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追求痛苦也可以是好的人生嗎?

追求痛苦也可以是好的人生嗎?

帶著問題去讀書 |《娛樂何為》:追求痛苦也可以是好的人生嗎?

編者按:

何謂好的人生?在這個幾乎無人不追求成功的世界中,所謂「成功」被世俗蠻橫地定義:財富、權勢、順遂、自由、滿足……當然,它們都是好的。

但這是答案的全部內容嗎?

我們需要承認人類是一種足夠複雜的動物,以至於有關「成功」的答案也足夠豐富,竟然連人生的苦難也包含在內嗎?

當然。

加繆在不朽的作品《荒誕與自殺》開篇便說,「真正嚴肅的哲學問題只有一個:自殺。判斷生活是否值得經歷,這本身就是在回答哲學的根本問題。其他問題——諸如世界有三個領域,精神有九種或十二種範疇——都是次要的,不過是些遊戲而已;首先應該做的是回答問題。」

這自然是一個哲學問題,但卻並非與哲學家之外的人無關。恰恰相反,一個人的生活是否值得經歷?這是一個來自生命深層的與所有人都緊密相連的質問。

人生是從個體走向人群,再逐漸回到自我的過程。在這個紛繁的世界上,有太多人的選擇不是按照所謂「世俗」的標準進行。在殘酷的挑戰和威脅面前,總有人會挺身而出;在走向未來的道路上,總有人會選擇險徑;甚至在自由和禁錮、富足和苦難面前,也會有人放棄自由和富足,選擇禁錮和苦難。德國思想家韓炳哲在《娛樂何為》一書中談到的卡夫卡正是一例。

如果我們能夠理解,那些追求苦難、經歷痛楚的人不是瘋子,他們只是面對自己的生活做出了理智的、符合邏輯的必然選擇,那麼這個世界的焦慮和恐懼就會減少許多——因為無法理解的人在減少,而這些人可以開始將自己的生活放在一個更健全的環境中加以審視,並做出選擇。

魯迅說,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變成了路。古語有云,求仁得仁。這些話,我們真的懂了嗎?

《娛樂何為》

【德】韓炳哲 著

中信出版集團 2019年6月

飢餓的藝術家

為了到達藝術的殿堂,

為了轉入通往她的方向,我幾乎想說,

首先必須一再地衝破靈魂方可。

—羅伯特?穆齊爾

卡夫卡在一封給馬克斯?布羅德(Max Brod)的信中寫道:「寫作是一份甜美絕倫的酬勞,為何呢?深夜裡,我就像孩子的直觀教學課那般清晰地知道, 這是為魔鬼服務的酬勞。」[215] 寫作是受難。它以痛苦為前提。這位作家收到的酬勞來自他「被魔鬼折磨、痛打,甚至碾碎」的服務。雖然卡夫卡承認,或許還有「另一種寫作」存在,例如,「在陽光下」寫些「 故事」。但是他自己只知道這種「每當夜裡,懼畏不讓我入睡的時候」的寫作。他就這樣生活在「一片不踏實甚至完全不存在的土地上」,「生活在一片黑暗之上,從這黑暗之中,昏暗的暴力隨心所欲地猛衝過來,不管我怎樣結結巴巴地為自己辯護,它還是摧毀了我的一生」。卡夫卡自問,若不再寫作,自己的人生是否會好些,回答是否定的。那樣的話,人生會變得「更加糟糕而且完全無法忍受」,必定以「癲狂」 (Irrsinn)而終結:「這位作家的生命真是離不開寫字檯,若他要擺脫這癲狂,就絕不可以棄寫字檯而去, 用牙齒也要緊緊地咬在那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財新文化 的精彩文章:

李大衛專欄 登月五十年
固執,是比珠峰更高的一座峰

TAG:財新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