:「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朋友有通財之義,而且,朋友必須三觀相投,這樣的定義,在今天不也仍然有效嗎?

反過來說,《詩經》里有壞典型嗎?當然有。比方說《詩經·衛風·氓》里的負心漢:「總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始亂終棄永遠會為人不齒。還有《詩經·魏風·碩鼠》里不勞而獲的剝削者:「碩鼠碩鼠,無食我黍。」這樣的呼聲,到今天仍然存在。還有《詩經·小雅·北山》里不公正的上司:「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大夫不均,我從事獨賢。」我們在《詩經》中看到的美、丑、善、惡,最後都構成我們的價值觀和評判標準,左右著我們的情感,指引著今天的生活。

我們沒有理由不愛《詩經》。因為《詩經》是歌,歌唱著中國人的婚喪嫁娶,喜怒哀樂。還因為《詩經》也是經,造就著中國人委婉優雅的人格、樸素簡約的審美和愛憎分明的價值。

那麼,我們今天到底怎樣表達自己對《詩經》的熱愛呢?首先,讓我們一起多讀《詩經》。孔子說:「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詩經不僅可以提升我們的修養,還可以豐富我們的知識。拿起書來,就是熱愛。其次,讓我們衷心向《詩經》致敬。如前所說,《詩經》是我們精神上的父母。對父母是什麼樣的心情呢?《詩經·小雅·蓼莪》說得好:「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撫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我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人生回首,誰無父母;民族回首,必見《詩經》。

本文轉載自《學習時報》(作者蒙曼),圖源網路,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道知行 的精彩文章:

名家筆下的荷花,夏日不可不看的風景
中國鎖:寄情於物,物皆有靈

TAG:大道知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