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發願代眾生受苦,受不了怎麼辦?

發願代眾生受苦,受不了怎麼辦?

勇於擔當,打開心量

這個法(斷法)太殊勝了,境界非常高,一開始就是空性。

迴向的幾句話特別殊勝。我們平時不能總想逃避,內心一定要勇敢。這裡講一切利樂——利益和快樂,都獻給眾生、獻給他人,願所有的眾生都能獲得利益、獲得快樂;一切苦患——痛苦和過患,都由我一個人承擔,願所有禍害、痛苦都消除。我們勇敢一點,就要這樣迴向、發願。

這些痛苦、禍害會不會落到你身上?會不會都由你一個人來承擔?不會的!我們要練這個心,我們必須有這樣的心。一個大乘修行人不能總是「菩薩來保護我!佛陀來保佑我!」內心要勇敢一點。

一個大乘佛子,應該有一種擔當的心,應該多付出,這樣才算是大乘修行人,才算是真正的人。所以這個迴向特別好,平時自己不修斷法的時候,也可以在心裡念,這樣去發願,這是很殊勝的。

你想遠離痛苦就要拋棄世間八法,我們大乘修行人也需要世間八法,也可以有世間八法,但是我們要拋棄世間八法,意思是要放下世間八法。

什麼叫放下?拿痛苦和快樂來說。我們害怕痛苦,總想逃避痛苦,害怕、恐懼本身就是一種痛苦。怎麼放下呢?不害怕痛苦。當我們有了擔當的心:眾生的痛苦我來擔,這樣心量就打開了,痛苦就沒有了。這是一種方法,這叫智慧,也叫佛法。

快樂也是一樣。我們現在特別執著快樂,總想獲得快樂,這樣快樂就沒有了。因為我們的內心是封閉的,有所求,這樣沒有快樂。當我們不執著快樂、不喜歡快樂,也不追求快樂、不想得到快樂時,快樂自然就有了。這就是放下的意思。

放下快樂,放下痛苦,我們再也不用感受痛苦,獲得了永恆的快樂。世間八法的其他幾個也是一樣。歸根結底就是這顆心,要堅強起來,讓內心強大起來。堅強就是內心強大。

佛法跟世間法不一樣,我們觀察這些外境、對境,就知道本來就沒有什麼可以執著的,本來就是無常的,本來就是虛假的,把外境看淡了之後,我們的內心自然就強大了。這是一種智慧,一種究竟的方法。

而世間不是這樣,世間無法把外境看淡。因為他不知道外境是無常的自性,虛假的自性。他不懂自性,沒有看破、看淡,這樣內心無法強大。所以,我們內心要強大,必須看透事物的真相,這樣自然就看淡了。

我們不能逃避死亡,但是我們可以勇敢地去面對死亡。如果徹底弄明白了死亡的真相,死亡來了我們就不會有恐懼,也不會對抗——死亡是一種正常自然規律,沒有什麼。以此類推,所有的一切都是這樣。

——摘自達真堪布十五屆萬盞法會開示二《斷法傳承及相關開示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達真堪布 的精彩文章:

Best Appreciation 最好的感恩
6月20日上師微博法語

TAG:達真堪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