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六度的各自法相

六度的各自法相

丙二(道之本體)分三:一、略說;二、廣說;三、教誡實行彼等之義。

丁一、略說:

施戒安忍精進禪,如是無量智慧度,

圓滿趨向有海岸,成就如來正等覺。

此頌歸納六波羅蜜多(六度)略義,要求凡是學道者行持六度萬行。

六波羅蜜多涵攝一切大乘道,除此以外,別無其他可行持的。漢傳佛教中,將六波羅蜜多結集成論典的比較多;藏傳佛教中,麥彭仁波切的《釋迦牟尼佛廣傳·白蓮花論》,也是配合六波羅蜜多次第,宣講佛陀因地時的公案。

作為凡夫人,真正圓滿六波羅蜜多不太可能。就像《十地經》和《入中論》中所說,布施度圓滿是一地菩薩,以此類推,直至智慧度圓滿的六地菩薩,才算是圓滿六波羅蜜多。我們很難領悟那種境界,儘管如此,在因地時也可以儘力效仿,隨行修學。

下面闡述六度的各自法相:(大家雖然聽過很多次,但佛法並不是聽過就可以了,應該從不同的方面來了解,然後對照自己的行持,這方面值得善加觀察。行持六度時,皆要以菩提心攝持,最後迴向給一切眾生,否則,就成了世間善根或者隨解脫分的小乘善根。)

一、布施度:所謂布施,是指將擁有的一切給眾生,以斬斷對我所的貪執。它分為財施、法施、無畏施,財施又包括普通布施、廣大布施、極大布施三種。自己的身體、受用、財產甚至家人,都應該布施給眾生,不過這是很難做到的。有些人認為布施很簡單,但實際上,你對財富有我所執,對家人也特別執著,不要說布施,別人看一眼也不高興,像佛陀因地時那樣割捨一切,我們凡夫人是望塵莫及的。

二、持戒度:指制止惡行、行持善法的一種心,包括禁惡行戒、攝善法戒、饒益有情戒。其宗旨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行持一切善法,制止一切惡行,尤其從大乘的角度來講,還要加上「利益一切眾生」。真正的持戒度,是通過守持凈戒來利益眾生、幫助眾生,而不擾亂任何一個眾生。

三、安忍度:在各種違緣面前,心不脆弱,不容易畏縮。它分為安受苦忍、耐怨害忍、諦察法忍。

安受苦忍:為了成就正法,不顧一切艱難困苦。比如在修行過程中,不管自己身體不好,還是聽法天氣不好,面對種種違緣時,內心堅強不屈,一點也不退縮。

耐怨害忍:怨敵當面或暗中傷害你,你不會對他們滿懷嗔怒,隨忿恨的心態所轉。包括有些道友在發心過程中,他人經常無理取鬧、無端挑釁,你也能完全接受。

諦察法忍:聽聞甚深的空性實相或者廣大的大乘行為時,自己不生絲毫邪見。

這幾種安忍,若沒有殊勝的善根和緣分,自己很容易退失。

按照有關經典和論典的說法,布施度、持戒度、安忍度這三者,可以攝於有緣福德資糧中。

四、精進度:對行持善法極其歡喜,即精進的本體。它可分為盔甲精進、加行精進、不退轉精進(不滿精進)。無論積累有緣福德資糧還是無緣智慧資糧,都離不開精進,否則一切功德無法增上。月稱論師也說:「功德皆隨精進行,福慧二種資糧因。」

且不說成就菩提,僅僅是世間的事情,沒有精進也辦不成。有些人渾渾噩噩、懶惰昏沉,一天到晚消磨時光,連自己的吃住都難解決,什麼實義都沒有。因此,大家不要懶惰,早上起早一點,晚上睡晚一點,平時不要特別散亂,一定要做對自他解脫有意義的事情。

五、禪定度:心一直專註於善法,就是禪定的本體。它分為世間靜慮、出世間靜慮兩種。世間靜慮包括四禪定、四無色定,這些禪定是輪迴之因;出世間靜慮,指聲聞、緣覺、菩薩、佛陀的禪定,這些禪定是解脫之因。禪定是增長善根的根本因,如果心不靜下來,一切善法不可能成就。大家有時間的話,也應該將心安住下來,無始以來一直隨分別妄念而流轉輪迴,飽受痛苦,如果現在還不停止,何時才能脫離生死大海呢?

六、智慧度:能辨別萬法的真相,就是智慧的本體。它分為聞所生慧、思所生慧、修所生慧,或者勝義與世俗兩大智慧。

佛陀在因地修行時發現,只行持這六度已經足夠了,多則不必,缺則不可。作為修行人,這六度必須要圓滿,如此方能離開三有大海,到達解脫彼岸。因此,我們發大乘菩提心的人,應該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行持布施、持戒、安忍、精進、禪定、智慧,若能如此,終有一天會抵達彼岸,獲得如來如海圓滿的妙相和功德。

六度所感的果報,《善戒經》說:「一施感富,二戒感具色,三忍感力,四進感壽,五禪感安,六智感辯。」其中智慧度最為重要,三世諸佛皆依此而獲菩提果,《心經》云:「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華嚴經》中還以比喻來形容六度,如云:「般若波羅蜜為母,方便善巧為父,檀那波羅蜜為乳母,屍羅波羅蜜為養母,忍辱波羅蜜為莊嚴具,精進波羅蜜為養育者,禪那波羅蜜為浣濯人……菩提心為家。」對於這些比喻,大家應該要了解,在菩提道中成長、成熟,最後圓滿利益眾生的事業,所有環節都要靠這六度來成就。

我們行持善法的過程中,需要明白六度的重要性。平時持戒也好、布施也好,一定要以菩提心攝持,哪怕布施一塊錢給可憐的乞丐,前面也要有發心,中間有個好心好意的心態,不要侮辱他或蔑視他,最後以大乘迴向來攝持,這樣一來,依靠六度之因,將來可成就二身(色身和法身)之果。龍猛菩薩在《寶鬘論》中也說:「諸佛之色身,由福資所成;法身若攝略,由慧資所生。」每一個眾生將來都會圓滿色身和法身,但二身之因,現在就要準備,就像學生必須經過讀書才能進入大學校門一樣。我們在因地的時候,不要認為:「六度只不過是一種說法,與我無關!」前輩高僧大德和諸佛菩薩如何行持六度萬行,我們也應該盡心儘力去做,這樣一來,心力才會逐漸提升,煩惱障礙才會慢慢消除,最後現前如來身相,利益天下無邊的眾生。

撰著/龍猛菩薩

傳講/索達吉堪布

摘自/《親友書》講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達瑪妙林 的精彩文章:

作為居士有很多責任,是不是與出離心違背?
供養誰的功德更大?

TAG:達瑪妙林 |